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论述
2021-03-08刘凤花
刘凤花
【摘 要】小学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成长观念,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保障,如何及时发现农村地区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解决,成了现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教育要求教師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着手,帮助农村地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并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提高识别与干预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干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4-0173-02
Discuss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Liangshu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LIU Fenghua
【Abstract】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 of primary education is to help students form a sound personality and growth concept, and to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owever,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 at this stage is that the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is not guaranteed. How to find and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in time has become the primary task of teaching at this stage. Primary education requires teachers to start from all aspects of teaching to help pupils in rural areas establish a good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is process, teachers need to fully analyze the caus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and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mprov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ability, so that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an be guarantee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ers;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ability
为完成教育目标,教师应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消除心理问题等不良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现阶段小学班级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高对这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发掘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使学生以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并深入研究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达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整体把握,提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效率。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心智成熟度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同时小学生也经常接触到与自身年龄不相符的事物,导致很多孩子产生虚荣心,特别在意同学、邻居、朋友或者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随时随地想要表现自己,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总是想让别人夸赞自己,当别人没有注意到自己或者批评自己的时候,就会很失落,甚至有些小学生会惧怕这种情形,而对这类事情产生抗拒心理。这些都是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二)信息分辨能力差
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文化信息,有好有坏,农村地区由于环境较为闭塞,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足,所以导致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差,不能有效抵制不良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鉴别能力,认为能让自己开心的事物就是好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效仿不良行为的情况。例如,盲目地追星,或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行为,精力分散,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在这个信息复杂的社会中,为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需充分提升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能力,为小学生打造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一)科学制定学习目标,提供心理辅导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过,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较高的相关性。那些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学得更好、更快。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需在事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农村地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标性,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由于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长时间就会导致学生出现自闭心理,被其他学生疏远,陷入恶性循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出心理问题干预作用,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开导,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会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较大波动。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在学生的眼里极具权威性,对教师说的话也是言听计从,所以为了不使学生产生失落、自闭等心理问题,教师需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二)推进学科融合
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小学教学中体现出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其基本内涵是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增加知识的融合度,使小学教学向多元化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现阶段小学中,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的情况,某个学科的成绩得不到提高,就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导致整体学习成绩的下降。对此,教师应关注各科学习困难的学生,发挥出自身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的作用,利用课间或周末的时间对其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自然就会形成乐观的性格,对其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
其次,农村地区小学生由于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也更多,因此对困难学科的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甚至对该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需巧妙地开展学科融合,帮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让学生选择问题进行回答,并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教师辅以重点讲解和分析,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思想的教育,帮助农村地区小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学习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做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小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杜绝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为学生排忧解难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身心压力。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生的身心变化。在社會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当下,很多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进行疏导。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谈心交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从而树立对学习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学习。
例如,在农村教育中,学校党支部可以开展与部分学生“结对子”活动,也就是每名党员教师都与一名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不仅解决知识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这一帮扶效果非常好。许多教师深知学习或者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也明白学生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心理辅导者这一角色,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前进路上的向导。除了发挥本校教师的作用之外,还不定时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学校也开设有心理咨询室,满足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
(四)开展平等沟通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效果存在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能力,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平台。现阶段农村地区小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害怕被教师批评,难于谈心交流。对此,教师应与学生形成好朋友的关系,多给予学生尊重与肯定,引导小学生诉出心中的困惑和问题,拉近师生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技能意义重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小学生科学制定学习目标,并推进学科融合,开展平等沟通,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在保证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成绩。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566 )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莫颖.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梳理与干预[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
[2]林伟兰. 当前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 时代教育, 2013(08).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