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甘蔗幼苗黄化及生长缓慢的原因初探
2021-03-08谢金兰莫璋红李长宁颜梅新黄冬梅
谢金兰,莫璋红,林 丽,李长宁,颜梅新,黄冬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 言
甘蔗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蔗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广西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蔗糖业是广西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年来,广西部分蔗区不同程度地出现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现象,发病率高达20%~30%,严重影响了宿根蔗的生长和产量。已报道的甘蔗宿根黄化病集中在扶绥、崇左等桂南蔗区,发生地以贫瘠、灌溉条件差的酸性粘土为主,且同一地块新植和宿根的栽培、管理等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新植蔗不发病,只有宿根蔗发病[1-2]。甘蔗宿根黄化病是一种无病原菌感染的生理性病害。近年来,研究者相继开展了甘蔗宿根黄化病致病机理的探索研究。陈桂芬等的研究表明,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叶面喷施铁、镁、硼、钙、钾、锌和氮等营养元素均能提高黄化苗的转绿率,其中,以喷施铁的效果最好[3]。刘要鑫等在对甘蔗黄化苗调控研究中发现,喷施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锌、钼酸铵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转绿,其中以喷施硫酸亚铁的效果最好[4]。于华等认为,氮素形态与宿根黄化病发生有相关性,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减轻幼苗叶片黄化,加速黄化叶片复绿[5]。目前国内尚未见有黄化病发生在新植蔗的报道。2020年5月在广西扶绥蔗区一农户家约1.3亩的新植蔗地,出现甘蔗叶片黄化有斑点、根系发育受阻、植株矮小和生长停滞等。项目组随后采样做了相关病原菌检测,确定并非病原菌引起。因此,本研究小组开展了相关病因调查,以期为甘蔗黄化病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蔗地为酸性的红黄壤,连作甘蔗十几年。据农户反映,2018年以前甘蔗生长正常,常年肥料投入比较多,甘蔗产量高。2019年宿根蔗零星出现黄化,2020年新植蔗70%以上植株黄化、发育不良。经农户同意,2020年7月下旬翻压蔗苗,计划通过与豆科作物轮作改土。播种绿豆2次,绿豆发芽出苗率不到30%,且田间绿豆苗在短期内陆续烂根枯萎。
1.2 调查项目
在甘蔗翻压前,参考相关文献关于“甘蔗黄化苗处理”方法,在蔗地划分三个区作为调查区域,行长30 m,4行甘蔗,行距1.2 m,小区面积144 m2。分别做硫酸亚铁处理(0.35%硫酸亚铁)、施肥处理(复合肥15-15-15,750 kg/hm2)和对照(不施肥、不喷硫酸亚铁)。分别在实施处理前和处理一个月后调查甘蔗株高和植株绿叶张数,每个小区甘蔗长势较好的和长势差的分别调查20株。同时采土和甘蔗叶片样品进行相关营养元素分析。
1.3 样品采集
按照地块长度将蔗地平均划分三区段,每个区段土壤采用X型(5个点)采集样品,一共采集三份土壤。甘蔗叶片按照植株发病轻、中、重随机采样,由蔗株顶端展开叶往下取第2片叶,每份样品采15株。
1.4 测定方法
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分析测定按《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进行[6];土壤锰含量、铝含量按照《土壤环境检测分析方法》进行[7];土壤有效铁采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甘蔗叶片锰、铝含量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5009.268-2016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株高
