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表演中的节奏形式分析
2021-03-08何大钧
摘 要:钢琴作为一种高端乐器在音乐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给予听众情感熏陶的同时不断提升審美艺术品味,节奏通俗来理解就是众多高高低低乐音形成的旋律,在钢琴表演过程中节奏把音乐和人的情感连接为一体,本文以钢琴演奏为研究对象围绕采取何种形式的节奏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钢琴表演;节奏形式;艺术品味
节奏作为音乐作品和表演中的重要内容占据着重要地位,涉及到节拍、音符、高低音、演奏效果等多方面的内容,节奏是音乐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环笼统而言就是指旋律和和声必须通过节奏体现出来,训练钢琴演奏者的节奏必须贯穿于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之中,帮助音乐学习者掌握节奏形式实现个人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节奏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价值
节奏是音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过特点的规律组织起来,结合音乐类别和器材特征具备鲜明的艺术性直接决定了音乐的基本形式,钢琴演奏更是通过音乐节奏体现独具特色,节奏来源于现实生活反应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音乐价值。中国的钢琴曲演奏从节奏方面来讲具有律动性、非律动性的基本特征,主体节奏以“散、慢、中、快”原则为指导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借助节奏可以凸显出钢琴作品的内涵从而推动我国艺术类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每一首作品都是钢琴演奏家情感表达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节拍是节奏的关键内容考验着演奏者的内心情感和艺术品味,构建明确的艺术形象作为心理依托可以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我国钢琴演奏领域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全民的艺术审美水平。
二、钢琴表演中的节奏形式
2.1基本节奏型
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基本要素具有不同的类型,加强节奏训练目的在于帮助钢琴演奏者精确掌握各种音符之间的节拍规律,逐步形成一个精确稳定的感知有利于提升钢琴演奏技巧,基本节奏型作为节拍的组合形式强化了作品的表演效果。依据二等分原则(音符时值)将不同类别的音符随机组合在一起,基本节奏型中包含同时值节拍和不同时值的节拍,钢琴演奏中的节奏组合类型多样包括两个二分音符、四个四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在弹奏基本型节奏时必须采取单手弹奏辅助手进行固定的标准动作,从上到下是前半拍从下到上是后半拍,节奏来回变化过程中节点分明有利于弹奏者的精确演奏。
例如,当节奏和钢琴曲高度融合时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使音乐节奏和律动自由变化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钢琴演奏家弹奏过程中如果可以做到自由随性就会强化表演效果。比如贝多芬的《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教学过程中,在引子部分就清晰敲的传达出整首曲子的“悲怆”基调,传达出钢琴演奏家内心的深沉和痛苦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能否把握弹奏速度、传达作品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会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从而强化音乐的生命活力。
2.2附点节奏型
附点型节奏详细划分为单附点节奏与复附点节奏,比较常见的单附点节奏组合形式有一个附点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合或者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顺序变化或者节奏类型转变呈现出来的演奏效果会有很大区别。弹奏附点型节奏时必须准确演奏进行“数分拍”,目的在于将衔接处的长短音符时值进行梳理强化演奏效果,数分拍是一种比较清晰、明确的方法保持了节奏和钢琴表演的高度统一,钢琴演奏过程中可以按照要求对附点型节奏进行夸张处理,无论是连音节奏还是基本节奏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都可以运用多声听觉的方法,鼓励钢琴演奏家深度研究突破节奏方面的困难。
例如,盛行于17世纪欧洲宫廷中的小步舞曲以3/4拍为主要旋律,结合跳舞时舞者转圈的运动特征进行节奏表现,无论是巴赫的《初级钢琴曲》、《第二钢琴曲》还是《库朗特舞曲》在节奏表现方面都给人一样的感受。再比如莫扎特的《C大调简易奏鸣曲》主体部分出现了3个四分休止符,在1-4小节的伴奏型节奏表现过程中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音乐形象,直接将听众带入副部做好了情绪变化的引导工作,节奏变化巧妙运用于钢琴曲表演过程中可以增强音乐的整体表现力。
2.3节奏转换形式
一首经典的钢琴曲基本上由不同的节奏型组成,按照统一规定的速度、节拍进行变化目的在于表现出顿挫感,给予听众不一样的感觉从而实现情感方面的变化,节奏型转换的钢琴弹奏需要保持原有的节奏,尤其是在十六音符到三连音的转换中需要以弹奏速度的变化来体现节奏变换,严格打拍有利于训练钢琴演奏家的表现能力。整个钢琴曲演奏过程中必须精确把握律动来感知本质,弹奏过程中需要维持节奏的律动感从而帮助听众适应律动,由于钢琴演奏过程中的节奏形态和律动变化各不相同,要想保持连贯的律动感需要学习名家名曲,无论是肖邦的《第三奏鸣曲》还是赫米奥拉的四对三节奏,在实际的现场演奏过程中需要依据听众的现场反应,在原有律动上加快或者变慢不会出现混乱的效果影响听众的视听感受。
例如,在学习钢琴曲贝多芬的《奏鸣曲》NO1第一乐章时,演奏者需要对作曲进行全方面的了解特别是节奏方面,针对连接部分进入副部主题过程中针对伴奏节奏的变化进行演奏,如此一来可以清晰揭露伴奏声部的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比如在Op 10 No 3第三乐章的67-68小节表演中,区别于上一部分节拍在律动方面发生了变化节奏以和弦为主的三连音弹奏,如果不在最高音调G或者改变新的律动会影响弹奏效果,突破音乐整体演奏过程中的节奏性问题解决了影响钢琴弹奏质量的主要因素,实现了钢琴表演艺术和节奏之间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总而言之,节奏作为影响音乐品质的根本因素在整个钢琴表演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演奏者必须深入研究剖析节奏形式,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处理好节奏律动、节拍、节奏分组问题给予听众美的享受,钢琴表演者需要融入作品中理解内涵达成共识来呈现出最佳的表演形态。
参考文献:
[1]卢萌萌.钢琴音乐与钢琴演奏技术的相关性[J].音乐时空,2019,(2):102.
[2]张雅青.钢琴音乐与钢琴演奏技术[J].黄河之声,2020,(10):88.
[3]李璨.浅析钢琴音乐与钢琴演奏技术[J].艺术品鉴,2020,(9):101-102.
作者简介:
何大钧(1977.4)男,汉族,浙江舟山市人,浙江省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音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