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医院(民航广州医院)改革改制的成功案例与体会

2021-03-08曾科辉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1期
关键词:院区广州医疗

曾科辉

摘    要:国有企业医院受限于母体公司及体制因素,在医疗市场上有被边缘化的风险。供给侧改革,剥离企业医院在政策层面已一锤定音。原民航广州医院作为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医院,努力适应医改形势,将医院移交给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打造成了广东省国企剥离社会职能工作的典范。

关键词:国有企业医院;改革改制;

民航医院是在一家空军卫生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2年元月,中国民航脱离空军领导,改为国务院管辖后,卫生队改为原民航广州管理局属下的综合门诊部。1986年4月,经广州市卫生局批准,组建了民航医院。由于民航体制改革,原民航广州管理局于1992年分为民航中南管理局、南方航空公司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蓝天油料公司。民航医院当时划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成立后,民航医院在行政管理上划为集团公司管理,属于企业职工医院性质,同时又是医疗事业单位。

不同历史阶段,企业对办社会职能的认识不同,民航医院一度陷入发展路径的长期争论中。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医院改革改制的政策逐步清晰,奠定了政策基础后,民航医院利用各种方式,充分奠定群众基础、思想基础,把握方向和协调各方的思想政治核心职能,历尽艰辛,为民航医院移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发挥了主导作用,将民航广州医院移交改革打造成了广东省国企剥离社会职能工作的典范。

一、改制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

第一阶段: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为加快这项改革,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建设部等6部委于2002年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2〕267号文)以及《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对改革中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人员等方面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以此为节点,企业医院及部分地区公立医院改革改制拉开了序幕,央企以中石化系统所属医院为代表全部进行了改制。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保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规范进行,也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国有企业改制的运作程序、监督管理、组织领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2005年分别转发(文号分别是国办发〔2003〕96号、国办发〔2005〕60號),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阶段:构建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重要意义,要抓紧清理和修改涉及非公立医疗机构准入等方面的文件。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我国境内与我国的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

二、改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改革改制复杂程度高、牵涉面广

医院改革改制涉及到机构编制、员工身份、退休保障、资产财务、经营业务等方方面面,而民航广州医院业务对内承担着白云机场的航空医疗应急救护任务,对外面向社会开展航空体检鉴定、医疗、预防、保健等。改革改制民航广州医院既要和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对接,又要和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基于上述状况,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用于改制模式、路径调研等工作,难度较大,所需时间也较长。

(二)员工思想较不稳定

随着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陆续出台,医院改革方向的不确定性给干部员工思想带来较大冲击。从2008年开始,医院改革发展的讨论就一直持续,员工徘徊观望、紧张情绪较重。从2017年8月,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工作组来民航广州医院调研,员工的反馈意见来看,以及企业对于民航医院投入不足等多因素叠加,维护员工思想稳定需做大量工作,难度较大。

(三)企业考核对于经营的影响

2011年企业主要领导调研民航医院提出“房子破,设备旧,人员老,机制僵滞”,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经营扭亏的目标。民航医院通过“设备租赁,人员聘用、财务规范、技术共建、服务创新、科室考核、业务合作”的自强方案,于2016年实现了扭亏。而企业现行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这显然不适合民航医院改革状况,且容易造成员工思想不稳定甚至可能产生对改革的对立情绪。

三、民航广州医院改制的路径选择

(一)撤销医院。涉及近350名员工的安置问题,即使广州白云机场急救中心可以安排近200名员工,也剩近150名员工需要集团公司慎重考虑岗位安排。同时,没有民航医院作为机场急救的重要支撑,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不利于白云机场的应急救援,也不利于指导和帮助集团公司下属各机场的急救工作。同时提前关闭民航广州医院创新科室也涉及到一些赔偿问题。还有就是民航医院地块为医疗用地,如调整为商住规划,难度较大。

(二)股份制改制。涉及面广,民航广州医院员工普遍不能接受,操作风险大。股份制医院现被人民群众定位于民办医院(私营医院),目前在国内已存在的民营医院情况来看,从运行、经营管理、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等在群众中的印象(可信度)不高。

(三)移交。如各方面操作成功,可使民航医院发展有较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可迅速帮助医院引进高水平医疗人才,推进医院学科发展和技术水平提升。

四、民航医院改革实施情况

(一)上级顶层决策

(1)省国资委:省国资委同意了省机场集团关于民航医院的移交方案并向省卫生健康委发出《关于协助指导民航广州医院接收工作的函》,大力支持民航医院整体移交。

(2)省卫生健康委支持省机场集团关于民航广州医院社会化的改革。为将民航广州医院纳入区域卫生服务体系,对医疗资源配置进行整合和优化,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同意其直属单位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民航广州医院的接收单位,并正式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省第二人民医院成建制接收民航医院的请示》

