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索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1-03-08方思领龙港市财政局
方思领 龙港市财政局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贯穿项目确立至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实施程度对项目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建设的施工阶段,施工合同虽然已签订,但因项目建设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合同总价并非最终的实际价格,项目的实际条件发生变化、设计图纸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引起项目成本的变化,导致工程变更及索赔的发生。因此,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实现项目工期、质量、成本目标,研究和探讨工程变更及索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须对变更及索赔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方案,从源头上减少因变更及索赔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影响。
一、工程索赔相关内容概述
(一)基本概念
工程索赔指的是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具体实施时期,一方因为另外一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能够正确履行合同中约定的相关条款而给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而向对方提出一定数额的补偿需求。索赔与合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内容,后者是前者的依据。索赔处理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合同自身相关条款的落实过程,索赔过程的有效实施,能够良好的维护建设、施工单位双方的合法权利及经济利益,也能够促使双方不断提升自身员工的素质及其经营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体现的是双方的综合管理水平及其能力。
(二)相关原则
第一,要坚持将合同作为根本指导。施工单位需要对合同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充分了解和把握,一旦发生索赔时,必须按照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提出相应的索赔条件;第二,处理索赔要体现及时性和合理性原则。合同是索赔提出和索赔处理的核心原则,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及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有效的处理索赔事项,避免因索赔处理不力而对双方造成负面影响;第三,要加强管理,避免索赔事项的产生。建筑项目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预见性,把工作做到前头,尽量减低索赔事件产生的概率,减少投资成本,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核心价值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很多施工项目能够借助索赔增加工程的收入,甚至一些索赔的金额超过了合同自身所约定的金额。从我国工程索赔发展情况来看,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云南,在鲁布格引水发电项目中第一次引入了这种项目管理方式,索赔这一概念正式走进大众视野。从索赔事件在我国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情况来说,相比于国外先进企业及其经验,我国在索赔这一内容上仍存在较为薄弱的市场、风险及竞争意识。工程索赔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是一种合法合规的获取经济利益的方式,施工单位对这一方式的良好掌握,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较好的实现风险的转移,从而促进自身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工程索赔是衡量企业合同管理能力及其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索赔能力及其水平,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取自身合法的经济利益,还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索赔的起因
(一)工程复杂性和不定性
每个工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现代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投资额大、技术性强、材料设备价格变化快,使得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变化因素,而合同必须是在工程开始前签订,对工程项目所有的问题都比较难作出合理的预见和规定。发包人往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提出新的决策,使得合同变更变得频繁,而合同变更必然会导致项目工期和成本的变化。
(二)施工条件变化
土建工程施工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自然灾害、地下水、地下文物遗址、溶洞、断层等这些状况都可以阻碍施工的进程。这些施工条件的变化即使是有经验的承包商也是无法预料到的。因此施工条件的异变必然会引起施工索赔。
(三)工程变更
这是在工程中常见的索赔现象。据统计,由于工程变更签证问题所引起的工程预算价的上升幅度可达 15%-25%,甚至更高,如果现场人员不认真对待变更签证,工程造价控制极易出现漏洞,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
(四)工期拖延
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的影响,如台风、暴雨、地震、水灾等等自然因素的出现,会拖延工期。还有人为因素也会导致工期的延误。一个工程项目往往会有发包人、设计、总承包人、工程师、分包人、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众多单位参加,各方面的技术、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只要一个环节脱节了,不仅会造成自己的损失,而且会影响其他合作者,造成他人损失,从而导致索赔。
(五)双方一方违约
双方一方不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责任方都必须对当事人进行赔偿,赔偿额度根据合同的规定。
