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多元特色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政策建议
——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

2021-03-07杜佳宁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瓯海区消费

杜佳宁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2021年6月,商务部印发了《“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传统消费品质、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升级消费平台,全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加速需求驱动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建设。7月,商

务部宣布将率先在上海、北京等五城市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2021年9月,温州市政府发布《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可以看出,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在后疫情时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区,不仅是提振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更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途径[1]。

瓯海区是温州的活力新城区,这里有茶山大学城和肯恩大学,外教、留学生众多,华侨基础深厚,国际商务和交流频繁,国际品牌入驻多,高收入人群密集,这些因素在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建设的任务上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瓯海区为例,讨论传统制造出口产业城区挖掘自身优势,多元化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政策建议。

一、各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政策举措

近年来,上海、北京、成都、广州等地纷纷发布国际消费城市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新引擎作用,打响“云购物”品牌[2]。武汉将成为现代化商业聚集地、国际化消费目的地、便利化时尚宜居地,树立“武汉购”的消费理念。宁波将围绕全国重要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购物中心城市、全省消费便利化示范城市这三大功能定位,把宁波打造成接轨国际、辐射国内、惠及民生的国际消费城市[3]。

上海静安区走在新零售模式试验的最前列,聚集了国际零售商和国际知名品牌,汇集了以演出展览为核心的综合文旅项目,戏剧《不眠之夜》、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书展、上海时装周等多种形式的文旅品牌效应不断突出,显著拉动了客流和文旅消费[4]。北京朝阳区对标国际顶级地标性商圈,打造“一核两带五片区”的空间格局,融合高端商务、时尚前沿、国际风情、古风古韵等多个主题特色园区,着力为商圈内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企业跟踪、分类指导的服务制度,提升综合管理能力。重庆市九龙坡区聚集众多“国际范、重庆味”的IP打卡地、时尚体验、国潮新锐、人文艺术、酷炫数码、非遗文创等精品“菜肴”、精美“礼物”、精致场景,涵盖“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的“五夜”生活业态,九龙新商圈已形成国际消费新型商圈,改写了重庆商圈版图[5]。重庆市渝中区《关于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的扶持办法》,对商业品牌街区、商贸类精品节和商贸类峰会的举办企业进行奖励。

二、瓯海区国际消费的基本条件

温州市瓯海区是一座面向未来、快速崛起的开放活力之城,商业活跃度高。文旅消费、夜间经济培育、现代物流发展列入省级试点,消费舒适度好,曾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新城”、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力创新之都。瓯海中心区的高铁新城正在加快推进,交通将更加便利;华润万象城、银泰城等区域地标性消费中心初具规模,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辐射效应;温州新天地、山根音乐艺术小村试营业,以及新桥美食小镇等7个月光经济项目投用,创成税收“亿元楼”5幢;全球商品贸易港2020年完成扩容提质,带动全区进口额达59.90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478.9%。

1.产业条件

瓯海区民营经济发达,拥有服装、鞋革、眼镜、锁具等传统优势出口产业,集成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等全流程完整产业链。同时近年来正在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集群化转型,通过搭建多元化产业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融入跨境电商大环境,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高效能、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跨越式增长。

2.商贸条件

瓯海区聚集传化公路港、华润万象城、大西洋银泰城、云天楼洲际酒店等多家高规格、大规模的综合商业体,配套多项便捷的交通、服务、物流设施,站前商贸区、大西洋商贸区等示范性商圈已经逐步成形,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入驻,国际化消费氛围浓厚,商贸辐射效果明显。

3.文化自然条件

瓯海区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拥有温瑞塘河、戍浦江两大水系以及三垟湿地、泽雅和仙岩风景区,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踏青郊游之地,更有环大罗山文化、千年纸山文化及塘河文化,构筑起别具特色的“两山一水”文化,形成了以休闲度假和乡土民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社区和旅游村[6]。

