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语词,把握关系,抵达育人目标

2021-03-08王爱华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两棵树宋庆龄樟树

王爱华

【教学目标】

1.归纳樟树的可贵品质。

2.体会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人民对她的崇敬、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樟树特点。

2.把握“人”与“树”的关系,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走近故居,辨析解题

1.图识人物。

师:(出示宋庆龄图片)同学们,你们了解宋庆龄吗?宋庆龄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人们尊称她为国母。新中国成立以后,宋庆龄是新中国的名誉主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上海去看看她故居的樟树。

2.理解“故居”。

師:故居指的是什么?

生:以前居住的地方。

师:对,故居一般是指名人以前居住的房屋。同学们知道什么地方的名人故居吗?

生:南通博物院有张謇的故居。

生:浙江奉化溪口是蒋介石的故居。

生:北京的故宫是历代皇帝的故居。

3.辨析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猜猜看,课文主要写什么?

生:主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是写物的。(板书:物)为什么不直接取名 “樟树”?

生:这是说樟树不是别人家的。

师:你的意思是特指宋庆龄故居的,是与这个人有关的。(板书:人)课文主要写的是樟树还是宋庆龄呢?或者说樟树与宋庆龄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意图:出示人物图片,简介人物生平,缩短学生与伟人的距离;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故居”,由物及人,初步关注“人”与“树”的关系。

二、浏览课文,厘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樟树,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生:课文的第4-5自然段写了樟树。第4自然段写的是樟树的样子,第5自然段写的是樟树的特点。

生:第1-3自然段写的是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板书:舍不得)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人们和这两棵樟树合影作永久的纪念。(板书:永久纪念)

师:谁来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围绕“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先写了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然后写了故居樟树的样子和特点,最后写了人们和樟树合影作永久的纪念。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握“人”与“树”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紧扣中心句,有感情朗读

师:(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周恩来请她搬家时,宋庆龄奶奶怎么说这句话呢?谁来读一读?

生:“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师:从这个“舍不得”,你们体会到宋奶奶对这两棵两樟树有什么感情?

生:对这两棵樟树的喜爱之情。

师:宋奶奶十分喜欢这两棵樟树,和这两棵樟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句话非常家常化,很朴素、很平常。齐读这句话。(生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师:(出示:“这是两棵樟树。”)为什么这一句话单独作为一小节?

生: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讲两棵树,没提是什么树,下面介绍了樟树,中间就用这句话过渡。

师:是的,课文一开始没有讲这两棵树是什么树,给我们设了一个悬念,然后单独用一个自然段点明这是两棵樟树,强调了这两棵树对于宋庆龄的存在价值,同时又引起了下文,确实起了过渡的作用。

教学意图:紧扣“舍不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人”对“树”的不舍之情。

四、品词析句,语境运用

1.形容词中品悟顽强生命力。

师: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这段话。

师:这段话主要讲出了樟树怎样的特点?用一个词来描述。

生:樟树蓬蓬勃勃。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请在有关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

生:从“四面八方”这个词,能看出樟树长得旺盛。

生:从“稠密”这个词,能感受到它的蓬蓬勃勃,生命力茂盛。

生:从“很粗壮”这个词,可以看出樟树营养充足。

师:“粗壮”是形容它的枝干,“四面八方”是写出树的枝干生长的样子,“稠密”是树叶的多,“绿得发亮”是它的光泽,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樟树的——

生:蓬蓬勃勃。

师:课文三言两语,从树干、叶子、颜色、生长姿态几方面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2.常用词中品悟顽强生命力。

师:这段话中其实还有几个词语,看似很普通,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

生:“总是”,一直都这样。

师:照应了哪个词语?

生:四季常青。

生:还有“无论”这个词语,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樟树都蓬蓬勃勃的。

生:冬天许多树叶都掉了,樟树一树碧绿。而夏天,有些树叶子蔫了,樟树依然翠绿。

师:是的,樟树在极其不良的条件和环境下仍然绿意盎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段话中“夏天”和“冬天”前面没有任何修饰的词语,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说到夏天和冬天,你会想到些什么?先说夏天吧——

生: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非常热。

生:人们躲在屋里吹空调,可两棵樟树却在外面受着太阳的炙烤。夏天还会下大雷雨,有些树被雷打歪了,可樟树却不怕。

师:那冬天呢?

