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外宣翻译中的翻译策略
——以荔枝品种英译为例
2021-03-07李庆驹
李庆驹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广义的“岭南” 指“五岭” 以南地区,含广东、海南、港澳全部,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目前较多学者用“岭南” 特指广东。岭南文化涵盖了文学、戏曲、建筑、园林、宗教、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其中岭南美食最受各地群众追捧,而热带水果又是岭南美食文化的独特代表之一。地处华夏南端的岭南气候高温多雨,十分适合荔枝芒果等热带水果的生长,荔枝作为“岭南佳果之王”,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但长期以来,各荔枝品种都采取音译法,对宣扬岭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该文将以荔枝品种英译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品种命名特点,探讨荔枝品种英译的注意事项,希望以此来提升岭南文化外宣质量,让更多的岭南文化走向世界。
1 岭南文化外宣翻译现状
外宣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主要指在全球化环境中,以世界其他国家进一步全面了解中国为基本目的,以汉语为基础信息,以英语及其他国家语言为信息传播载体,以不同媒体为主要渠道,以西方国家群众为宣传主题的国际性交际活动。目前岭南文化外宣翻译普遍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如音译、直译、音译+注释、意译等,如耳熟能详的中山纪念堂译为Sun Yat-sen Memorial Hall,涉及广州旧称“番禺”的翻译时,都有意识地处理为Panyu (the original name of Guangzhou)等,大部分翻译都传递了源语信息,不失为较好的外宣翻译。但是目前岭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众多问题,如翻译准确性有待增加,错译情况时有发生,有意无意地缺译使得岭南文化信息传递不完整,翻译注重字对字翻译,导致岭南文化内涵缺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好的翻译策略加以解决。
2 荔枝品种命名的特点
苏轼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广东是中国分布荔枝最多的省,遍及全省80 多个县市,重点产区为广州市郊的从化、增城、新会、中山等,荔枝主要栽培品种有三月红、圆枝、黑叶等十多种。荔枝品种名称来源广泛,丰富多样。笔者根据对以上十多种荔枝品种名称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归纳为以下几大类。
对该品种荔枝果实外形的描述。此类包含了“元红”“挂绿”“水晶球”等。其中“挂绿”品种最为出名,其名字源于它独特的颜色,它的外壳整体是红色的,红中带有一圈绿,因此称为“挂绿”。
对该品种荔枝树木外形的描述。如“黑叶”“楠木叶”“白蜡”等。黑叶荔枝因其叶色浓绿近墨,远看郁郁葱葱的黑叶荔枝叶,近乎全黑,故得此名。而楠木叶荔枝的树形直立,颇像楠木树叶,方被称作“楠木叶”。白蜡荔枝叶面有光泽,有蜡层,叶脉明显,因称白蜡。
对该品种荔枝口感味道的描述,如“桂味”“白糖罂”。桂味荔枝以细核爽脆、清甜带有桂花味而闻名。白糖罂荔枝口感正如其名字所述,每一颗都是盛满白糖的小罐,果肉清甜,入口淡淡蜜香。
来源于著名历史典故。不少荔枝品种名称来源于著名历史典故,如“妃子笑”“怀枝”等。其中妃子笑荔枝的典故因晚唐诗人杜牧著名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名声大噪。
因此,荔枝命名手法多样,涉及面广,在对荔枝品种进行英译时,要采取不同的外宣翻译策略,才能更好体现各品种荔枝的特点[1]。
3 荔枝品种英译策略
3.1 翻译原则
黄友义(2004)曾提出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2]。因此,在对荔枝品种英译过程中,译名应当主动保留中文品种名称特色,注重受众差异,灵活处理选择,构建岭南文化外宣翻译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忠于品种名称来源及特色。每个荔枝品种名称,或点出该品种特别之处,或道出其背后悠长的历史故事。在翻译时,仍需要注意保留各品种的丰富内涵,不能一概简单直译,而是挖掘其品种名字的内涵,力求让外国受众获得的效果与本土受众的效果一致。
其次要简洁明了,简单易懂。复杂译名会导致译名本身被忽略,简洁译名不会对人的记忆构成负担,容易被人记住,更有利于各品种的对外推广。在大部分情况下,荔枝品种的英译属于公示语翻译的范畴,更要求品种英译简短有力,使用常见词汇,提高传播效果。
同时还需要照顾中西文化差异,凸显文化自信。对于同一事物,中西文化之间或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所指概念和感情色彩不尽相同。外宣翻译除了要坚定中国立场,传递中国声音以外,同样还需要考虑译入语文化的接受程度,照顾到中西文化差异,树立本国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对外传播。
3.2 翻译策略
卢小军(2012) 曾表示,在外宣翻译当中做到“译+释”并举,对外国受众不熟悉的事物、现象、概念等应做解释性翻译,添加背景材料,将有助于提高外宣翻译的清晰度和传播效果[3]。在19 世纪上半叶,马礼逊等在华英文报刊编辑在岭南文化的文化负载词的译介文本后附加对应英文名称或其他解释性信息[4]。这种译释结合的方法既保留了岭南文化特色,又彰显了译者对岭南文化自信,所以在荔枝品种英译过程中,笔者同样提倡译释并行,使翻译在保留荔枝品种特点的同时,也能为译入语读者扫除障碍,促进荔枝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对外传播。
3.2.1 直译+解释/修饰
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地域环境的相似,两种文化在很多方面是存在共同意象。荔枝品种名称中存在着大量中西文化有共同指征的现象,对于符合此类条件的品种,我们在翻译时不妨先考虑采用直译,必要时采用相关结构进行说明解释或加以修饰。
这类方法适用于直接描述荔枝果实本身外形和口感的品种。如水晶球荔枝的“水晶球”,本身就是形容该品种荔枝剥皮后晶莹剔透,宛如一个洁白无瑕的水晶球,那我们便可将其译成“Crystal Ball”,可以让外国读者第一时间对这品种荔枝的颜色和形状有所想。但是如果直接看英译本,容易让人引起误解,误以为是正式的水晶球,于是还有必要再加上“The Litchi”,将其处理成“The Litchi of Crystal Ball”,或者采用说明形式“The Crystal Ball — the Litchi”,这样既有美感,同时还不会产生歧义。桂味荔枝中的“桂味”,直接指明该品种荔枝闻起来吃起来都会有桂花香味,所以在处理时便可直接译成“The Litchi with Osmanthus’ Fragrance”,体现该品种的桂花香特点。但要注意,有的品种名称并非指荔枝果实本身,例如白蜡荔枝。倘若将其翻译处理成 “The Litchi of White Wax”,看似在说明果肉细腻洁白等,但此译法却与实际含义相差甚远,白蜡荔枝指的是叶面光泽有蜡层,才得名白蜡,而非荔枝果肉。同时将蜡Wax应用于译文中,很可能会让译入语读者对其产生抗拒之情。Wax 指的是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质,并不作食用。既然无法与甜美的荔枝形成联想,又何谈传递出本土受众所体会到的“精致”之感?