三、瓯海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基础条件

瓯海区作为著名的华侨聚居地、非遗故乡,虽然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但仍需要深入挖掘本地独有优势,融合购物节、艺术节、展会等活动形式提升文旅消费吸引力。

1.优势分析

瓯海区是温州市四大城区之一,也是著名的侨乡,具有极高的国际知名度。2020年瓯海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9.94亿元,增长34.9%。其中出口总额190.04亿元,增长8.6%;进口总额59.90亿元,增长478.9%。作为温州的商贸和创新集中区,瓯海区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丰富,本地特色突出,近年城市发展始终围绕国际融合、品质提升、特色发展做文章,在建设有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区方面,瓯海区具有独特优势。

(1)华侨资源丰富。温州目前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68.84万人,归侨侨眷50万人,分布在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瓯海丽岙有归侨、侨眷1.2万人。温州海外华侨在欧美从事皮革生产、皮革销售、餐饮等行业,影响力大,财力雄厚。

(2)优质消费资源集聚。瓯海区聚集了温医大附一新院、温州市人民医院娄桥院区、市中医院、基因药谷、浙南美谷等优质医疗资源。拥有肯恩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商学院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国际交流和活动频繁,国际商务和旅游消费较多。大罗山、泽雅和温瑞塘河两岸风景迷人,旅游资源丰富。全球商品贸易港、华润万象城等七大商贸综合体已经投用。南湖、大学城、朝霞、慈湖商圈,南湖众创、茶山夜市、龙霞饮食、丽岙风情街区,以及以高铁新城为主枢纽联动中心区和郭瞿片区平原地带等,商业繁荣兴旺,“都市商港”已逐步形成。

(3)软硬环境齐备。温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是一座宜居宜商的城市。瓯海区地处温州市区西南部,北靠鹿城区,东邻龙湾区,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境内拥有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四个高速公路出口、一个高铁站、四大城市组团,使瓯海区成为连接长三角、对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交通要道,决定了瓯海在未来温州城市建设中的中心地位。东部邻近永强机场和三垟湿地公园,中部有高铁站和S1线,东南部有大学城和万象城,瓯海中心城区范围正在谋划国际消费枢纽,全球贸易港将被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的新地标。

(4)龙头项目已初露端倪。南湖未来社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区、高铁新城加快推进,泰康人寿旗下的泰康之家·瓯园高品质养老社区正式落地瓯海生命健康小镇。高339米的君康健康产业中心在建成后将成为温州“第一高楼”;亚运龙舟运动基地落户瓯海,将在2022年发挥运动活力;投资88亿元的泽雅全域旅游项目启动建设;极地海洋世界、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等成为网红打卡点。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将打造山水和人文融合的西部生态走廊和现代城市板块。

2.劣势分析

(1)缺乏顶层设计。瓯海区尚未编制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各个主体独立规划发展,没有建立全面系统的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且规范缺乏准确定位,优势不明显,对吸引以华侨为重点的国际消费谋划不够。

(2)缺少载体承接。瓯海区尚无专门的学校和旅游线路来吸引国外的生源和游客,华侨子女教育、国际旅游资源等流失严重。环境优美的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不足,街区缺乏吸引力,空置率偏高。

(3)缺少“医养结合”的政策配套。华侨长期生活在国外,对生活品质和医疗条件要求高。尚没有完善的养老、医疗设施和制度,资源分散且质量参差不齐,华侨多样化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针对性不够强。

(4)尚无有针对性的国家级政策扶持。瓯江口新区有综合保税区,鹿城区有市场贸易采购中心,但没有一个国家级商贸平台直接落户瓯海,在进出口贸易流程、外汇管理、资金融通方面缺乏专门的国家级政策保障。

四、瓯海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政策建议

在加快编制出台“十四五”商贸业、旅游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参与温州市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建设。具体实施“1413”工程,即锁定1个目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聚焦4大重点领域——国际商贸消费、国际养老消费、国际教育消费、国际旅游消费;推进特色街区建设等13项专门行动。

