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当代启示

2021-03-0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

冯 贺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036)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使命和教育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爱国主义的领导者、信仰者和实践者,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并围绕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选择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人们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热情,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巩固了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发展,总结建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发展

“夺取政权、建立制度,国才可立;制度确立、全面建设,国才能稳;改革开放、全面小康,国才能兴;实现蓝图、民族复兴,国才会强。”[1]154建党百年,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相适应,爱国主义教育经历了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四个发展阶段。

(一)救国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早期党组织以探索救国道路、拯救民族危亡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对各种主义、学说反复研判后,逐渐认识到要拯救民族危亡,必须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以后,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带领下,通过创办报刊等方式,剖析帝国主义侵华本质和意图,启发了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既有力地回应了资产阶级右翼势力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以及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还促进了人们爱国意识的萌芽。可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就是爱国主义运动,是一场对人们开展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不仅以报刊为阵地开展思想启蒙工作,启发人们的思想意识,创办文化补习学校、工人夜校等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还发动工人成立工会组织,鼓励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为探索救国道路、拯救民族危亡奠定了坚实的群众根基。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深入以及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以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依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了人们爱国意识的觉醒,从而更好地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黄埔军校传授革命理论、培植革命思想,建立农民协会、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凝聚成的救国救民、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更是坚定了人们的革命信心和必胜信念,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抗日热潮。在救国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救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的艰辛探索中,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团结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最终汇聚成推翻旧中国、驱逐外部势力的强大力量,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历史性基础。

(二)兴国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也是这一阶段党和国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教育引导人们克服对抗美援朝的错误认识,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指出朝鲜形势对中国的重要影响、抗美援朝的必要性以及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真实意图,强调了抗美援朝既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行动,又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不仅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圈,还有效抑制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巩固了新政权,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了和平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由于多年战争的影响,我国财政经济面临艰难的局面,各项事业百废待举。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2]1438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国家发展和建设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兴国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围绕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中心任务,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为新兴社会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制度根基和精神动力。

(三)富国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创新发展。1978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然而,开放带来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渗透,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产生崇洋媚外的倾向。邓小平指出:“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3]262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任务的教育活动,将精神文明教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并深入推进“五讲四美三热爱 ”“文明礼貌月”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深刻影响。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旋律,增强人们对国家的信心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1994年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纲领,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围绕建党60周年(1981年)、申报2000年奥运会(1991年)、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日和历史事件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在富国阶段,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有力地回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人们价值取向带来的消极影响,还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四)强国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局势发生的深刻变迁,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在。一些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条件下,抵制不良思潮的错误影响,坚定正确的价值方向,不仅对青年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国家的发展进步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对于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多人口的国家而言,凝聚不断发展进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十分重要。因此,中国共产党以凝聚社会共识、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把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目标导向,提升了人们的思想情操和道德水准。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互鉴、勠力同心、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历史。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既反映了人们对于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主旋律,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当下,随着各国之间联系的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出现,这都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带来严峻挑战。当下,中国共产党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着力点,教育引导人们建立了爱国民族统一战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思想,对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互融合、团结奋斗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引领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阶段,中国共产党围绕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提升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了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并与时俱进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当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全面,教育对象更加广泛,教育载体更加丰富,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当代启示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时代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对挑战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4]这一重要论述为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建党百年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人们的爱国情感不断增强,爱国心态日趋理性,爱国行为更加自觉。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继承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推动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导向,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引导人们坚定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一,爱党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统一。坚持爱党与爱国的统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方向。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但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命运,没有摆脱被帝国主义压迫的悲惨境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人民群众的福祉摆在首位,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带领人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发展社会生产力,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人们的生活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浪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战乱频仍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之所以能过上小康生活,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政党的正确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将爱党和爱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促使人民真正做到坚持爱党与爱国的统一。

