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白血病长期化疗患儿中的应用

2021-03-08李淑娟兰赛男雷慢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植入式置管白血病

李淑娟, 兰赛男, 雷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 河南 郑州450018)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该病病死率较高且治愈率较低, 对患儿生命安全威胁极大[1]。 目前, 临床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为常规药物治疗联合静脉化疗, 但化疗通常会导致患儿免疫功能下降, 细胞表达降低, 易发生静脉炎、感染、 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增加了治疗难度[2]。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是白血病长期化疗患儿常用的两种置管方式, 为此, 本研究对比分析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在白血病长期化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97例白血病长期化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静脉置管方式分为对照组 (n =45) 及实验组 (n =52)。 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5 例, 女性患儿20 例; 年龄1 ~8 岁, 平均年龄 (5.10 ±1.01) 岁; 体重10 ~23 kg, 平均 (18.25 ± 1.26) kg; 病程3 ~10 个月, 平均 (6.12 ± 1.03) 个月。 实验组中男性患儿27 例,女性患儿25 例; 年龄1 ~8 岁, 平均年龄 (5.08 ± 1.02) 岁;体重9 ~23 kg, 平均 (18.28 ± 1.28) kg; 病程3 ~11 个月,平均 (6.10 ± 1.06) 个月。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儿均符合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 (2018 年版)》[3]中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且经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②临床资料均完整; ③无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 肝、 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 ②伴全身感染性疾病者; ③具有穿刺部位放疗史者; 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选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静脉留置导管套针, 选择弹性好、 粗直的前臂血管, 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将留置针外套管旋转松动后,以15° ~30°角度进行静脉穿刺, 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 进针0.1 ~0.2 cm, 密切观察回血情况, 保证外套管均进入血管内;将针芯退至外套管的同时将套管送入血管中, 后将针芯拔出,连接输液管, 调节输液速度, 利用透明敷贴进行固定。 过程中护理人员定时进行换药, 叮嘱患儿及家属勿撕开贴膜,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及整洁; 在输入浓度较高药物后需立即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以防导管堵塞; 穿刺前评估患儿血管, 选择适宜导管进行穿刺, 尽量减少血管壁与导管之间的摩擦, 以防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 实验组患儿给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 局麻后选择患儿合适静脉, 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穿刺针进入点选择患儿锁骨下缘锁骨中线外1/3 处, 将穿刺针插入至锁骨下静脉, 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置入血管中, 将导管头部置于患儿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 建立适宜皮袋及皮下隧道,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注射器固定, 一般选择患儿的左右胸壁,最佳位置为皮下组织0.5 ~1.5 cm, 连接注射器及导管, 将皮肤缝合。 连续输液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保证接头正压的形成, 预防导管堵塞等并发症; 封管过程需注意选用不低于10 mL 注射器, 以防导管破裂等并发症。

1.4 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的置管相关情况: 一次置管成功率、 完成化疗周期率。 ②记录两组患儿的导管留置时间、 日常维护时间等。 ③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包括导管堵塞、 导管脱落、 静脉炎、 相关感染、 出血等。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相关情况实验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 完成化疗周期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 完成化疗周期率比较 [n (%)]

2.2 导管留置时间、 日常维护时间实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 日常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 日常维护时间比较

表2 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 日常维护时间比较

组别 n 导管留置时间 (h) 日常维护时间 (min)实验组 52 334.15±38.74 8.01±1.37对照组 45 203.12±40.16 12.87±1.46 t 16.333 16.901 P 0.000 0.000

2.3 并发症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 低于对照组的4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3。

3 讨论

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 贫血、 骨和关节疼痛、 淋巴肿大等。 目前, 白血病患儿的化疗疗程往往较长, 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4]。 相关研究[5]表明, 选择合适静脉注射方式不仅有助于化疗, 也可最大程度减少反复注射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刺激, 提高治疗效果。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目前临床对于白血病长期化疗患儿的置管方式较多, 其中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途径路径较长, 在置管过程中容易受到血管结构异常及患儿情绪等因素影响, 使置管不顺进而降低一次置管成功率[2]。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新型置管方式,常被用于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儿, 并取得较好的置管效果[6-8]。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 完成化疗周期率均高于对照组, 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 日常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提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白血病长期化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分析原因在于: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使用无损伤针即可建立输液通道, 减少反复穿刺给白血病患儿带来的痛苦; 同时, 该种置管方式可将各种药物通过导管输送至中心静脉处, 通过高流速血液迅速播散药物, 防止化疗药物对患儿静脉的损伤, 进而降低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另外,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儿日常生活活动度, 有效完成化疗周期, 进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此外,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采用高级硅胶材料,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且生物相容性高, 对血管损伤小。

综上所述,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提高白血病长期化疗患儿的置管效果, 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植入式置管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体内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