1.助推新消费新业态,打造国际商贸消费中心

(1)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行动。遵循一街一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明确重点街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全面升级特色商业名街名镇,打造梅泉大街、丽岙咖啡街等一批新兴特色街区,引入特色餐饮小吃、文创产品等业态,引导街区个性化、精致化发展[7]。推进南部城区商贸设施和交通设施建设,打造休闲购物生活标志商圈。挖掘纸山文化产业特色,依托历史文化传承,建设瞿溪、泽雅、茶山等文商旅融合发展名街名镇,打造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空间环境整体设计风格,突出区域和文化特色,引导老字号、特色餐饮、知名品牌建立形象店,将非遗元素创新融入国际品牌建设,凸显温州文化特征。融入非遗文化技艺展示、现场体验等项目,使消费者全方位参与,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强化特色商业街区环境智能化改造,改善公共交通环境,推进智能街区建设,重视白天文化元素展现及夜间灯光美化,将区域文化融入街区景观,提升街区环境品质。支持特色街区开展推介、促销活动,对入驻商家参加全国性、地域性展会予以资金支持,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促销活动、群众性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特色街区建设成区域民众和国际游客满意的休闲娱乐场所。

(2)新型消费培育行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了服务线上无接触交易的发展,“云经济”“云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态,在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将成为消费高质量发展的亮点[8]。引进奥特莱斯等名品折扣购物中心建设项目,承接因疫情被压抑的境外消费需求,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同时聚集国际名品资源,打造新型消费商圈。充分激发时尚行业消费潜力,推动进口时尚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国际传统媒体和设计品牌交流合作,建设线上展示、发布、交易的时尚商品专区,扩大免税店和首发、首秀等活动影响力。紧跟国潮文化兴起的趋势,培育一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符合时尚前沿审美、富有原创设计能力的本土企业,树立瓯海文化标识,向世界输出泽雅花灯、制纸民俗等非遗文化内核。建设示范性夜间消费圈和特色夜间街区,推出音乐俱乐部、歌舞剧场、24小时书店等夜间文化娱乐项目;街头设置3D照明、全息投影等光影装置,举行实景表演和灯光秀,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互动平台,提升直接与间接参与人数,推动夜间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3)全球贸易港升级行动。通过六个结合,依托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打造全球贸易港2.0版。加快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贸易进程,布局线下展示体验门店和品牌旗舰店,支持建立沉浸式产品展示、视听展示、直播展示等全方位立体化商品展销手段。重点关注一批综合性大型企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助力企业数字转型。与综合保税区结合,支持瓯海进口商品贸易港拓展进口业务,利用华侨资源,引导国外知名进口企业落户贸易港。城区设立城市免税店及展览展示中心,定期举办专门品类及跨品类综合性跨境购物节,建设“跨境+体验+消费”新零售平台。简化“关、汇、税”全方位全流程手续,缩短退税时间,加快审批流程,提升政府数字贸易服务效率。试点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增强,有效提升进出口企业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商户入驻。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与杭州、上海港口合作,借助智能物流网络体系畅通物流通道,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和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的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驻外经济事务机构、经贸中介机构入驻,构建功能完善、品质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9]。

2.强化医养结合体制,打造国际养老消费中心

(1)高质量华侨养老培育行动。推动养老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发挥瓯海区统战部和华侨联合会的作用,利用华侨资本培育养老产业,建设高端国际社区和华侨养老院。打造中国基因药谷,开展基因测序和药物研发。商务和医疗管理部门定期举办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分设养老服务、医疗康复、医疗器械、居家护理、无障碍设施、健康管理展区。加快养老产业数字化赋能,利用“互联网+”建立智能养老平台,共享网络平台和技术手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10],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新业态的发展,倡导社会资金参与养老项目建设,并积极与政府、医疗机构合作,提升服务水平。支持养老产业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及全方位发展,加强中外养老机构交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养老产业综合服务能力。

