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1-03-07周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周俊

(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 433000)

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政教育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目前,很多教师在思政教学中采用的仍是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传输,忽视了思政课内容的延伸性,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动性,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思政课教学没有起到启迪学生心灵、 教化学生思想的作用。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教育价值,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扩展、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1 文化的内涵

对于“文化”的定义,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有学者认为:“文化是人类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众思想意识的自觉与想象的结合。”也有人将文化视为文本。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创造了“文化”,而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和创造的物质。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定的文化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并赋予它巨大的影响力和作用;而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一定形式的政治经济先决定一定形式的文化,然后,一定形式的文化又对政治经济产生影响和作用。中西辞书或百科都有这样的解释:“文化是人类与政治、 经济相联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物。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认识和改造起着反作用。高级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落后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1]。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千百年来积淀和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包括了丰富的史书典籍和众多思想家的思想。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儒家的民本思想、道家的顺其自然思想、 法家的兼爱无攻思想等诸子百家思想,又有道德、礼仪、文艺、风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2.1 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育之间的联系

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道德规范,以此来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三观”。高校思政课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创新[2]。高校教育时期,正是学生“人生、价值、世界”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仅仅利用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现代思想理念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智、礼、孝等优秀思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应该积极引进传统文化,将现代思想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 民族的、人民的优秀思想,让学生明白文化传承、交融、创新的重要意义。可见,高效思政课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5 000年的历史变迁,它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精神文明的积淀与沉淀,所以它包含了大量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意志。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可以借助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引入入手,以此来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进行有效创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思政教育方法相比,更具有教育价值,能够从学僧思想、价值等方面进行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内容和途径上看,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它既能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需要,又能充分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品质,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3]。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是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伦理道德规范,能给高校学生以更大的文化感染力,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发展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提高其精神素养。二是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和伦理精神,对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道德性、 人文性、意志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规范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勤劳、忍耐、节制、俭约、守信、忠诚等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帮助高校学生学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高尚的情操。高校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性格、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误解、矛盾等,中华传统文化使他们做到宽容,以礼待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 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3.1 思政课程理念落后,没有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寻找传统文化创新的路径,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实现无缝衔接。在课程体系创新方面,应立足于教学模式创新;思政课与传统文化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它们都具有历史主义的特点,但它们的侧重方向却不相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观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应提高自身修养,从民族文化中感悟圣贤之道。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整合还不够深入,学生的认知教育还停留在朗读、背诵的层次上,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3.2 思政教师不重视学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的“三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些教师出现了道德滑坡、学术造假、金钱至上、以权谋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现象,排斥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关心时事、不与时俱进、不热爱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做到心里有数,关注社会、教书育人、言传身教,那就不可能成为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深刻的思政理论功底,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没有强烈的民族情怀,没有有意识地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这种人肩负着不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3.3 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单一,没有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围绕学生设立课程,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学生的思想需要,找到与学生融为一体的矛盾点和切入点,使学生认识到思政学习不仅是汲取知识,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国家的未来需要学生。但是,一些思政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概念和理论,没有将生动有趣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穿插其中,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理论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有的思政教师课后不布置作业,不结合当前的形势和所学的知识布置作业,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无法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无法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教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怎么做。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4.1 在理论课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理论教学是较重要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理论课有机地结合,能够强化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高校要加强思政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能力,从而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自觉将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内容渗透到思政教育,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5]。在传统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修身养性”,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引导,使大学生有效进行学习。同时,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走得更近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深入探究,优化自身的文化素养。

4.2 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全面素养

一个良好的政治教师,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不倦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与学生进行交心,将哲理、信念、知识等潜移默化的根植于学生心中,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大学生良好素养是指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大学生的良好素养体现在其生活、学习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天然教材,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三观,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大学教育阶段,正是学生思想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越发明显,再加上学生生活压力、学习压力逐渐扩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利用传统传统文化对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浅薄,形成“有才无德”的不健全人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渊久性、进步性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成为“德才皆备”的好学生打下基础。例如,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其精神就是“爱人”。“君子仁爱万物。”“人能求仁,则万物同春。”历史上这些伟大的思想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是我们需要不断传承的历史宝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继承人,其担负中传承中华文化的重担[6]。在政治课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教育价值,还有效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4.3 传播中国文化产品,培养学生文化传播意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继承上要有所选择。精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创作文化产品传播给世界,才能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方说外国游客对中国美食的喜爱以及大量购买辣条,既表明中国美食文化输出极为成功,也表明中国的文化输出比较片面、偏低。因此,提高文化输出质量至关重要。实际上,文化传播要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外国人民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现阶段,我国应积极倡导睦邻、包容、仁爱的合作精神,充分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理性看待多元文化包容与融合,开创丝路文化跨国传播新丝绸之路。实际过程中,要用大局观姿态大显身手,用大局观思维展示大国形象,端正态度、敢于担当,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和对话机制,树立自尊自信,真正融入世界发展新格局,切实承担起文化大国的重任。一国的文化品牌,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民族元素和文化遗产,运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思想的文化产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化品牌,传播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特色,在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建立持久的和平互惠关系。基于育人目标下的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传播中国文化产品,有助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传播意识,促进学生综合文化品质形成。

4.4 借助网络技术,有效进行文化宣传和渗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诸如网络媒体等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碎片化的交流与分享,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在教育教学中分享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体会,使大学生在空闲时间,根据教师的分享,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知与学习,教师通过利用网络作为教育宣传阵地,进行教学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在教育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制片、 图片制作成学生喜欢看的卡通形象,进行宣传和引导,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网络新媒体能够摆脱时空限制,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出民间性的宣传手段,有效地引导青年学生在网络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个人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在大学思政教育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思政教育的质量。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通过回顾历史、继承和发展文化,激发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渲染下,塑造品质、强化品质,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品质魅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