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文化载体创新研究

2021-03-08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微信同学

南 艳

通过对微信用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不难发现,微信的使用群体大多数都在18岁到36岁之间,并且覆盖的范围较广,语言也非常丰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喜欢浏览微博等一些微媒体的软件,直接体现了微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就必须要及时改变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不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文化载体进行创新。

一、微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丰富教育方法

以前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学校或者院系通过思政理论课,或者社会实践加强对同学们的思政教育,这样过于依赖课堂的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更具有局限性[1]。虽然这样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率还需要不断地提高。高校通过对微媒体时代的探索,将微博、微信等一些微媒体平台应用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教育过程更加轻松,时间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有效地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实效性

众所周知,微媒体平台的特点主要是虚拟性,但是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却能够让我们认识更真实的世界。在微媒体技术搭建的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中,可以不断地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距离。首先,老师和大学生会不断淡化对方的身份,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可以通过这一虚拟的平台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和利益可能会因为某种客观因素受到影响。其次,由于微媒体平台的开通,可以让思政教育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始,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而且,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微媒体进行结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丰富教育内容

微媒体时代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资源共享。由于互联网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储存能力、,以及对受众的影响力很强,所以涉及的信息面很广,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可以尽快地对一些信息进行更新。那么在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微媒体时代的这一特点,让整个教育过程的内容不断丰富。微媒体创造的这一平台能够为思政教育的内容保驾护航,让大学生们从各个方面都进行思政教育的熏陶。

二、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载体创新的策略

(一)强化互动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家的生活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可是由于相关的网络法制法规不够完善,所以需要大家能够具有很好的明辨是非能力。高校为了能够让大学生得到有力的保护,就需要不断地强化微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避免微媒体时代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很多都是需要大学生能够通过纸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政治。这样的方式,只是学生对老师单方面的表达。由于在大学中学生的人数众多,老师不能够及时地对同学们纸质的表达进行反馈。直接就导致了沟通交流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思政教育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媒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平台。通过将微媒体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微平台的互动作用。让同学们不仅能够在这个平台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让同学们自己也成为传播者,不断加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比如说,同学们在一些微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时,既可以对参考文献和学习资料进行下载和学习,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还可以很便利地将自己所认为的重要部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播者,不断地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率[2]。

(二)整合微媒体平台

每一样事物的出现都有利有弊,微媒体时代也不例外。另外,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优势,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不可被替代的。所以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不断地对这些教育方式的优点进行整合,让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载体变得更加丰富。比如说,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教学中,要将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线上的微媒体平台的学习进行结合,既可以发挥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学习的便捷。同学们在这样结合的教育方式之下,既可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更直观地感受在思政教育中,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起到一定的督促和监督的作用。

另外,现在社会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情况,就是大学生更愿意在微平台上与别人进行交流,逐渐地淡化了现实生活中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所以为了及时解决这一问题的发展,高校必须要在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将两者进行整合,并且还要利用大学生都感兴趣的微平台,及时向大学生们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中,一味地求新。其实这是一个不正确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就像是一味地只追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都将会让这一形式的弊端无限放大。正确的做法就是将两种方法的优势进行整合,比如说,大学生们竟然都喜欢玩微信这个软件,那么学校就应该更新自己的想法,创建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同时也不能够直接摒弃校报。需要将校报与微信公众号进行联系,在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地向同学们进行征文活动,并在校报上得以体现。这些想法的方向和思路都能够让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重视监督和管理

由于大学生在大学的阶段没有人跟在身后进行严格的管理,再加上社会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诱惑,所以需要大学生能够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高校能够不断地重视监督和管理,让同学们能够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教育平台。首先,高校一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微媒体管理机制。让同学们在对微媒体的应用过程中,在高校的保护之下更加自律。在对大学生特别喜欢应用的软件中高校一定要加强调查和监管,通过数据的分析和信息的传递,及时将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进行遏制和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要让大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面对一些负面信息时,要求大学生能够不参与、不传播、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学校也要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及时对一些不良的网站或者是信息进行管理[3]。

(四)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文化载体的创新,就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但是在微媒体时代过速的发展下,微媒体的一些弊端也在逐渐显露。所以为了培养师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校需要不断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首先,高校需要培养老师提前对一些为媒体技术进行的学习和体验。先让高校的老师对微媒体平台的技术进行熟悉,并且还要要求老师对于一些社会热点进行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的表达。并且将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及时在微媒体平台进行展示。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根据同学们在文章内容方面的互动和评论,达到高校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要利用微媒体技术不断加强对大学生们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大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大学生们在对微媒体平台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先对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一个简单的筛选,通过对不良信息的拒绝,确保自己所处的网络环境是足够健康和安全的。另外高校还要不断提升大学生们的个人素养,让大学生们能够对一些不良的言论和事件进行抵制。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对一些微媒体平台所发出的有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学习,让大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受思政教育的影响。

(五)拓展微公益的形式

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哪里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可以把微公益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入到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微公益,就是要让大家能够在自己能力不足但是又很有爱心的情况下,为社会尽一些绵薄之力。通过这一形式的创建,可以让大学生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比如说,现在很多的高校都举办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又或者是一些比较有公益性的宣传片的制作比赛,这些活动的创办,都可以让大学生们积极地参加。在这些微公益的过程中,让大家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不断感受自己的一些小行动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不断加强大学生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微媒体时代给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所以想要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不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文化载体进行创新。通过对同学们的心理进行疏导,将大学生们的不良想法和行为及时予以阻止和教育。另外还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让大学生能从各个方面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那么该如何对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载体进行创新?首先就需要强化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同学们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播者,能够不断地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还可以通过整合微媒体平台,不断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想法提供方向和思路,让这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高校还必须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让同学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教育平台;同时,必须要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让同学们在教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带动下,潜移默化地被正确地引导。

猜你喜欢

思政微信同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