(2)龙头康养企业引育行动。瓯海区生命健康小镇,地处三垟湿地公园西南侧,环境优美,适宜老人生活居住。利用省级医院的集聚优势,支持泰康人寿等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符合现代养老需求的“生命健康小镇区”。针对健康小镇概念,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引入相关产业,形成一批涵盖养生保健、康复医疗、老年器械、生活服务等多种业态的完整养老产业集群。制定养老服务体系标准,从物质、文化、精神上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全面提升华侨老人对于故乡的归属感和生活幸福度。依托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建设休闲农庄、温泉度假、养生谷等生态养老设施,打造休闲观光与健康相融合的田园生态养生产业。借助资本市场,融入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把生命健康小镇打造成富有竞争力的科创生态联合体,成为瓯海创新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3)医养结合体制攻坚行动。出台华侨出资兴办养老院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华侨资金进入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发挥华侨资金优势,健全“医养结合”衔接协调机制。制定“医养结合”华侨养老发展规划,将卫生事业、医疗机构设置和国际养老规划进行多规合一。依托老年服务平台,以社区为单位将老年人的养老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和统筹。通过智能养老终端设备,健康数据实时接入养老管理系统,医疗及养老机构同时获取实时健康信息,实现即时监测。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信息、认证对接,结合分级诊疗制度,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实体医疗机构从业医生在互联网诊疗平台执业,试点家庭医生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社区、进家庭。完善电子处方、药品零售的一体化监管,促进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店信息互通。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法律法规和相关促进发展政策,形成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的共推共建局面[11]。

3.发挥侨乡资源优势,打造国际教育消费中心

(1)国际学校建设行动。依托肯恩大学辐射效应,打造国际社区,在引进人才密集区域兴办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国际学校。聘请具有国际化办学思路和理念的中外籍教师,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素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既有课程的基础上,教学框架和课程设置应注重西方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平衡,引入国际认可度高的标准课程,降低学生进入国际知名大学的门槛。鼓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办教育机构通过合作办学模式参与国际学校建设,出台保障和优惠措施引进社会资金和国际教育人才落户瓯海,共同推进国际教育项目快速高质量发展。积极承办各类企事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非学历培训和短期培训学习,以及各类研学体验等项目。丰富完善华侨学院、温商学院的办学功能,打造温商和温籍华人华侨培训的重要基地。

(2)名校长名师资招引行动。创建或增加获得权威认证的学科专业,发展国家和省市一流的学科专业,积极发展跨学科专业和教学模式,融合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深化与美国肯恩大学、温州大学的合作,协力打造合作办学品牌,引进有国际化背景和资源的名师和名校长办学。积极推动温州高校联合瓯海企业走出去,开展协同办学,实现共同发展。主动与高校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设置“人才高地”等高层次的人才项目,以重点项目吸引国际化人才,并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国际化建设,鼓励企业成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培养基地。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简化认证手续,放开优秀人才的年龄、学历限制,使人才薪酬待遇市场化,营造国际化的人才评价环境。

(3)华文教育境外云推广行动。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建设,为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师生提供收费培训和教育项目,推行“中文+培训”等工作,服务国际教育共同体,并以中文为文化载体,进行中国教育、中国文化推广。借助“中国教育云”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课程推广平台,建设一批文化与兴趣有机结合、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面向华裔青少年的课程,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示传播中国文化精神。新形势下,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加快在线课程建设,扩大教育国际公共品供给。通过中外合作培养、定向委培等方式,培养专业素质突出、文化涵养出众的华文教育教师,并建立起职前培训、在职培训、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生态系统。

(4)对外合作和学术交流拓展行动。积极争取世界级学术交流会议主办权,邀请相关领域外籍专家参会,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机构交流,打造开放性的重要活动基地。探索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合作,在美国肯恩大学共建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或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学校牵线搭桥和平台支撑作用,推动各类大型国际化会议和培训项目落地,加强中美人文交流。利用温州肯恩大学、美国肯恩大学平台,通过开展国际教育合作论坛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浙江省与新泽西州基础教育界的交流。定期举办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同时积极打造“温州肯恩大学大讲堂”“全球系列讲座”活动品牌。进一步发挥浙江省肯恩创业创新研究院作用,推动中美双方科技、经贸合作交流。拓展论坛相关活动,开展项目路演、推介展示、成果发布、作品展览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积极利用新媒体及数字技术融合传播交流成果,构建全方位、高层次、多样化的对外交流格局。