由表1看出,长势差的植株,处理间甘蔗长速几乎没有差别,不管是喷硫酸亚铁,还是施肥或者不做处理的对照,甘蔗一个月内长速只有20 cm左右。在长势好的植株中,以施肥处理较好,长速约为41 cm/月,其次是对照,长速约为39 cm/月,而喷硫酸亚铁的长速只有24 cm/月。可见,甘蔗苗黄化严重后,难以恢复正常生长,且与对照相比,对长势好的甘蔗施用硫酸亚铁反而抑制甘蔗生长。
表1 不同处理的甘蔗株高及伸长速
2.2 甘蔗绿叶数量
由表2看出,甘蔗植株绿叶数量变化与株高一致,以施肥处理绿叶增加最多,其次是对照处理。长势好的植株绿叶数增加在1.5~1.9张/月,而长势差的植株绿叶数增加为0~1.2张/月。可见,甘蔗苗黄化严重后,甘蔗生长缓慢甚至停滞。
表2 不同处理的甘蔗单株绿叶数 单位:张/株
2.3 土壤农化性状
按照土壤pH值分级,pH值小于4.5为强酸性土壤。从表3的数据看,蔗地土壤pH值平均为3.47,远低于强酸性土壤标准。土壤有机质及大量营养元素含量从高到低分为极高、很高、高、中、低和很低六个等级。由表3看到,该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三级水平即20~30 g/kg;水解性氮含量很高,为二级水平即120~150 mg/kg;有效磷含量极高,达到一级水平即>40 mg/kg;有效钾含量很高,达到二级水平即150~200 mg/kg;蔗地土壤有效铁平均含量高,为11.75 mg/kg,达到二级水平即10~20 mg/kg。由此可见,该蔗地土壤养分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
表3 土壤的农化性状
铝是一个广泛而大量存在于自然界的金属元素,约占地壳重量8.3%,土壤中含量约占7.1%[8]。该蔗地土壤铝平均含量较高,为2.39×104mg/kg。锰是植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进行的最低锰需求量为30 mg/kg[9]。该蔗地土壤锰平均含量高达289 mg/kg。
2.4 甘蔗叶片营养元素分析
从表4看到,病株甘蔗幼苗叶片锰含量低于正常植株,正常叶片锰含量是黄化严重植株的1.54倍。铝含量表现为黄化甘蔗幼苗高于正常植株,其中黄化重的植株叶片铝含量是正常植株的2.42倍,是黄化较轻植株的2.47倍,是黄化中度植株的1.83倍。有效铁含量,发病轻、中、重和正常植株叶片间差异不大。由此可推断,甘蔗幼苗黄化是可能因植株体内铝含量过高引起。
表4 甘蔗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 单位:mg/kg
3 讨论
在本试验的调查中,蔗地土壤有效铁和植株叶片有效铁含量都不低,在试验中喷施硫酸亚铁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初步推测该蔗地新植蔗黄化原因并非缺铁引起。
综合甘蔗株高及绿叶数量变化,施肥处理效果较好。但在黄化严重、甘蔗苗长势差的条件下,施肥对甘蔗苗的恢复效果甚微。检测分析数据显示,叶片铝含量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叶片铝含量随着黄化严重程度增加而递增。在调研中发现,该蔗地相邻地块的甘蔗生长正常,经采土分析,相邻地块土壤pH值为4.16,比黄化苗发生蔗地的高0.69。室内盆栽比较试验,两块地土壤的甘蔗和绿豆长势均存在较大差异,分别如图1中A和B所示。由此,可以初步推断,该蔗地甘蔗黄化和生长缓慢,与土壤pH值太低、铝离子含量过高有关。
图1 两种不同pH值土壤盆栽甘蔗A和绿豆B幼苗的生长情况
铝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土壤矿物中,通常以无毒形式的硅酸盐或其他沉积物存在于植物中。在中性土壤中,铝主要以铝硅酸盐和氧化物形式存在。当土壤pH值低于5.5时,Al被溶解为Al3+,离子态活性铝对于植物具有毒性,大量Al3+会破坏细胞分裂、细胞壁合成以及破坏膜系统等生理功能,影响根系生长并最终导致整株植物体生长受限[10]。有研究表明,当铝离子浓度达4~8 mg/kg时,土壤中的交换性铝含量显著上升,土壤pH值显著下降,香蕉生物量累积和根系活性均受抑制[11]。另有研究表明,在200 mmol/L铝离子胁迫下,会造成橡胶幼苗根系活性氧(H2O2和O2-)的累积,进而造成根系活力和导水率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也下降,最终导致橡胶幼苗死亡[12]。
广西蔗区的土壤以酸性红壤、黄壤为主。强酸性土壤使一般的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成为不毛之地,其原因之一就是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因此,如何减缓和改良广西蔗区土壤酸化是解决甘蔗铝毒黄化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