第二,爱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统一。百年以来,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驾护航,我国社会发展才取得巨大成就。从经济发展上看,经济实力大幅攀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99.1万亿元[5],经济布局更加合理,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效能不断提高。从科技创新上看,以天宫、蛟龙、天眼等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从对外开放上看,我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丝路基金等,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差距日趋缩小,脱贫攻坚也取得了胜利,“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8.4%”[6]4。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活获得感不断攀升、幸福感不断增强。此外,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国防军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可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也就是说,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真实的具体的,是与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国家和政党的有机统一。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将爱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在了解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以及国际国内对比的过程中,引导人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和认同,不断提高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从而真正做到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持立足中国和面向世界的统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新时代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正确面对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变化,创新教育理念。具体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民族之间日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7]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新时代条件下,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中国和面向世界的统一,教育人们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第一,立足中国,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基因,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软实力。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高度重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人们的民族情感。一是坚定文化自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感染力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学习和发扬中华文化中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启迪心灵的、能够凝聚社会共识的优秀文化,加深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从而树立文化自信,筑牢人们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二是要引导人民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经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本国文化的热爱程度不断攀升,同时也能够理性地对待西方外来文化。也就是说,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引导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又要引导人们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增强交流互鉴,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第二,面向世界,树立宽广的国际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变革催生新的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休戚与共,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开放、合作、共赢成为新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准则。鉴于此,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教育引导人们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面向世界的开放胸怀。一是引导人们居安思危,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这是面向世界,树立宽广视野的基本前提。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和根本保障,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前提。爱国主义教育要提高人们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认识,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强大合力。同时,还要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前进的道路并不都是坦途,既有危难之处的绝地逢生,又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既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又有困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忧患意识,做到心存忧患、肩扛重担,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贡献力量。二是引导人们超越狭隘的爱国观,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同时,又具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和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国家的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树立宽广的国际视野。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中,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鉴于此,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知行合一,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中创新教育方式。

第一,加强爱国主义理论教育,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就会使一些错误思想乘虚而入,削减人们对国家的情感。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理论教育,重视并引导人们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8]260也就是说,国家的繁荣进步是以民族独立为基本前提的。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引导人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本质、爱国的前提、个体与国家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能够深刻认识到爱国是一种朴实的、自发的情感,更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个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对国家的情感也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彻底摆脱了剥削压迫,赢得独立的民族国家才能为人民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赢得人们的真心拥护与热爱。同时,进行爱国主义理论教育还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明确国家性质与人民地位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与人民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人们爱国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挑战,加强爱国主义理论教育,引导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能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结合起来,能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

第二,重视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培养理性的爱国行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毛泽东曾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9]292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爱国情感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理论教育的引导,还需要实践教育的培育和养成,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将深厚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实践养成,培育理性的爱国行动。一是要加深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就的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爱国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加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就的认知,就是要引导人们了解并全面认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成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而取得的重大成果,进一步提高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要引导人们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出发,脚踏实地的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在进行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过程中还要以相关法律制度为基础,引导人们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科学理性地践行爱国行动。三是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利用重大节日、自然人文景观、多媒体网络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浓厚氛围,提升实践教育效果。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抓住时代契机,在守正和创新的结合中提高教育效果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育人民的爱国情怀。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抓住时代契机,在守正和创新的结合中提高教育效果。

第一,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传统的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以及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重;要重视教学体系的全过程性,坚持从启蒙教育开始,贯通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等教育环节,贯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领域,循序渐进地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和实践生活之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具体而言,一是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理论根基、崇高理想信仰、无比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二是重视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充分运用学校的广播站、公告栏等宣传爱国英雄的光辉事迹,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历程,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此外,要重视运用升国旗、奏国歌以及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学生的家国意识。

第二,善于把握“新时域”和“新场域”,以现代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赋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是重视“新时域”。从国内发展来看,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终于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我国顺利进入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将深沉的爱国情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要引导人们回顾历史,居安思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个人发展前途与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提高人民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要深入开展贴近生活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运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爱国故事,传递爱国声音,激发人民的情感共鸣,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从国际发展局势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增强 ,大国之间的竞争态势逐渐发生转变,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增多,这些新变化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言机遇与挑战共在。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顺应时代变革,引导人民在开放发展的条件下积极融入世界潮流,志存高远,为世界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二是聚焦“新场域”。新时代,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82亿个。[10]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人们社交的“新场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空间“新场域”的优势,使网络空间成为爱国情感的凝聚地。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复杂性也会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为此,在利用“新场域”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还要在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和正能量,营造“风清正气”的网络空间,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三、结语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壮美篇章,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围绕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选择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完善。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人民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热情,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建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