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的两本戏

2021-03-07张晓冰

未来教育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柳梦梅崔莺莺张生

《红楼梦》在书中用这么大篇幅来写《西厢记》与《牡丹亭》,一方面说明作者曹雪芹对这两本戏的喜爱,在艺术表现上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则是对宝黛爱情的铺垫,两本戏同样举起了反对封建理教的大旗。

《红楼梦》中有两本戏出现的频率最高,一是《西厢记》,一是《牡丹亭》。《西厢记》的故事题材来源于唐代才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也称《会真记》。有资料说书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书生张生赴京途中,在山西普救寺遇到流落在此的郑夫人与莺莺母女。当贼人围寺抢亲时,张生设法解救,并与莺莺私订终身。后来张生考中状元,抛弃了莺莺。这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宋代以后,《莺莺传》广为流传。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据此作《诸宫调西厢记》。剧本名根据原作者元稹的诗《月明三五夜》而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老董在这里彻底改变了故事的倾向性,把崔莺莺、张生写成了正面人物,同时丰富了丫环红娘的形象。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重新创作,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全剧共五本二十折。剧本中的崔莺莺美丽聪明,谨慎幽静,在普度寺遇到张生后一见钟情。她追求爱情幸福,但又囿于自己大家闺秀的身份,充满了顾虑、彷徨。张生才华出众,风流潇洒,则是大胆地追求爱情,不顾功名利禄和礼教阻碍,勇敢地反抗。红娘是一个从心底就反对封建礼教的底层社会人物机智、老练、爽朗、泼辣,玉成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母亲老夫人则是一个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起初为保性命,轻率地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事成之后又反悔变卦,表现出虚伪狡猾的性格。剧情便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中发展,让莺莺和张生一步步走向了反对封建礼教的道路。

尽管《西厢记》在当时社会上是可以演唱的,但却是禁书。《西厢记》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形式,除了第五十四回葵官演唱一出《下书》之外,主要是阅读。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句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的胆子也够大,第四十回,竟然在酒席宴前脱口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前一句是《牡丹亭》第十二出“寻梦”中的唱词;后一句是《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的唱词:“候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被宝钗发现后“教训”了一顿:不要读这些“不正经”的书,“移了性情”(第四十二回)。

《西厢记》是“真真的好书”,读了自觉“词句警人,馀香满口”。同时,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曹雪芹喜爱的剧本。《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全剧共55出,属于爱情悲喜剧。剧本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在游园赏景时,青春觉醒,在梦中与一青年在牡丹亭下相见,醒后相思成疾而死。三年后,广州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路过南安,拾到丽娘画像,悦其美丽,终日把玩。丽娘幽魂出现,一见方知是当日梦中所见之人,因而令掘坟再生。丽娘复活之后,与柳梦梅同往淮安求其父母允许。父亲杜宝不仅不认鬼女贼婿,还上书皇帝。柳梦梅考中状元,上书自辩。丽娘也登朝申述,得到皇帝承认,最终夫妻团聚。《牡丹亭》针对程朱理学的迂腐和虚伪,高扬批判大旗,为故事注入了“情”胜“理”的新时代内容,使还魂的古老命题获得了新的生命。

《红楼梦》全书共有七回出现《牡丹亭》剧目,其中元妃省亲时,龄官演唱的《离魂》受到元妃的奖赏。第五十四回,芳官也为贾母演唱了《寻梦》。第二十三回,黛玉路过梨香院,听到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第三十六回,宝玉想起《牡丹亭》的曲子,便去梨香院找龄官演唱,不料却碰了钉子,龄官不愿意唱。第五十一回,宝琴十首怀古诗中的第十首《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也是写《牡丹亭》的故事。第六十二回,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坐在花草堆里斗草,其中一个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虽然这里说的不是剧目,但是,曹雪芹还是把它和《牡丹亭》戏曲联系起来,可见他对《牡丹亭》是多么钟情。

《红楼梦》在书中用这么大篇幅来写《西厢记》与《牡丹亭》,一方面说明作者曹雪芹对这两本戏的喜爱,在艺术表现上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则是对宝黛爱情的铺垫,两本戏同样举起了反对封建理教的大旗。

猜你喜欢

柳梦梅崔莺莺张生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雷打冬
雷打冬
不一样的《柳梦梅》
张生题字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