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德育目标的解读

2021-03-08

文教资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德育思政

冯 婕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高校应该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的所有阶段,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提高育人教学水平,大力挖掘体育课程中包含的德育教育元素,从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出发,将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提出科学的教育方式,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后具备的价值

(一)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使用智能移动设备可以接触丰富的知识,自媒体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各区域文化的窗口,但是由于网络平台监管不完善,学生会接触大量信息,部分高校学生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部分不良文化的影响,影响未来发展[1](105-106)。

高校不仅是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场所,还需要完成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成长期间拥有正确的三观,利用思想道德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让学生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道德修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建设者。

(二)与各大高校改革工作方向相同

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可以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应该完成体育教学工作,合理应用教育资源,锻炼学生的身体,应用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2](122-123,126)。

高校需要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确定教育目标,分析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情况,针对两者融合存在的问题,快速制订解决方案,满足高校教育要求,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强化学生体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让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

(三)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作为公共学科——体育,包含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高校为了完成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任务,应合理应用体育课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德育教育与体育相融合,利用体育课程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体育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毅力、耐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项目中形成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德育知识[3](95-96)。

(四)对体育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会随着国家对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适当改变,考虑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面需要完成的工作。体育课程应该促使学生通过活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以健全学生人格作为抓手,从道德水平、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提出课程要求,保证高校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目标不冲突。教师应该训练学生的身体,从社会、道德、民族意识、家国情怀等维度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期间更好地掌握活动技巧,并通过活动增加对社会规则及我国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按照守法公民的标准,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高校体育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德育目标的解读

(一)爱国情怀

教师通过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体育史包含爱国相关的内容,利用体育史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与思政教育方式不同,可以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爱国知识隐藏的内容,通过体育课程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载体,促使学生形成对祖国的敬爱之情。

(二)正当竞争意识

体育活动的进行需要遵循体育规则,在规则内活动,形成正当竞争意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在活动期间应该对学生进行规则的宣导,让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活动,掌握比赛规则并按照规则行动,要求学生使用正当的方式参与活动,为活动取得胜利而不断努力[4](78,80)。

(三)集体主义情怀

高校会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包含团体项目。学生形成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对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与他人沟通,在集体荣誉感下活动,促使学生学会与人和平相处的方式,还可以强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快速抓住机遇[5](142-143)。

三、高校体育课程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实现德育目标的策略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根据国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当下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明确体育目标,还应该从学生层面进行考量设计教学活动,让体育活动具备科学性、趣味性等特征。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者,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改变弥补教学存在的不足,发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契合点,在体育教学中从课程思政维度下设计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6](149-150)。

鉴于当下一些体育教师并不具备良好的素养,高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培育工作,让教师通过培训活动发现体育学科潜藏的社会价值与内在功能价值,形成体育课程思政的责任感,明确教育工作的主体任务,通过培训活动传递思政方面的内容,予以教师思想引导,培养教师的德育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思想引导与运动技能协同的模式开展培训工作,让教师通过培训强化专业能力,按照人才培育要求结合思政教育标准,积极开展教学工作。

学校应该关注国家对体育课程及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教育的标准,通过培训活动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职能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领。

(二)挖掘体育教育的思政资源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利用体育学科中包含的德育元素,通过各种功能、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素材展示思想政治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帮助[7](153-154)。

目前,高校学生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工作通过体育课程进行传导,为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提供支撑。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合理挖掘课程内潜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体育史教学包含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爱国主义的教育元素,体育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元素,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关注国家近期发展的新闻,学习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此过程中增加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形成民族文化自信。

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是体育课程教育包含的德育内容,与之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体育课程教师应该了解德育教育任务,发现体育教学工作与其存在的联系,在教学期间调整教学结构,合理应用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德育宣导,使学生可以在活动身体、强化体能的同时,通过体育课程内容提高道德水平,提高德育素养。

(三)亲身参与活动,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确保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维持在科学的比例上,体育课程如果仅以理论塑造形式开展,就难以达到训练学生、强化学生体能的目的。体育教师必须合理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感知。体育课程内容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与教育资源,利用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德育元素,通过身体进行感知是体育课程独有的特征。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学校的资源,展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让学生在参与不同运动项目时清晰感知运动员取得成绩需要付出的艰辛。通过活动形成良好的共情能力,在活动期间克服运动障碍,强化学生的个人意志品质,让学生拥有不惧艰难、执着坚守的品质[8](124-126)。

(四)营造多元思政元素的体育文化环境

高校应该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考虑体育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为更好地应用体育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运动器材与运动场等硬件设置,可以支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满足硬件方面的各种要求。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感知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内容,教师还应该营造多元德育文化元素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成长期间不断增加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深度,通过多元体育精神文化的熏染,为学生在高校成长期间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提供平台。

在学生成长期间,通过体育活动与环境建设的影响,促使学生的精神意识变为思政修养,学校体育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可以创新体育文化活动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辩论赛或小组活动。思政教育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应用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知德育元素,在磨炼学生意志的同时,促使学生快速提高道德水平。

高校体育课程必须了解国家对教学提出的安排,适应教学改革方向,合理应用教学资源,将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校还应该发现教师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教师合理应用教育元素。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营造多元思政元素的体育文化环境,要求亲身参与活动,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养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完成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任务。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