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肾超声影像学改变分析

2021-03-08刘穗浓温小芳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肝胆精神病类药物

刘穗浓, 温小芳

(1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B 超室, 广东 惠州516000; 2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超声科, 广东 惠州516000)

0 前言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是一类复杂而严重的精神疾病,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 涉及感知觉、 思维、 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 流行病学研究[2]显示全球约有1%的人口罹患精神分裂症, 且患病人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精神分裂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晚期及成年早期, 病情易反复, 病程迁延较长, 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 但临床研究[3]表明, 长期服用药物较易引起肝胆肾等躯体疾病。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长期住院接受抗精神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同期健康检查者进行肝胆肾超声影像对比分析, 探讨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肾超声影像改变, 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肝胆肾等躯体并发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5 月在我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 纳入标准: ①符合美国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②两名主治及以上医师确诊; ③年龄20 ~60 岁; 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①伴有心、 肝、 肾等严重躯体疾病者; ②药物滥用者; ③不合作者。 最终共纳入208例患者, 男性133 名, 女性75 名, 年龄 (32.5 ± 13.8) 岁。 选取同期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检查者251 例作为对照组, 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及严重躯体疾病史。 男性164 名, 女性87 名,年龄 (33.7 ± 11.2) 岁。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 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检查方法所有对象均行肝胆脾胰及泌尿系统彩超检查,取平卧位或左右侧卧位, 采用爱飞纽ALPINION 和飞利浦EPIQ5 彩色超声诊断仪, 选择频率2.0 ~5.0 MHz 的探头进行探测。 所有操作医师均经过统一业务培训, 对不确定的影像学表现报上级医师统一审核。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α =0.05 (P <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的肝胆肾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肝胆肾超声检查疾病诊断分布如表1 所示, 可见研究组的肝囊肿、 肾囊肿、 脂肪肝、 胆囊结石、 肾结石及胆囊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脂肪肝在研究组中的检出率最高 (31.2%), 肾囊肿 (11.5%)、 胆囊结 石 (10.1%) 其 次; 胆囊结石在对照组中检出率最高(8.7%), 脂肪肝 (6.4%)、 肝囊肿 (5.6%) 其次。 除胆囊结石检出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外, 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1 两组的肝胆肾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n (%)]

2.2 两组的肝胆肾超声阳性率比较两组的肝胆肾超声阳性检出情况如表2 所示, 研究组的肝脏阳性检出率为44.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9% (χ2=8.56, P <0.01); 研究组的肾脏阳性检出率为33.7%, 显著 高于对照组 的12.7% (χ2=9.12, P <0.01); 研究组的胆囊阳性检出率为42.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9% (χ2=8.61, P <0.01)。

表2 两组的肝胆肾超声阳性率情况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慢性且严重的精神疾病, 到目前为止,医学上还无法清楚地阐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 有研究[4]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 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本病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晚期及成年早期,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感知觉、 思维、 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 据WHO 统计, 全球约有4.5 亿人罹患精神疾病, 而精神分裂症又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类[5]。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居民工作、 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加大, 导致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 据相关研究[6]显示, 本病在我国的终生患病率高达0.7%, 且该病病情反复发作, 病程一般迁延, 治疗难度较大, 且疾病的致残率较高, 给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维持治疗, 控制病情[7]。 市面上抗精神病类药物种类繁多, 利培酮、 舒必利、 氯氮平和奋乃静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 而这些抗精神病类药物被人体摄入后绝大部分都是经肝脏代谢, 再由肾脏排泄出, 长期服用这些抗精神病类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3]。 张华明等[8]对330 名接受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3 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其肝胆超声检查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脂肪肝、 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于春芳[9]将80 例服用抗精神分裂药物时间在2 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 结果显示其肝脏超声影像呈现散在或局部不规则回声减弱、 增强、 光点密集以及变粗或变细等现象。 本研究对我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胆肾超声影像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囊肿、 肾囊肿、 脂肪肝、 胆囊结石、 肾结石及胆囊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 除胆囊结石检出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外, 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脏、 胆囊和肾脏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综上所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或自身原因, 超声影像学下肝脏、 胆囊和肾脏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升高, 肝囊肿、 肾囊肿、 脂肪肝、 肾结石及胆囊息肉等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 通过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肝脏、 胆囊及肾脏的病变, 可尽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从而在临床上达到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肾损害的目的,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肝胆精神病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完形填空专练(五)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