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进餐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温暖感

2021-03-08王莉

家长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进晚餐牛牛午餐

王莉

能够天天和父母愉快地共进晚餐的孩子,他的内心充满温暖。无论在外面遇到什么,他都知道,家里的餐厅里始终有一盏灯在等他回家。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落实近半年来,不断有家长来找我咨询。有些家长问,孩子在家的时间一下子多出来许多,不知道该陪伴孩子做什么好;有些家长说,以前课余时间都把孩子送去培训班,现在学科类的培训班没有了,自己和孩子在家面面相觑,无聊得很。这时候我就会建议家长朋友们多带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而其中的第一件事是——吃飯。我认为,民以食为天,陪伴孩子以陪吃饭为先。父母把陪孩子吃饭这件事做好了,后面的事情才有得谈,因为与孩子共同进餐,能够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温暖。

一家人共同进餐是家庭生活的常态

为什么要陪孩子一起吃饭?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问。一家人共同进餐,这应该是家庭生活的常态,也应该是父母陪伴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家长变得越来越少与孩子共同进餐了。所以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说,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下班的时间就是回家和孩子一起吃饭的时间,家庭中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陪伴孩子成长。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孩子想和父母共进晚餐的愿望都变得难以实现了。难怪陈道明要说,回家吃饭的男人多一些,我们的社会问题就会少一些。这句话不无道理。据调查,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那些孩子和父母一起吃饭的次数很少。换句话说就是,经常和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身心更健康,人格更正常。所以,吃饭绝非小事。

去年教师节,深圳市光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钟杰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她来上海出差期间,我在上海面对面采访了她。钟杰老师是《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新班主任》等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评为深圳市“我最喜爱的班主任”和广东省名班主任。我对钟杰老师做了三个多小时的深入采访。和钟杰老师一起来上海的还有她的先生老何。钟杰老师说,她先生很会做菜,他们的儿子很爱吃爸爸做的菜。我们谈到家庭教育时,钟杰老师说有一点她认为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有了孩子一定要搭锅做饭,要学习厨艺,要让孩子在家里吃得饱、吃得好,喜欢爸爸妈妈做出来的饭菜。钟杰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有烟火味、有餐桌文化的家庭,是不可能教出坏孩子的。”

早餐决定孩子一天的精气神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核心是陪伴。父母对孩子一天的陪伴从早餐开始。早餐决定孩子一天的精气神。一个温馨的早餐给足孩子一天的能量,不只是营养,还有好心情、好精神。一边啃着面包一边赶路上学的孩子,他失掉的不仅是在家里享受的热乎乎的一顿早餐,还失掉了内心的从容与安定。

我家大宝俊哥有个同学小杨,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那时候我们在北京,小学就在小区门口。我们天天在送俊哥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小杨孤单单上学的身影。俊哥问,小杨怎么走路总低着头啊,待我们走到他跟前一看,原来他正在低头啃着面包。天天看着小杨早上啃着面包上学,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几年过后,小杨性格越来越孤僻,还爱撒谎、打架。这个连早餐都享受不到温暖的孩子,内心越来越冷。

俊哥一年级时还有个同学叫牛牛。那天牛牛妈一脸愁容,和我说起牛牛早饭不好好吃的问题,问我俊哥每天早餐吃得怎么样。我说,每天早上俊爸俊妈和俊哥共进早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开始美好的一天。早上7点,俊哥起床、洗漱、喝水。7点15分,我们仨坐在餐桌前,开始了一天中第一顿很重要的早餐。放点轻松的音乐,听着窗外传来的鸟鸣声。吃完饭我们一起送俊哥上学,和家人共进早餐大大提升了我们每一个人一整天的幸福指数。

牛牛妈说,牛牛爸睡得晚,起得晚,早上孩子吃饭时他还在睡觉,有时候即使起来了也不想吃早饭。难怪牛牛也不好好吃饭,身边有榜样啊!我说这好办,就从爸爸的睡觉、吃饭习惯做起。晚上让牛牛爸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早睡觉,早上早点起床和妻子孩子共进早餐,牛牛的早饭问题还用愁吗?

这件事听起来很简单,坚持做就不容易了。牛牛爸习惯了晚睡、熬夜很多年了。还好,牛牛爸意识到牛牛早上不好好吃饭,会造成不能按时上学和在校听课时效果不佳的不良后果,于是他开始改变。半年后,牛妈告诉我,自从牛牛爸不熬夜,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一家人共进早餐以来,牛牛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长高了好几厘米,从原来不爱去学校变得现在天天精神抖擞去上学了。共进早餐真的有这么神奇?不信你试试吧,做起来,坚持做,会有惊喜。

保障孩子午餐的饮食安全

与孩子共同进餐,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温暖感。除了早餐,我们再说说午餐。一线城市的中小学校一般在学校给孩子提供午餐,其他城市的学校情况有所不同。有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朋友和我说,孩子的午餐是个难题。学校不提供午饭,家长回家做饭有困难,于是就让孩子中午在外面随便吃。

这随便一吃,往往吃出问题来。吃坏了身体不说,很多危险事件也发生在无人管控的午餐时间。所以,还是建议家长妥善安排孩子的午餐。能接孩子回家吃午餐的请尽量回家吃,实在做不到,尽量做到一周保证两三次接孩子回家吃午饭,也比让孩子天天在外面吃要好很多。或者想想办法,是否可以几个家庭组织在一起,中午由家长轮流值班,以保证孩子的饮食安全及午餐期间的人身安全。

晚餐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感

与孩子共同进餐,能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温暖感。那么和孩子一起吃饭,就一定能做好陪伴吃饭这件事吗?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一日三餐和父母一起吃,还是有许多问题呢?排除其他因素,父母在吃饭时怎么和孩子沟通是很重要的。我在《陪伴的力量》一书中有一篇文章叫《陪伴是吃饭不是批判》。如果在吃饭时父母习惯批评孩子,把好好的共进晚餐开成了批斗大会,哪个孩子会喜欢呢?

晚餐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感。孩子在学校学习一天回到家中,希望和父母一起共进晚餐,希望度过一段轻松愉快、温馨美妙的晚餐时光。用餐时,最忌批评孩子。千万别把晚餐变成了批判会,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提及什么话题,都要让吃饭气氛宽松些,都要让孩子知道:家是永远的港湾!

家长不要把餐桌变成战场,大人对孩子来一番唇枪舌剑,让孩子带着情绪吃饭最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不爱吃饭、不爱家、不爱生活。所以,我们的餐桌应该充满和谐的欢声笑语和平淡中的幸福。能够天天和父母愉快地共进晚餐的孩子,他的内心充满温暖。无论在外面遇到什么,他都知道,家里的餐厅里始终有一盏灯在等他回家。

亲爱的家长们,请多与孩子共同进餐吧!与孩子共同进餐,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温暖。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进晚餐牛牛午餐
井下午餐
家乡的变化
午餐
坐姿密码
牛牛妞妞笑话集
清明的晚餐
牛牛种太阳
牛牛的耳朵
午餐等
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