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网络资源,提升三星高中学生德育工作效率
2021-03-08刘诚
刘诚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关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成效,所以加强德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立足三星高中学生德育现状,就如何有效融合网络资源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融合途径,以期可以助力高中生德育素质发展。
【关键词】三星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网络资源;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5-0034-02
Integrate Network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for "Three-sta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iangduo High School, Ji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LIU Cheng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verall qualit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ree-sta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network resources, and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ways of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help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evelop their moral education quality.
【Keywords】"Three-sta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work; Network resources; Teaching methods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社会思想的开放性。与此同时,网络也使某些不良思想与文化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给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严重侵害,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此时加强三星高中学生德育,对助力他们高尚道德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三星高中学生德育工作中融合网络资源的意义
在进入到新时代后,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事物,网络环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学习方式。其中高中生是一类喜欢追求与体验新事物的群体,但是由于他们本身的思维辨识能力比较弱,无法有效评判事情的真假与对错,这使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中非常容易出现犯错的情况。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共享度与开放度都比较大,其中不乏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如果高中生不加以选择地吸收和学习,那么容易使他们树立错误的价值观或者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为了确保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促进他们德育素质的训练。基于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可知,现实生活与教育教学本质上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有什么样的现实生活,就需要采取適宜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同理,在新时期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教育也要有意识地接近与贴合网络时代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资源成了现阶段高中学生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教学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德育教学工作是将“生活即教育”思想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创新运用网络资源,提高高中德育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此外,网络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形式众多以及趣味性与直观性强等众多特征,可以将那些抽象的德育教学知识以更容易被三星高中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非常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成效。
二、三星高中学生德育工作中融合网络资源的途径
(一)筹建绿色网咖,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在新时期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高中生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事物。但是在当下的社会上许多经营的网吧使许多高中学生出现了沉溺网络游戏这一问题,这使当前国内许多高中学校非常反感网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也有部分高中生会借助网吧来查阅必要的学习资料,所以不能直接否定网吧的良性价值与作用。此时,如果高中学校可以同有关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在校园中构建“绿色网咖”,期间有效地运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来对不良网站进行剔除,这样就可以为高中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高中学校也可以抓住绿色网咖建设时机,有效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德育的开放性。如此一来,就可以借助绿色网咖中的网络资源来积累丰富的网络德育素材,为高中生创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网络环境氛围,这样可以使高中生更加高效地开展网络德育活动。
例如,为了可以在高中学校构建一个绿色的网络平台,为高中生接触与利用网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学校可以灵活地将微机室巧妙地改造成“绿色网咖”,其中借助防火墙等技术来过滤掉那些可能会给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网站与信息。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进一步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力度。如高中学校可以注重向高中学生讲授有关网络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等,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深入理解与掌握这些方面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指导高中学生依据不同年纪来轮流参与学校构建的“绿色网咖”,借助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比如,在构建“绿色网咖”期间,可以专门设计一些关于德育的网站,然后定期在上面发布有关德育的知识与信息,以此来时刻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网络道德教育,这样有利于大大提高他们的德育知识学习成效。
(二)挖掘网络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资源本身具有丰富性,并且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单单包括文本知识形式,还包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助力高中德育的重要素材。在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切实体会和意识到德育工作不单单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简单灌输,必须有效借助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因此,高中学校的管理者要抓住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地挖掘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与文化内容等,促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来自觉地学习和渗透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特别是在挖掘网络资源过程中可以有侧重地选择微视频、图片以及音频等多种兼有趣味、生动及直观等特性的网络化教育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结合高中学生本身喜欢直观性、趣味性及生动性强的知识形式这一学习特性,有效地挖掘一些以爱国主义等德育主题的网络资源,之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在有效学习这些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资源中可以逐步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念。比如,高中学校可以每周或每两周组织各个班级学生观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经典红色视频,以类似于《那年那兔那些事》这一动漫的讲解与说明语气来为高中生生动讲解中国过往的革命建设方面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这些爱国主义相关德育素材,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截取《复兴之路》《大国外交》等一些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影视剧作品中的经典场面,以此使学生在观看这些简短视频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对爱国主义形成深刻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感与自豪感。由此可知,通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效地融入网络资源,那么可以有效助力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三)强化家校互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也会对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高中学校的责任,同样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所以在开展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而网络的快速发展则为家校合作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构建来加強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借助高中学校的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来专门性为高中生构建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专栏等,为学生家长定期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他们可以共同参与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
三、结语
总之,高中生德育工作是新课程下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开展期间,为了顺利地融合网络资源,可以从筹建绿色网咖,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出发,平时注重有效挖掘网络资源,强化家校互联,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活动,确保可以有效提高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霞.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德育工作[J].中学课程辅导,2018(05).
[2]李晶.高中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漫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5).
[3]题召伟.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聊城大学,2014.
[4]刘洋.关于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情况与新对策之思考[J].考试周刊,2020(55).
[5]陈洪钧.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策略漫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03).
(责编 林 娟)
19175005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