3.2.2 语用显译活用
有部分品种名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对等词,或者对等词无法正确传达品种名称的原意,直接使用直译+解释/修饰就会曲解或丢失其丰富内涵,此时便可尝试从语用翻译中的语用显译角度来探究荔枝品种英译策略。
黑叶荔枝之所以被称为“黑叶”,是因为其深绿色的叶子郁郁葱葱,远看十分接近黑色。在该语境下的“黑”,实际指的是“浓绿近黑”。对于该品种,笔者认为参考译法可为 “The Litchi with Black Green Leaves”,在翻译中对“黑叶”进行一定的解释,避免“黑”带来的误解。同类例子还有白糖罂荔枝的英译。从字面看,白糖罂应是形容该品种荔枝每一颗都像是装满白糖的小罐子一般香甜,但白糖罂荔枝的甜,并非白砂糖的甜感,而是像蜂蜜一般的淡淡的蜜香。因此,“白糖罂” 的参考译法可以是 “The Litchi of Honey Jar”,而非“The Litchi of White Sugar Jar”。所以语用显译时,切勿望文生义。
语用显译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词语在译入语国家的感情色彩。在邝淑瑜(2015)曾讨论关于三月红荔枝的英译问题[5]。“三月红”指的是该品种荔枝的成熟期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其中的“红”代表的果实成熟之意。但是“红”本身在西方文化中,是残暴流血的象征。如果将“红”翻译出来,并不能让译入语受众很好地明白其寓意。因此,可以考虑将原形象进行隐喻充实解释,将该品种译为 “The Mature Litchi in March”。又或者可以根据邝所述,由于西方代表成熟的颜色是“Orange”,也可将该品种译为“The Orange Litchi in March”。以上两种译法,都能较好地呈现品种名称的背后含义。
3.2.3 音译加注
对于翻译这类带有深深文化烙印的文化负载词,只通过音译翻译会使目标语读者难以理解,这时可以直接在目标语的文化模因库中选择汉语拼音加注解的方式进行翻译。这种方式能够帮助这部分读者很好地理解各品种的独特之处[6]。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明显带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荔枝品种名称翻译上。不少荔枝品种名称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在翻译中不宜过度隐藏。为了让译入语读者更好体会到品种名称背后的内涵,可在后面进行简单解释。例如荔枝品种“妃子笑”,可考虑前部分进行音译,接着加以解释,可以译为“Litchi of Feizixiao (loved by an imperial concubine in ancient China )”,简要说明该品种荔枝曾得到古时中国一位贵妃的青睐。至于是否需要将其典故主人公“杨贵妃”译出,笔者认为暂且不用。由于译本主体采用的是音译,已经对译入语群体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在译名的解释部分不应再向译入语读者设置理解障碍,所以对“杨贵妃”这一容易引起读者二度理解障碍的历史信息,方可直接省略,以免对外宣工作造成新的难题。
3.2.4 多种翻译策略并行
对于一些知名度高的荔枝品种,我们不能单纯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英译。例如,挂绿荔枝曾经创下“最贵水果”的世界纪录。因此,翻译过程中要体现这段历史价值。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使用音译法,使其成为特有的品牌标志,独特的音译效果本身就是吸引外国人最好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外宣效果,要对其特点加以解释,加深译入语群体对其的了解。那么我们可以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翻译方法,如可以把挂绿荔枝的翻译处理成“The Litchi of Gualv (The Litchi with a Green Circle)”,运用括号加注说明Gualv 的含义是with a Green Circle。
4 结语
目前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大趋势,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积极进行对外传播和宣传。荔枝作为岭南佳果,广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自然也就肩负着文化外宣的重要使命。该文通过对岭南文化外宣翻译的分析,选取荔枝品种英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理了目前荔枝各大品种,提出了荔枝品种英译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希望能为岭南文化外宣翻译提供一些拙见。目前该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同一品种荔枝别名较多,不同别名体现不同特点;音译加注策略和多种翻译策略并行指导下的品种英译过长,违背了简洁明了,利于传播的翻译原则;文章分析论述中对翻译理论和传播理论的运用不足等。该文为笔者在荔枝品种英译及岭南文化对外传播方面做得第一次小尝试,希望日后可继续该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为任重道远的岭南文化外宣翻译不懈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