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2021-03-07任雁
任雁
(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出现,给了学生更多认识世界的机会。因此,这也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形式主义,难于达到课程开设的目标。国防教育也由于其抽象性或乏味的理论性知识,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以下重点探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1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一方面,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且学生们在课堂上普遍积极性较差,不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思想政治知识仍然采用灌输的方法,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是对于学生国防知识的教授更是对于学生最基本思想价值观念,在政治立场上的又一次坚守。因此,在新时代,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共同育人机制,以此更好地解决两者所面临的问题。
2 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2.1 高校内设立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小组
想要构建和谐的国防教育和思想教育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在高校内建立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小组是必不可少的。小组成员则是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大学科的教师,为这两大学科教师建立教学交流平台,以此进一步开展教师的教学工作。两者教师对于双方教学工作有一定了解情况下更有利于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中,可以让学生在遵循最基本的思想价值观念与政治立场上,对于外来新思想可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理念,使学生的思想更符合现代化的发展又保持了学生爱国敬党的思想价值观念与政治立场。
在高校设置将国防军事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结合起来,让两个不同教学单位的教师同时在同一个教研组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讨。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内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开展,也能在两门课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让这两个学科的教师通过教学交流平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就有利于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这种协同育人机制不能仅仅依靠两个学科的教师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合,也要结合学生年级状况,制作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比如说,大一学生处于过渡期,应当先树立思想意识,再进行国防科学的渗透式学习,通过这种办法,将思想意识的正确树立和国防科学知识的学习,有机地衔接起来,更有利于同学们进行学习。
2.2 弘扬爱国敬党精神,在高校内建立军事阅览室
在高校内建立军事阅览室,以此通过实际行动更好地进行爱国敬党的精神宣传,也为学生了解国家军事相关情况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更便于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书籍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的力量提高自身国防知识水平,又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使学生坚定爱国敬党的思想价值观念与政治立场。因此,军事阅览室的建立能为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创造基础,更好地实现两种学科的接轨。在高校内建立军事阅览馆室,通过书籍的力量引导学生们在思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们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方向的正确化,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高度自信。也正是因为这种协同机制的建立,全国各大高校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有效的方法和更有效的弘扬手段。
2.3 加强人才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想要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相关人才培养必须提起重视。在这些学科教师的选任上,一方面,可以聘用有交叉学科背景或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学科教师的选人方面,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和聘用对中国国防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理论技术之处的教师,尽量聘请一些优秀退伍军人进行返校宣讲。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在校教师,进行后续培养工作,只有强大的教师队伍才能使协同育人教育机构,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具备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学生跟随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修养和道德修养,努力成为时代新人,促进新时代的国防教育建设和个人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要在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上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以此更好在各方面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
3 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的有效措施
3.1 营造国防氛围,激发学生爱国奉献情怀
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国防安全教育中需要有一定且适合的环境,环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做好浓厚的国防精神氛围,更好的引导学生爱国敬党的情怀。部分高校就拥有自己独特的国防文化,在长时间的沉淀下,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国防精神环境,其高校的全体师生也在长时间的国防精神熏陶下,理解、尊重、传承国防精神已成为自身行为习惯,爱国敬党的奉献精神也成为校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国部分高校,校内有各式各样的坦克模型,革命烈士塑像,革命英雄纪念碑以及国防工程遗址等各式各样的国防景观,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激起学生爱国敬党的奉献情怀。其他各大高校可以向以国防文化著称的高校学习建设完善国防教育基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学校中也可以建立革命文化艺术团,国旗护卫队,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并通过开展革命精神学习会,军事航模会等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国防意识。将乏味的国防知识,通过有趣的活动进行呈现,通过影视表演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之余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此外也可以举办带有国防色彩的比赛,如“负重越野跑”“军事体能大比拼”“军事野营拉练”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同时使国防文化精神深入学生生活。
3.2 注重国防精神的培养,坚定学生向党效忠的信念
注重国防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使学生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因此高校在相关课程的开设中,要在重视国防精神的教育外,还要进行各种与国防精神相关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等。要定期开展以国防为主题的教育,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国防精神,逐渐坚定学生爱国敬党的政治立场与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也可以在周末或在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前往红色资源地带参观一些革命伟人的纪念馆,或抗日战争中部分战事纪念馆,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回想往日革命,时刻产生危机意识,增强国防观念立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防精神,并在这些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完成思想政治部分教育工作。
3.3 军训征兵时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军训贯穿学生的整个学生时代,在初中、高中、大学入学阶段都有军训。在这一时期,往往不会有繁重的学业,因此要把握好这段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严格艰苦的军事训练中,学生更可以体会革命时期的艰难,使学生更好地珍惜现今和平年代。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一定忧患意识,明确自身政治立场,坚定爱国信念。军训这段时期可以锻炼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使学生的思想有进一步的提升,军训这段时间也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黄金阶段。每一次军训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每一个开始都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引导,从而使学生更好发展自身。征兵动员宣讲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精神贯穿在征兵动员内容之中,让大学生在了解到征兵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对国防教育有更深刻的了解,在爱国精神与理念进一步熏陶下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征兵活动之中,培养学生为国奉献、忠于革命的精神。各大高校也可以邀请优秀退伍毕业校友或者在校从军生,分享自身经历与个人感悟,通过学长或校友自身故事的讲述,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个人国防意识,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
3.4 开展实践活动锻炼,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各式各样国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深刻感知军人的精神,了解国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在国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逐渐完成对于学生自身身体素养与心理素养的培养。各大高校结合该校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训练,如反恐防暴训练,紧急逃生演练,战场救护技能训练等实践科目。用不怕困难,坚毅不屈,勇于挑战的军人素养,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国防生发挥引领示范功能,传播铁血军人精神与爱国奉献的价值。各大高校也应向军事院校进行学习交流,争取使该校军事文化与思想教育深度结合。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也可以与军事院校进行相关的实践交流,在军事院校的带领下,使各大高校不断完善军事实践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新生力量。在众多军事实践活动中,学生培养吃苦耐劳奉献的精神,在这些精神的影响下使学校拥有更好的学习风气,也使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目的的统一性,从而更好地构建两者协同育人机制,适应我国人才发展战略,使各大高校更好地完成对于我国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任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其两者协同育人机制的高效运行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加的效果一定作用很大,将会为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奠定坚实基础,国防教育课堂也会更加充满色彩。总之,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两者之间有机结合,为学生建立坚定信念,产生民族自豪感提供了平台,实现了各大高校人才输出更高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