(六)合同缺陷
由于合同文件的错误、矛盾或遗漏,引起索赔。如某工程结算,施工方要求增加地下室施工材料场外运输费,金额高达 140万。业主方经过研究合同之后拒绝其要求,其解释是: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此内容,施工单位在签署合同前应当到施工现场视察,早已了解了施工场地的狭隘状况,但当时签合同时并没有对此问题提出异议,因此业主就认为施工方默认此二次运输费已包含在合同价内,因而不给予额外补偿。
(七)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变更
按照索赔的目的就是工期索赔和经济索赔,而这两个结果最终反映在经济收益上,必然会影响工程造价,主要分析如下:(1)工期索赔,承包商可以避免承担误期损害赔偿费。误期损害赔偿费是用来补偿业主由于工程项目投入较晚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经济损失,按日计算赔偿金;如果提前工期可以得到经济奖励:(2)费用索赔,施工的客观条件改变导致承包人增加开支,要求对超出计划成本的附加开支给予补偿,以挽回不应由他承担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施工过程的项目管理对防止和减少索赔事件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工程造价索赔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机制的建立
从我国建筑项目当前索赔情况来看,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索赔体制机制,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具体性的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从企业内部发展来看,大多数企业尚未在组织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索赔部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这也给很多索赔事件的跟进和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可以看出,工程项目在产生索赔需求的28天之内,要向相应的工程师做出通知并将其发出,在这段实践内,必须要给出相应的答复,让其对索赔的相应理由和证据做出一定的补充。但因为在多数企业内部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也缺乏专门的人员及其部门对该项工作做出及时的跟进和处理,造成了预期未处理的情况,难以对需要的材料进行及时的补充,从而致使企业在提出索赔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并最终丧失了索赔的优势。
(二)不熟悉国际索赔合同
对于国内的承包商来说,绝大多数的承包商对国际上的相关索赔条款并不熟悉,且缺乏专业人员对其作出解释,所以这些承包商对索赔的过程、时间、内容、措施、所需要开具的证明材料等并不清楚,这就造成了索赔工作从开始就无法有效开展。
(三)在索赔中处于不利地位
从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及其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承包商的数量是高于业务的数量的,这就容易产生包括机械闲置费用、设计延期费用等一些较为常见的损失,此外,建筑行业本身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很多承包商为了能够维持生存和发展,采取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经营策略,从而让自身陷入了不利地位当中。除此之外,随着国际化及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尽快,很多企业逐渐展现出了向国际市场发展的苗头,因为缺乏较为完整的系统及体系的支撑,使得原本就很薄弱的索赔雪上加霜。
四、解决工程造价管理中索赔问题的措施
(一)遵循和平共处原则
索赔事件一旦发生,就要充分遵循平等协商的原则,但如果合同双方就索赔事项无法达成共识,就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索赔过程中有很多中谈判的方式可以进行选择,这就特别考验谈判的技巧。在索赔谈判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合同的基础性及指导性作用,要充分尊重合同中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有理有利有节的开展谈判,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详细的索赔报告
不论是哪一项索赔内容,承包商在提出索赔诉求之前都要对索赔的内容进行项目报告的阐述。索赔报告对于索赔能否有效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索赔报告包括标题、事件陈述、费用、相关证据等部分构成,其中,标题主要是对索赔事件的概括,接着要对事件本身做出详细的阐述,阐述过程要充分体现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并对原因、影响、措施等做出全面阐述。结合索赔的原因及其合同的相关条款论述索赔的合理性。此外,证据材料应充分体现可信度,要能够支持诉求的理由,并对该事件的影响、价值计算等进行论述。全文措辞要准确、清晰、明了,不能出现任何含糊其辞的内容。
(三)充分运用“清账法”
在索赔过程中,要避免将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索赔事项综合在一起,这种索赔方式不仅是对工作量及其工作难度本身的增加,同时也会致使索赔难以得到。通常来说,单向的索赔是比较有利的,单个声明不仅易于分析,也能够提高处理的效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索赔是具有多样化的,为了能够实现承包商对于成本索赔能够无限接近其实际成本的目的,要求客户经理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分及其内容进行科学划分、准确记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索赔数额计算的时间和效率,同时也能够防止发包商在审查过程中对索赔数额的不断降低。
五、结语
工程索赔管理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需要不断去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建立较为完善的索赔管理理论及其方法是良好应对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源共享更为便捷,这给相关研究的开展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借助这种便利条件及其交流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索赔管理的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索赔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