道家思想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2021-03-08焦琪赵慧
焦 琪 赵 慧
引言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延续至今的璀璨文明,它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持续而独特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文明历久弥坚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道家思想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亟待我们以合理的方式唤醒这种价值,用古老的思想智慧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培根铸魂。
当前我国大学生主体是“00”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追求和个性特点更为多元化,面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但也缺乏明辨是非、识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潮影响,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需要针对“00”后的特质,反思人性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丧失其应有的灵魂?教育的目的不是盲目灌输,而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初衷不只是培养技能,更是人性的归复。高校思政工作归根结底是要做人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围绕“人”的发展需求,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汲取优秀道家思想智慧,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内在觉醒,构建平等、隐性的柔性教育模式,真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育人关键环节中凸显优秀传统文化力量。
一、道家思想蕴含丰富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
(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思维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对问题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甚至偏激情绪,存在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急于求成的现象,这些现象显然都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2]道家思想中的辩证思维具有深刻的价值。“道”是其形而上学思想的最高本体,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在永恒的变化中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又认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老子·二章》),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和其对立面相对而存在的,没有独一无二的绝对存在,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善就有恶,有福就有祸,这是辩证思维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高校思政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道家辩证思维的哲学智慧,辩证地看待、处理问题,及时化解偏激情绪,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和自觉。
(二)“上善若水、勤俭自律”的修身本质
1.上善若水。论及德行修养,道家提出了上善若水的精彩论道。道家指出:水滋养万物,不居不争;柔顺宽厚,不高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和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当代大学生面临竞争和压力时,由于个体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表现出的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存在差异,道家思想警示我们要在柔性、德善的状态下,事物才有持续发展的希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借鉴道家思想中“上善若水”品德修养的内容,重视引导学生以品德润身、有公德善心、用大德铸魂。
2.勤俭自律。老子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俭”是一种强烈的自律精神,是一种厚道谦和的品格。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仍是大学生所崇尚的主流价值观,但与此同时社会上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不良习气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将勤俭自律作为人生必修课,把勤俭节约化为自觉行动,落细在学习生活里,落实在道德修养中,让勤俭节约的精神散发光芒。
(三)“低调内敛、少言多行”的处事之道
1.低调内敛。道家思想认为:人一定要做到低调内敛。如果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二章》)是从正面强调低调的重要性。那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二十四章》)从反面警示人们不能自高自满、自以为是。可见为人低调内敛的重要性。老子还借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形容低调内敛的重要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六十六章》)。在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应当脚踏实地,少一些浮躁和攀比,多一些内敛和积淀,只有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四十四章》),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少言多行。“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十七章》)说的是圣人治理国家,并不过多的发号令。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四十三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老子·七十三章》),不言胜有言,强调的是: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喜欢夸夸其谈者,虽然花言巧语说得天花乱坠,难免又会出现差错和纰漏,结果往往又会言不由衷,适得其反。因此,对一个真正有涵养者来说,始终会做到谨言慎行、少说多做。这样,既能修身养性,也能便于人际交往,从而非常有利于个体的健康与发展。
二、道家思想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意义
(一)“贵柔无为”:构建平等、隐性的柔性教育模式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个性化,传统的灌输式、强制性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更加叛逆。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处弱贵柔”,道家的“贵柔”思想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难题的有效路径,“贵柔”思想启发我们,思政教育要想达到持久的教育效果,需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感应性的教育效果。同时,道家主张隐而不露,认为最高的境界便是在行为中看不出使用了任何手段或行为本身存在的痕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个生动而又形象的比喻警示我们要积极构建并运用隐性的、渗透的柔性教育模式,要善于运用隐而不露的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使受教育者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二)“以百姓心为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道家思想体系中蕴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智慧。道家提出的“以百姓心为心”是以尊重个人及其个性发展、遵循人的思想行为规律为前提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还不够接“地气”,缺乏对教育主体的共情与鼓励,导致思政工作渗透性和差异性较差,极不利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形成。高校思政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领域的具体运用[4]。由此,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要准确把握道家“以百姓心为心”的理念和方法,始终把服务、培育和发展学生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全过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通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道家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道家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社会公德中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当前,由于高校思政工作者对于道家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不够全面深入,在将道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我们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道家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道家思想融入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主阵地,将道家思想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价值层面与知识层面同时发力,把《道德经》引入大学课堂教学,让经典走近学生;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以道家文化为基础,结合教学大纲确定课程主题,课前小组自主探索(整理音频、影像、文字资料、探索主题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道家文化浓厚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导入—诵读—模拟扮演—明辨”模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情境导入时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用诵读经典的厚度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学生按照课前编写的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扮演结束后进行小组分享,分享时鼓励学生运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明辨环节中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哲学观点,把握道家思想精髓与内在价值;课后总结分析归纳环节巧妙融入道家独有的文化价值,在拓展延伸中理解“上善若水”“贵柔无为”“德善宽容”等人生大智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潜移默化地将道家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情怀,涵养人生修养与厚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二)丰富教育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丰富多元化。将道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载体,赋予道家思想新时代的表达方式。第一,道家思想有其独特性,它强调人与自然、物与境、山与水相联互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与个体的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思悟人生、开阔视野,正确看待成长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的辩证关系。第二,学生自主选择调查主题进行实地调研,如:“道家文化的发展历史、内在价值、传承与发展现状,或是融入道家文化的古建筑、古巷传统文化元素分析等,让学生自主探索感悟道家文化的魅力,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载体”[5]。第三,融入校园主题实践活动,赋予道家思想新时代表达方式。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整合教育资源,采用大学生喜爱的话语体系,结合微信、微博等媒体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道家传统文化,定期举办道家文化欣赏月、道家文化传承人系列讲座等品牌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将道家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五、结语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富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智慧。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道家思想的德育价值与作用,坚持立德树人,从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对道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育载体,与高校思想政治需求相契合,努力提升学生文化涵养,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极致发挥,用古老的思想智慧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培根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