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体化教学
2021-03-08饶品良
饶品良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立德树人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必修内容。通过高校思政课的多元立体化教学,促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头脑中,与青年学子的专业知识学习、日常生活等具体情况产生密切联系,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新思想的动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新思想的活力,提高青年学子运用新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快速、健康地成长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一、高校思政课的立体化教学特点
高校思政课的立体化教学特点是强调大学生的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形成教学立体化,以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思想性、学术性和实践性。
(一)凸显思想性
首先,凸显教学重点性。高校思政课要把握教学重点,紧扣立体化教学的难点,明确传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点、特点、观点、重点和难点,向学生清晰讲授“新时代”“新思想”“新观念”“新政策”“新特征”“新成就”“新征程”等思想性内容,提高学生“四个自信”。其次,深化理论阐释。从多层面、多方面的多维角度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实现?为什么能实现?“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思想性问题的背景、原因和意义,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领悟习近平新思想的现实作用、理论特征和时代实践价值。最后,授课教师要举一反三地引导学生逐渐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丰富内涵,指引青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今国内外形势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和解答,使学生逐步体会新思想的实用性,切实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内涵。
(二)体现新思想的学术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吸收近年来学术界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熟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把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任课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科研,进行“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学习、多实践、多思索,指导学生写作学习收获、心得体会,或撰写小论文;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不一的自由发言、课堂小组讨论和围绕专题辩论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思想火花。
(三)强调新思想的实践性
新思想不是静止不动的学科,而是一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要重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授课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之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报告,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及参观实地历史景点等。此外,还要求学生主动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开展随机调查问卷、实地人物访谈、分析调研数据等各种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把握社会情势,将课堂的抽象理论和鲜活实践相结合,在实践锻炼中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达到思政课立体化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立体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保障
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精准地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新思想的深远内涵、理论要旨,才能保证思政课的立体化教学成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内容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准确传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抓住重点内容,诸如如何正确开创与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等问题。任课教师要把这些内容准确地融入立体化教学的思路中,同时联系国际最新的时事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新思想的重要理论内涵,感受新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解决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投身新时代的建设意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点面结合、讲议结合等多种方式,紧扣新思想的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内容,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融会贯通,解决青年大学生思想上的认识问题。
(二)打造复合多维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高校思政课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网络授课的精准化、可视化、动态化、时效性的优点,构建互联网的“第二课堂”,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复合多维立体化教学体系。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注重立体化教学素材的整理和收集,适时更新和补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本、图片、照片、视频、音频等各种教学资源,及时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类,根据教学要求适时展示,达到立体化教学效果。
(三)在立体化教学中运用对比方式树立青年大学生的正确三观
思政课教师在立体化教学过程中善用对比、敢于对比,指引学生在对比中寻找真理、发现真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新思想的深邃内涵,正确把握新思想的科学发展性和实践性,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感悟今天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宏大历史进程的对比,让大学生在历史对比中感知兴衰更替;通过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历史对比,促使学生思考好的东西是什么、坏的东西是什么,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走向,建立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坚定理想信念中的“四个自信”。
三、高效思政课的新思想立体化教学途径
高校思政课的新思想立体化教学途径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依据,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表达观,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才能取得预期教学成效。
(一)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架构
1.建立因生施教的教学思想
在高校思政课的新思想立体化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当建立全新的教学思想,把握立体化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和共同性,在把握立体化教学一般性和共同性的基础上建构“因生施教”的教学认识特殊性,即授课教师要建构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教学意识,把新思想的课堂知识放到现实世界中把握和应用,建立起完整的“普遍认识”新思想到“特殊建构”新思想的因生施教的立体化教学模式[1](67)。
2.建立因需施教的教学认识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灵魂课程”,最大的意义追求是要求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社会的需要确定教学方案,从传统的“工具理性”转变成为立体化的“价值理性”,有效推动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新思想立体化教学的自觉认同,提升学生对新思想的自觉认同度[2](138)。高校思政课的新思想立体化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现实合理需求,以及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制订教学方案,建立因需施教的教学认识。
3.建立因课施教的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程,高校思政课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体化教学时,要树立因课施教的教学意识,把握新思想的立体化教学目标、理论意义、教学内容和时代特征,结合思政课程的立体化教学特点,以及所面向的学生主体呈现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个性不同等“应然”和“实然”因素,在实际研判、回答和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问题时,结合思政课的立体化课程教学艺术,推动传统教学的“独角戏”和“宣讲课”变身为立体化的“全民秀”和“互动剧”,完成新思想的“科学课程”到“课程艺术”的立体化教学转变[3](114-115),实现因课施教的教学认识。
(二)建构立体化的教学表达价值观
1.树立表达生活化的教学价值观
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思政教育载体的话语体系,立体化教学必须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好地体现新思想的立体化教学魅力,反映新思想的立体化教学价值,才能触及青年大学生的灵魂。习近平同志经常使用一些直白的语言传递治国理政的理念,如“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等,强调真抓实干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平易近人,实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起到了很好的理想信念教育作用,达到了良好的话语效果。[4]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深厚土壤是日常的现实生活,思政教师只有将理论上的“高、大、上”新思想内容在立体化教学中以生活化、日常化、平民化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辅以巧妙的修辞艺术,才能更好地实现立体化教学,更准确地表达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强化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体现新思想在高校思政课的立体化教学价值。
2.构建实践多元化的教学价值观
高校思政课的立体化教学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思想观点和要求,逐渐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潜在思想意识和个人品质,促使学生把新思想的理论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也就是说,通过立体化教学实践,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当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以及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让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和青年职责,树立年轻人正确的远大抱负。因此,教师在新思想的立体化教学中要善于推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所教理论的延伸,把“课程本位”逐渐提升到“知识本位”,再提升至“行为本位”。此外,授课教师还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团、宣讲团,引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党团日活动等,以及志愿者服务和校园演讲等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新思想的理论认同,学会将新思想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生活、客观实际等具体情况融会贯通,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立体化教学目标。
3.建立时代化的立体化教学价值观
建立教学主客体的平等思维是高校思政课的新思想立体化教学中应注重的重要问题,授课教师要善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等媒体工具优化课程的要素配置,打造教研协同、教学协同和评价协同的运行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思维教学。其中,一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亦师亦友新时代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二是要注重培育师生的协同思维,发挥师生协同学习的合力,充分挖掘新思想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潜在要素,构建一套教学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化教学工作体系。三是把握新思想的立体化教学大数据,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新思想的立体化教学改革,把新思想的课堂教学转化成大数据教学,进一步完善新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元立体化教学实践。
(三)加大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力度
1.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不但包括演讲、辩论、讨论、研读等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还包括如劳动、实习、参观、访问、调研、下乡、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相互统一的实践活动,又是时下的网络上下、分散与集中、平时与假期的实践活动,形成互为依托、相互衔接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构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学校内外、课堂内外、网上网下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架构,使新思想的教学形成富有学生生活活力、具备新时代气息、贯穿整个学生的大学阶段、多层面立体化的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体系。
2.增强实践教学形式
高校思政课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可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要点,通过增强实践教学形式,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辨析时下最新社会思潮和热点难点等问题的能力;把知识点转化为挑战性试题,并将平台答题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随时随处地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授课教师可以开展引导学生走上讲台讲课等形式,既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又具有理论的挑战性,还有效活跃新思想的实践教学氛围,实现师生在新思想的立体化教学中的情感共鸣、精神共振和学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