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批复同意省二院成建制接收民航医院。

(二)医院党委贯彻落实

省第二人民医院接收民航医院有利于双方快速融合互补发展。一是发展历程相似。省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是解放军177医院,曾隶属广晟集团作为企业管理,民航广州医院是在一家空军卫生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双方都是由部队医院属地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医疗机构,具有十分相似的血脉和基因。二是目标定位一致。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国际应急医疗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南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与此同时,民航广州医院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医疗服务同级一流、应急救护世界一流 ”的现代化医院。两者目标与定位的高度契合是双方携手共进的坚实基石。三是优势互补,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双方相似的发展经历,相同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两家医院的快速融合和协调一致发展。

(1)省二医党委:对于省二医接收民航医院的定位清晰。计划按照国家的卫生政策,在省卫健委的领导下,发挥国家应急医疗排头兵优势,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大湾区的应急医疗中心,立足医院、医学院、研究院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把民航医院建设成为高科技含量、新概念的全新院区,成为以高科技为支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医疗中心。主要包括:一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疗中心;二是世界一流的紧急医学救援高地;三是全国一流医疗转运救治体系;四是引领全国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中心;五是以航空医学特色为抓手的高水平科教研基地。

(2)民航医院党委: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改革移交员工思想状况调查研究和摸底工作。全体党员干部通过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和集中研讨,不断提高了认识水平,提高了政治站位,带头转变了对复杂局面存在的迷茫和观望情绪。2019年7月10日,民航广州医院通过全院308名员工微信接龙表态“是否同意推荐改革移交工作”,有305名同志表示同意机场集团公司尽快推进移交工作(只有3名员工不表态),从这次表态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员工有强烈移交改革的意愿,增强了民航广州医院做好移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院党委慎重研究,于7月22日正式向集团党委上报《关于加快推进移交改革的专题报告》;并决定将加快落实移交改革作为民航广州医院“检视问题、整改落实”阶段的主要内容,在集团公司剥离办社会职能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各方努力,民航广州医院移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协议报审进展顺利。

2019年8月,配合集团公司完成广东民航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工作,健投公司股权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以约980万元价格成功摘牌,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9月,完成了我方管理人员的退出和所有交接工作。

五、民航医院正式移交1周年运行情况

2020年4月,民航医院移交省二医后作为民航院区管理。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琶洲院区各个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院区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完美蝶变,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起步态势。

(一)筑牢堡垒,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在院党委领导下,民航院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既统筹民航院区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又负责民航医院改革移交和安全发展稳定工作,确保党旗在白云机场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表扬;民航院区急救中心始终奋战在白云机场疫情防控最前线,保障了航站楼地区13个急救点、4个测温点、一个临时留观隔离区的大量工作,为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荣获全国抗疫“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东省政府已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批复同意民航医院成建制移交省二院(粤府函〔2019〕433号)。按照工作部署,民航医院本应于2020年2月初正式移交给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移交工作延后至4月28日。民航院区针对前期有部分员工思想不稳定的情况,站在讲政治和医院发展大局的高度做了大量思想维稳工作,确保移交顺利平稳,实现了当初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移交民航医院的既定目标,成为广东省国企剥离社会职能工作的典范。

(二)干事创业,高质量发展初具规模

医院主要领导带头主抓民航院区建设,全院上下发挥省二医人敢闯敢干的精神,历时2个月的改造、装修,使原本昏暗、杂乱的环境变成功能齐全、温馨整洁舒适的病区,以“省二医速度”,使民航院区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揭牌对外开诊。短短几个月打通了120急救转运通道;开设专科门诊28个、开放病床150余张;配备检查检验、手术全新设备百余件;改建3间手术室,可开展4级外科手术。院区高质量发展已初具规模。院区从外观到内涵都焕然一新,门诊量、急诊量、业务收入都有成倍的增加,患者从无到有,从刚开始的只有轻症患者到现在经常有急危重症患者,从以前的无抢救患者到现在经常有抢救患者,患者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好的口碑不断扩大,让许多以前流失的病人重新选择回到民航院区继续就医,达到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六、民航医院移交改革的體会

(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行使院党委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和协调各方的思想政治核心职能,历尽艰辛,为选定民航医院改革发展方向发挥思想引领优势;

(二)充分尊重医院的意见和维护职工的利益是保证医院改制成功的基础优势;

(三)医院领导班子团结无私、医院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是医院改制成功干群优势;

(四)“基因相似”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民航医院移交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优势;

(五)保持与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密切联系,继续为白云机场、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赢得企业支持、为移交后医院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的重要情感优势;

参考文献:

[1]杨维钢,林杰.谈企业医院分离前准备[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490-491.

[2]丁大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医院社会化的思考[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5):605-606.

[3]程书权.试论企业医院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2(4):54-55.

[4]苏元林,梁丽萍.医院定位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48-350.

1948500511307

猜你喜欢

院区广州医疗
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意义与相关问题探讨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院区再造
多彩广州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多院区管控:院长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