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1-03-08张鑫桐
张鑫桐
【摘要】“STEAM”教育理念强调运用各学科优势,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各学科优势融合且相互作用,达到教育最优化。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STEAM”教育理念,以及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通过新型教育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STEAM 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
“STEAM”教学理念注重诸学科深度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當课堂主角,且教学只能在本科课堂当中发生。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通过教师不断观察和对各类考试成绩作分析得出。“STEAM”教学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快乐读书吧”,探索如何构建适宜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仅仅是把汉语作为一种工具,强调汉语学习对于学生考试的作用。例如,语文课中教师常常会忽略文化对于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一般而言,语文教学会先把教材细化成不同的知识点,对于不同的语言,教师更倾向于将这些基本内容灌输到学生大脑当中。
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小学三年级“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方式大致为:第一步,提醒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在课后找到相应的学习资料;第二步,教师在课堂当中简单讲述故事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第三步,请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推荐一些同类故事或同一作者的作品。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全靠教师“灌输”,很难建立个人的思考能力,更难将知识彻底地记忆在脑海中。
二、“STEAM”理念的概述及应用价值
1.“STEAM”定义及特征
发源于美国的“STEAM”教育理念,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 (Arts)与数学(Mathematics)几大学科互相融合,其名称来源于几大学科的英文首字母。
“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特征是:让学科之间更加紧密地联合,让学习更加趣味盎然,让学生在课堂当中体验十足,让教材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之间团结协作。
2.“STEAM”教育理念的运作模式
“STEAM”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意在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小学课程当中引入这一理念,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学到课本当中的知识,还要求学生之间团结合作,扩展学科内容,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精确地帮助学生弥补自己薄弱的地方。
“STEAM”教学理念当中的实践能力主要考量的是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理念下,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编号分组,更加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STEAM”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早在2008年,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已经在相关期刊上发表过关于“STEAM”教育的论文,论述了美国这一教学理念的主要发展脉络以及这一理念的意义和成效。在2015年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当中提到:探索“STEAM”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STEAM”教育理念正在给中国教育带来一个全新的未来,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STEAM”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树立“STEAM”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有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丧失对知识进行探索的精神。并且,传统教学模式将一个班的学生直接“评判”为一个平均值,没办法做到因材施教,而“STEAM”理念下,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大量的沟通,能够让学生迅速补齐能力短板。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特别要树立“STEAM”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搭建学生与书籍之间的情感桥梁
“STEAM”教育讲究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在读书过程中,教学应注重建立起学生与文字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对书籍进行讨论和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为了充分发挥团队研究作用,教师可对学生分组,确保每一个组人数大体一样,学生不落单。依据“STEAM”教学理念,每个组能力水平尽量均衡,例如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平均分在每个组里。
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每周进行小组总结,鼓励每个组代表成员整理读后感并演讲,让学生勇当开课人,分享并巩固阅读所得。
3.通过表演或歌唱形式,建立多维度情景教学
由于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弱,很难真正领悟书中的内涵。“STEAM”倡导跨学科学习,所以教师们可以跨学科备课。例如,美术教师与语文教师同时备课,美术教师要求学生制作道具,而语文老师则安排学生进行话剧表演。
通过学科融合,能达到多维度情境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之间除了考量知识点对于情境模式教学的吻合度,还应考虑到知识点引起的发散思考,充分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开展话题,围绕学习和生活进行教学,充分为学生设置有趣好玩的学习环境。
4.以《拇指姑娘》为例,构建小学语文“STEAM”阅读教学策略
(1)任务设置
课堂环节一:自由交流,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播放《拇指姑娘》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自主交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自己喜欢的角色。学生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课堂环节二:阅读童话,领会其中寓意。
教师出示类似的童话故事或寓言,简单介绍并总结出相关道理,反问学生们《拇指姑娘》中蕴含的道理。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堂环节三:发起任务,引导创作兴趣。
教师将学生兴趣引导到剧本创作和表演上去,反问学生:如果你是拇指姑娘,能不能像她一樣勇敢?如果有机会让你演绎童话故事,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特征?
(2)剧本拟定
课堂环节一:拟定话剧大致情节。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拇指姑娘》大概讲了什么?
生:讲了一个只有拇指大的小女孩的冒险故事,她虽然被癞蛤蟆骗走了,但心中始终有自己的信念。
师:整个童话故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生: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拇指姑娘的出生,第二部分是拇指姑娘被癞蛤蟆骗走,第三部分是她成功逃脱。
师:现在我们一起分组,大家在组内协商好各自要表演的角色。
在分组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生按性别及学习接受能力平均分配,一共分成4组,每组有12个学生,分别饰演拇指姑娘、巫婆、女人、郁金香、癞蛤蟆、癞蛤蟆的儿子、睡莲、灌木丛中的小鸟们。
课堂环节二:揣摩话剧人物形象。
师:大家认为拇指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勇敢、可爱、活泼,对世界充满好奇。
师:那么其他角色呢?
生:癞蛤蟆很狡猾,女巫看起来神秘十足,癞蛤蟆的儿子是一个傻孩子的形象……
学生们进行角色分配,完成剧本中的旁白和对话部分,笔者在课堂中进行指导。
有的学生讨论起每个人物的心情,认为加入一些表情,会让话剧变得更有趣和丰富,同时还可以自己创新一些对话。
(3)课程融合
笔者在与美术教师商量之后,拿出一节美术课帮助学生制作话剧道具。
课程预备环节:材料准备。
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尽量选取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以及常见的材料,学生们拟定材料为:矿泉水瓶、废旧纸箱、彩色卡纸、旧衣物等。
课程环节:道具设计和制作。
根据《拇指姑娘》的故事场景进行设计,例如癞蛤蟆的“婚房”,就可以用大纸箱制作,外围点缀上一些彩色卡纸制作的花朵等;“癞蛤蟆”的衣服,就可以用深色的旧衣服进行改造,贴上一些黑白的圆点表示癞蛤蟆身上有丑陋的疙瘩。
(4)作品演出
环节一:练习
教师安排学生2天的练习时间,各个小组自行安排、协调好各个人物角色,按时完成任务。
环节二:表演
将教室布置好,空出一块表演场地,学生们分幕进行表演。
环节三:评比
邀请美术教师一起对表演评分。话剧表演结束后,还可以邀请最优秀的组别进行总结报告,介绍他们的创作经验。
环节四:记录
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用视频和相片记录下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制作成精美电子相册,上传班级群分享。
尽管“快乐读书吧”只是课本中的小小一个版块,但仍然可以运用这个小知识框架,通过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将“STEAM”教育理念引入语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研学,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其研究前景十分光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马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