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印创作谈

2021-03-08曲学朋

中华书画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篆刻陶瓷文字

□ 曲学朋

曲学朋写艺术活动组照

这批紫砂印作品只在宜兴刻制了四天多时间,但前期准备花费的时间却很漫长。从篆刻题材、内容的选择到材质的比较、钮制的设计,以及创作构思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吴昌硕有言:“写篆字,熟读周秦汉碑碣、砖瓦文字、古泉文字,烂熟胸中然后奏刀,字字有来历,方能不俗,否则以刀刻石有何难处。”构思好了,以刀刻石又有什么难处,何况刻这些泥坯子呢?

我对禅宗不甚了解,于是从浩瀚的禅学典籍中遴选出一些著名者一本一本阅读,再把合我心意的语句记录下来。就这样,大半年的光阴几乎都在禅学的典籍里游荡。随着对禅学典籍阅读的不断增多,渐渐地改变了我对禅宗最原初的认识。“磨砖作镜”“庭前柏树子”“万里望乡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且吃饭”“非行不行”“临机不见师”“勤耕田”“早收禾”等词句背后是一幅幅饱含禅机的禅师接引弟子的生动对话场景。这些词语的交锋,或者说“对话禅”,不仅是佛法上的,更是哲理上的,是禅师对人生及处世的态度。在禅的世界里,我能想象到德山舞棒、临济呵斥的场景还能想象到禅师交锋的激烈画面,能感受到禅师悟道后那种悲怆的心情亦能体味到得到禅师的接引却不能接过机锋的一张张懵懂的脸。如此生动、生活怎能不让我着迷?相较于把禅宗作为佛学来看,我更倾向于把其作为一种入世的生活方式来对待。正如季羡林所说“禅宗……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呵佛骂祖的宗派,已成为佛教的对立面,简直已经不是佛教了”。

紫砂被用作篆刻材料是近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才逐渐普遍的事情。本来印章艺术风格的演变发展受时代、地域、人文背景、书体演变等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材料只是一个很小的点,很少被关注。但对于篆刻艺术而言,是在方寸之间施展艺术手段的艺术形式,由于其带有“刻”的技术成分,所以就衍生出“刻”的手段和制作工艺的问题。孙慰祖在《中国玺印篆刻通史》中讲“风格的背后往往存在工艺与技术的因素”,那么决定这些因素的其实就是材料。这门艺术的发展就会受制于材料的运用。材料不同,其质地的软硬度、疏密度就不同,进而就决定了制作工艺与技术的差异,最终影响篆刻的线条质感和品质。

当代陶瓷印的创作如雨后春笋,不断呈上升趋势。目前,很多篆刻展览上都会有一些陶瓷印作品。当代陶瓷印热的原因有三:其一,陶瓷印质地较软,走刀自在无碍,篆刻家的手在泥坯上相较于在坚硬冰冷的石头上得到更多解放。其二,现代展览方式的改变,陶瓷巨印作品,展厅效果更佳。其三,当代陶瓷印工坊的增多,烧制条件更为便利。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陶瓷印创作的热度也带来一些问题。陶瓷印作品尺寸不断增大,导致篆刻艺术流于刻字艺术。材料、工具的改变,对传统刀法甚至对篆刻本体艺术规律不断背离。由于在烧制前的生坯上刻制,质地非常的软,其实犹如在泥土上刻划一样,无论用刻刀还是用壁纸刀、钉子、牙签、木棍等都可以进行,所以就很容易使艺术创作走向随意性,未免使得有些印作显得过于草率甚至粗俗。作品尺寸的增大,导致钤盖和实用性的问题等等。随着当代陶瓷印创作的不断升温,当代印人对这一材质特性的把握也逐渐深入。陶瓷印创作由探索与实验逐渐走向成熟。这种新材料的运用,把我们的视角拉向了对材料的关注。材料固然可以影响艺术风格,但决定艺术高度的主角还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在关注材料的同时,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其背后的艺术规律。以今人的视角,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篆刻作品。

曲学朋 一箭过西天 23×100cm 纸本 2020年

这批紫砂印的刻制,我尝试运用两种手法或刀法进行创作。在陶坯荫干的状态下运用单刀刻制,较湿的状态下用双刀刻制。陶坯干、湿不同的两种状态产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干刻线条会有较大幅度崩裂,所以用单刀法强调了这种崩裂的刀感;湿刻则不会有崩裂,刀走过的线条会卷起,所以用双刀刻,进而表现线条的光洁与爽利。不同质地,刻制的手法随之改变,印面效果也大相径庭。

在印面构思上,依然是运用我近年来比较感兴趣的古玺印式参以战国文字入印,并尝试将吉金、简帛、玺印、砖瓦等文字熔冶于一炉。这种对于文字的熔冶,需要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和学识积淀,我在这方面还很欠缺。

以下,是刻制这批作品的一些感想。

“非关文字”这方作品,主要是用古玺的形式进行表达,文字书写性比较强,如“非”字。

“仁者心动”,主要是用单刀形式进行创作,单刀更容易表现线条崩裂的质感。

“万法本闲”,这也是用单刀法刻制的。我比较喜欢用斜线在印面里表现,这样给人的感觉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如果全部都是横平竖直的话,感觉整个印面的矛盾以及制造的气氛比较少,因此就更注重斜线的应用。

“捉虚空”是湿刻的,就是在陶坯还没有干的情况下进行刻的。一般刻制都是等印坯晾干以后再刻,那样的话出现崩裂的效果会更好。这个是制作陶坯的师傅刚做好就拿过来了,我就尝试了一下看到底出现什么效果,因为还很湿,走刀的感觉和干的状况肯定是不一样的,一刀过去,一刀回来,出现的线条相对比较光洁,和前面单刀崩裂是两种感觉。由于质地不同,导致刻的工艺、技法也不同,出现的印面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庭前柏树子”,是唐朝的赵州从谂和尚经常说的一个口头禅,当别人问他什么是禅法的主旨或祖师西来意?他就会说一句庭前柏树子等这些不相干的内容,来打断提问者“执着”的思绪,从而达到“破执迷”。这一方印也是运用的战国文字,强调文字的呼应关系。我比较喜欢这件作品,主要是因为通过斜线以及呼应关系,突出了视觉冲击力,既有圆线,还有方折的东西进行虚实的对比呼应。

“一箭过西天”,这是禅门五宗中临济宗义玄的一个禅语,禅门五宗里临济宗是唯一的北方宗派(临济义玄开创的)。意思也是用“箭”来意指禅机的快和稍纵即逝的瞬间。作品用单刀刻就,印面的五个字,形成了一个如颜楷的中宫外拓的“势”,使整个印面圆融团结在一起。

“一剑挥尽”,僧云,“忽遇六贼来时如何?”师曰:“亦须具大慈悲”。“六贼”讲的是佛教里的色身香味触法,要把六贼一剑挥尽。这方印章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把它题上字,作为一个抗疫作品来展示了,以“六贼”比喻新冠病毒。

“歇却狂心”,禅宗里总是讲心,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就是说你的心不要太乱,内心安顿了,整个世界也就安静了。■

曲学朋 闲寻特酌七言联 68×11.5cm×2 纸本 2019年

曲学朋 仁者心动(附边款)

曲学朋 适来曲多少

曲学朋 一字关

曲学朋 庭前柏树子

曲学朋 顶门上眼

曲学朋 一箭过西天(附边款)

曲学朋 且吃饭

曲学朋 勤耕田

猜你喜欢

篆刻陶瓷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篆刻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种出来的“逍遥居”
陶瓷鉴赏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