4.聚焦文化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1)乡土文旅资源推介行动。打造“两山一水”整合发展模式,对区内旅游产品进行主题、结构、内涵上的整合,从规划、开发到运营实现统筹管理,并与城区特色街区形成主题联动。坚持三个区域对外使用统一形象和品牌进行整合营销,提升旅游形象认知度。打造立足于东南沿海口岸,集教育、文化、休闲、度假等多元特色协同发展且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针对华侨及外宾对瓯海区古朴、乡土氛围的追求,开发以田园风光、乡土民情为依托的互动体验式“侨家乐”多种主题旅游产品。如,当地向导带领登山、专业组队徒步等深度定制户外产品;手工技艺、传统节庆等感受民俗风情体验型产品;钓鱼捕捞、果蔬采摘等劳动参与型产品;农业度假村或农庄旅游等综合型产品。针对高端消费人群个性化、多元化旅行需求,打造旅游与美食、建筑、摄影等主题相融合,如新婚之旅、摄影之旅、建筑之旅等专业领域旅游产品。以亚运新城、泽雅纸山、温瑞塘河、浙南花城等核心景点为主题,田园风光、乡土民情为依托,打造一批深度体验式旅游产品和经典线路,实现旅游产品多元高质量发展。加快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深度挖掘仙湖、仙门山自然资源,引入龙舟竞渡等人文元素,开发现代城市农业公园片区,建成兼具景观与休闲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小镇。

(2)景区配套设施提升行动。加强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对错误标识进行整改,确保标识的准确性、统一性和规范性,建立长效的标识管理机制,提升区域国际化形象。加快游客接待中心国际化服务团队建设,提供交通、酒店、景区等旅游资源的多语言指南和咨询服务。推进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无线网络覆盖,在确保通信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简化上网认证程序。推进重点场所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电信运营商加大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并加强与国际运营商合作,保证国际漫游通信质量。完善区域内二次交通建设,加快构建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至主要景点、商圈的交通网络,使得民航、铁路和公路旅客均能直达目的地,提高旅行便捷性。开通前往仙湖度假小镇、栖云生态农业区等景点的客运班次,按照旅游淡旺季优化班次设置,同时考虑相邻景区空间距离,形成旅游环线。根据景区分布推动交通干线与景区的连接公路建设,形成自驾游精品线路。根据需求设置自行车道、跑步道等休闲型交通设施,结合沿线自然风貌,打造兼具景观、体验、健身、文化等多主题的复合型主题线路。

(3)文旅体农商融合行动。大力发展文体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深度挖掘泽雅花灯、制纸民俗文化内涵和文化积淀,坚持文化带动旅游的战略,以乡土文化为核心,鼓励举办国际摄影大赛、民俗文艺汇演、农产品展销大会等旅行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实现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吸引近郊游客休闲娱乐、华侨外宾体验文化与感受自然。强化节庆活动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内涵,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品牌。利用自然优势,挖掘体育赛事资源,引进优质体育项目,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举办国际龙舟赛、城市定向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并完善游购娱产业链,推动区内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展会筹划运营能力,举办瓯海音乐节、瓯海购物节、瓯海美食节等节庆活动,运用多媒体渠道不断提升活动影响力,打响浙南文旅之都的品牌,让“吃在瓯海”“住在瓯海”“购在瓯海”等成为美好生活的记忆,把瓯海区打造成为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瓯海区消费
科技创新平台间协同创新策略与机制研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上学校
温州市瓯海区红火蚁疫情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
瓯海区社区级邻里中心空间布局研究
“天”字歌
40年消费流变
消费物价指数
温州市瓯海区茶山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