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移动终端在学生学习中应用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1-03-08陈思孙宏伟王继红
陈思 孙宏伟 王继红
北华大学潍坊医学院
一、研究背景
在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每天上网学习人数成倍增长。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9年的统计结果看,截止到2019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6.68亿人,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1894万人,而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就达到了5.94亿人[1]。从数据角度看,移动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万名的第一选择。而在所有使用移动设备的群体中,年龄在20-29岁所占比重达到了31.4%,年轻一代已经成为使用移动设备的主要群体。而在碎片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果能够采用科学的应用方法,那么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积极意义[2]。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二、国内外移动终端在学生学习中应用方法的研究
(一)形成良好学习环境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泛在学习与移动终端应用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其指的是每时每刻的沟通以及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泛在学习环境,搭建移动终端硬件支撑凭条,是将移动终端融入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一些研究学者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就应当贯彻实施泛在学习理念。例如将二维码放置到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只要利用移动终端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到其背后的故事以及与其相关的扩展知识等等[3]。在之前有限的版面当中,无法展示更多内容,但是有了二维码以后,就可以方便师生对其中内容加以深入了解。同时在学校图书馆当中学生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查阅各方面书籍,例如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查阅的句式与单词,进而对阅读成果进行分享。另外,在图书馆还可以设置朗读亭,在朗读结束后,就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将之前朗读的文件存储在学习空间当中,同时也可以将其分享给其他学生与教师。
(二)移动教学资源的合理建设
如果没有足够的且满足移动终端使用的一系列资料,就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应用负担比较重,最终逐渐对移动设备应用失去了兴趣,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为了能够解决这个以上问题,很多学校目前都建设了教育云平台,进而真正打造出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4]。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UniWap移动学习项目中,研究者试图将WAP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中,他们希望为学习者和教师创建一个可操作的移动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者和教师能够通过WAP手机或smartphone随时随地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SLL)从语言学习入手,开发出了适用于外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块,模块包括了生词训练、测验、单词和词组翻译等功能。同时,研究人员发现移动学习者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在设计学习模块时从时间上加以把握,每个学习模块持续的时间被控制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研究者们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开发出适用于PDA和WAP手机的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其他应用程序。这一研究项目的其中一个阶段就是要进行课程模块的开发、测试和评价。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生成性资源能够十分便利的存储到云空间当中,使得资源在积累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良性循环,方便分享与交流。对传统多媒体资源加以有效转换,最终得到满足移动终端要求的资源。另外除了购买已经制造好的电子教材,一些教师也结合本班级实际情况制作了微课,便于教师与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进行随时调用。
(三)科学合理利用移动终端
Knowledge Planet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lark Quinn从技术的角度认为移动学习是通过IA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这些IA设备终端包括Palms、Windows CE设备和数字蜂窝电话等。在芬兰,由Ericsson、Insite、Telenor Mobil与IT Fornebu Knowation联合发起的名为“Telenor WAP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中表明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值得被广泛应用。大多数研究者表示,PDA和WAP手机等移动设备只是目前在学习手段上的一种扩展,它们不能够替代现有的学习工具。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都适合使用移动设备。
应当尽可能的对移动终端硬件设备条件加以合理改善,适当配合学生学习的移动终端设备,这也是保证开始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研究学者认为应当从无线网络覆盖、数据传输稳定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保证教学内容得以有效落实。另外要加大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幅度,研究学者认为校验部门需要不断的加大研究力度,总结出移动终端在教学中高效利用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合理推广,使得高校与教师可以按照固定模式加以遵循,不至于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过于盲目。功能十分强大的移动终端已经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对移动设备的缺点加以规避,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得移动设备可以为教学所服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5]。
三、移动终端在学生学习中应用对策
(一)增强移动学习意识,改进移动终端应用方法
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数据传输能力也得到十分显著提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获得数据信息。正是因为手机的便利性特征,使得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所以,从教学者的角度看,关键所在就是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发挥移动终端的作用,对于传统课堂学习所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
(二)提高移动学习资源的质量
在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学习者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类内容的阅读量是最高的,之后的分别为娱乐类内容、新闻类内容。在开展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关注的依然是移动学习平台所能够呈现出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专业知识,与此同时也可以是对自身能力进行拓展的知识,而学习资源的好坏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良好的移动学习资源可以从视觉与感觉双重角度出发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感受,从最开始不断学习者的注意力,而对于移动学习而言,则主要是要达到令学习者能够主动学习,而并不是简单的仅仅是为了能够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可从互联网上收集试验、绘图、声音、影像以及大量的资料图书,并从中检索出所需的素材,再加以利用,加工成教学所需的课件,在学校的教育平台上组织数据资源,建立各种数据库。学生可通过移动网络很容易地索取自己所需的内容,如课程的重、难点和常见问题均可以存储于网站数据库中,学生能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登陆网络,查询各种学习问题。
(三)对移动学习进行时间管理
在对移动学习进行实践管理过程中,最为根本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对移动学习内容加以科学监控,因为移动学习自身具有着灵活性与移动性特征,所以很难能够确定出一个固定学习时间表,但是学习者可以结合自身的零碎时间进行大致预算,之后做出科学安排,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但是因为移动学习自身具有着不连贯性特征,因此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自我标记,可以尽量以微课模式呈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合理安排自己时间,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促进意义。
(四)适当降低移动学习的难度
从学习内容角度看,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进行适当分解,从简单内容逐渐过渡到困难内容,按照等级进行逐渐提升,对于那些很难理解的知识点,应当分步骤加以展示,为学习者留有一个缓冲时间,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不同的案例加以有效降解,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在学习者之前已有认知层面加以建构,引导学习者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对问题进行解决。其次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那些比较难的知识点放置到课外研究领域,为有实际需求的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避免对学习者的自信心产生打击。
四、总结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学者都对移动终端在学生学习中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使学生在学习上真正实现时空的超越;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员对象进行扩展,能使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使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学习。但移动学习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例如:设备屏幕尺寸小、网络带宽低、学习资源仅限于文本与简单图片等,这些可能使受教育者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学习者学习效率偏低;学习内容受到限制;学习效果评价的难度增加。这些不足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注意,需要通过下一阶段的研究来进行改进。移动教学而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校而言,在应用移动终端过程中应当做好事先规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实施,避免盲目投资情况,避免资源浪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是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下的重要命题,移动终端的应用为教育者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融合发展之路。因此本文也提出了几点移动终端在学生学习中应用对策主要包括增强移动学习意识,改进移动终端应用方法、提高移动学习资源的质量、对移动学习进行时间管理以及适当降低移动学习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