生:冬天很多树的树叶都落光了,树干光秃秃的,但是樟树却依然蓬蓬勃勃。

生:冬天的时候下大雪,有些树被大雪压断了,可樟树却不怕。

(出示:夏天  炙热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雷雨交加  狂风暴雨;冬天  严寒  冰天雪地  寒风凛冽  天寒地冻  风雪交加)

(生读词语)

3.关联词运用中感悟顽强生命力。

师:我们在选择“无论……还是……”的条件时一定要选择最恰当、最严酷的、最困难的那个条件,才能把事物所处的环境说充分。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出示句子:“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        ),還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冰天雪地),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顶着炙热的太阳 ),还是(迎着飘飞的雪花),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天寒地冻),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生:宋庆龄从这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上汲取到了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教学意图:紧扣形容词“稠密、粗壮、绿得发亮”、普通词语“夏天、冬天”、关联词“无论……总是……”等词语,启发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丰富、准确,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樟树顽强的生命力,感受“树”对“人”的形象塑造的作用。

五、品味香气,体会关联

1.联系生活忆香气。

师:樟树顽强的生命力让宋庆龄难以割舍,此外她还留恋樟树的什么品质呢?请大家浏览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生:留恋樟树永久保持着的香气。(板书:香气)

师:樟树的香气长久,你们在生活中对樟树永久的香气有些什么了解?

生:我家卫生间里就有一瓶香樟精油。

生:我外婆家有一把樟木椅,即使冬天套着套子,那个味道还是沁人心脾。

生:樟树的香气可以驱赶一些虫子。把它放到衣柜里,可以防止衣服生虫。

师:樟树不仅有香气,而且还能驱赶虫子。(板书:香气拒虫)课文是用哪句话来强调香气的永久的?

生:“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当作材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2.亲自实践闻香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些樟木块。大家闻闻,是什么味道呢?(生传木块,闻气味)

生:这个樟木真香,我闻了还想再闻一次。

生:我感觉这个木块发出的香气比化学制作的任何一种香水都要香。

3.关联词语解香气。

师:樟树的香气浓郁,而且能拒虫,虫子怕它,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它拒虫的特点来了?

生:“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中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说明樟树香气拒虫的特点呢?

生:在这段话中,作者先写樟树有香气,并且强调香气永久保存,用“即使……仍然……”这样的句式来强调香气的永久。接着又讲出香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拒虫。分别用了“只要……就……”“即使……仍然……”这样的关联词语,把香气的特点说得清清楚楚,把香气带给人的感受也写得清清楚楚。

教学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触摸实物体验、关联词运用、对比手法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樟树香气长久、拒虫等特点,体会“树”对“人”的品格的影响力。

六、补充资料,深化阅读

师:(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宋庆龄说的这句话。(生深情朗读)

师:舍不得,那是因为这两棵树——

生:蓬蓬勃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师:还因为它有着——

生:永久的香气,这香气还能拒虫。

师: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已然成了宋庆龄生活中的知音和挚友,在她和樟树之间,似乎有某种情感的默契和心灵的对话。读一读下面这五个故事,你们发现宋庆龄和樟树有哪些相似的品格?先说说故事的内容,再说说自己的发现与体会。

(生阅读补充故事:《我不能忘掉祖国》《为了中国,你先走》《自请入狱》《一套绣服》《国之瑰宝》。)

生:《为了中国,你先走》主要写在紧急关头,宋庆龄毅然留下,掩护孙中山,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表现了宋庆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多像樟树顽强的生命力,任凭风吹雨打,大风大浪,永葆青春。(板书:永葆青春)

生:《自请入狱》主要写“七君子”囚于苏州监狱时,宋庆龄亲赴苏州,要求与“七君子”们同服“爱国罪”。只要宋庆龄在,国民党反动派就害怕她。就像樟树具有永久的香气一样能拒虫,宋庆龄大义凛然,一身正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板书:正气永存)

生:《我不能忘掉祖国》主要写宋庆龄身居国外,心系祖国,她对祖国的爱犹如樟树四季常青的蓬勃绿叶。

师:现在,你们明白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了吗?

生: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宋庆龄就像樟树那样青春永驻,正气永在。

师:让我们带着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一起读好最后一段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宋庆龄有许多朋友,跟她交往的人都赞美她。著名女作家丁玲、《活的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都曾赞美过她的高尚品格。

[出示句子:

“诗人写过傲霜的秋菊,秋菊经受的风风雨雨,怎能与您的一生相比。几十年来,你都在风雨中亭亭玉立。”(丁玲)

“她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精神的美是活的中国最卓越而辉煌的象征。”(埃德加·斯诺)]

(生齐读)

师: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吗?

生:写樟树的四季常青、香气永久,就是写宋庆龄的青春常在,正气永在。

生:樟树象征着宋庆龄。

生:这篇课文并不是一篇状物的文章,而是借物喻人,托物寄情,采用象征的手法,借生活中具有特殊品格的树来赞美宋庆龄——这位20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师:看来,同学们真正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朗读课题,以表达我们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生再读课题)

教学意图: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我舍不得那两棵树”,回顾全文内容,深入体会对“人”的崇敬之情。精选人物背景故事,启发体会人与树的共同品质。回扣课题,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两棵树宋庆龄樟树
两棵树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我养了两棵树
相信香樟树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两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