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镇干部政德教育“四化”模式建设探索

2021-03-07伟,袁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政德乡镇干部四化

文 伟,袁 茜

(1.红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2.蒙自第四中学,云南 蒙自 661199)

政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和从政之宝,也是“影响政治生态、社会风气的重要源头”[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和养政德,争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模范。这为领导干部解决好理想信念层面、伦理价值层面和为人做事底线等问题,进而锤炼党性守初心、干事创业担使命提供了根本指引。乡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层级,而乡镇干部则是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和为农民兄弟谋幸福的服务者。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构建乡镇干部政德教育常态化、完整化、多样化和长效化模式,切实提升政德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与实效性,引导乡镇干部成为净化政治生态的执着斗争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探索者、乡村现代化治理的强力推动者,切实发挥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作用,对于进一步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推进乡镇干部政德教育常态化建设

在领导干部中持续开展政德教育,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抓铁有痕的韧劲、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广泛开展扎实有效的干部政德教育,使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党风政风不断好转,党的威信和形象显著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提振。然而,政德作为一种与政治紧密结合的职业道德,本身仍属于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政德观念的培育、政德情感的生成、政德意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既需要“以持续有效的教育体系加以保障”[2],又需要干部个体通过长期艰苦锤炼来促成政德修养的提升。况且,当前乡村社会发生亘古未有的时代性变迁,价值观念的多变与碰撞,“所引发的道德困惑和遭遇困境现象是必然的也是经常的”[3],给乡镇干部政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起常态化的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最崇高、最艰难、最复杂、最不具有稳定性”的政德教育。[4]

所谓“常态化”,既是一个从非正常状态转变为正常的状态并使之可持续化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强调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活动主体参与度、手段方法有效度,突出对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理性把握,实现事态的调整和功能结构改变目标的动态过程。[5]乡镇干部政德教育常态化,就是针对乡镇干部政德教育实际,发挥乡镇干部深化政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构建政德教育理念常态化、教育进程常态化和教育实效考评常态化体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政德教育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和教育者反省提升等长效机制。乡镇党委要树立干部政德教育常态化理念,深刻把握政德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征,坚持把政德教育作为基层干部的铸魂工程来经常抓、长期抓、反复抓,因地制宜地构建生活化的政德教育常态化体系,让乡镇干部接受像空气一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政德教育,并用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符号,精准表达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实质,在春风化雨的“滴灌”中潜移默化沁润心灵,引导他们把错误的思想认识和观念扭转过来,把思想深处的污浊清洗干净,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名利观、政绩关、道德观,增强立政德、讲政德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在面对实际的道德情境时,“具有理智的反应能力,进而解决实际的道德冲突”[6]。要坚持政德培育进程的常态化,紧扣时代脉搏、突出问题导向、立足长远未来,科学设计政德教育的规划、制度、内容等,并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著追求,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扎实推进政德教育,既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又适应持续性要求,有力有效地推进政德思想深入人心、触及灵魂。

2 推进政德教育内容结构完整化建设

政德教育内容结构完整化,是确保政德教育取得明显实效的根本前提。乡镇干部政德教育内容结构完整化主要体现在从增强乡镇干部政治观、权力观和修身观三个维度来构建起政德教育的主导性、主体性和基础性内容,从而教育引导乡镇干部达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目标。

2.1 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灵魂”,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态[7],对干部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起到“定向器”作用。要在干部政德教育中开齐开足马克思主义原典专题学习研讨课,将信仰教育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之中,用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伟大实践例子,全面准确地诠释和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时代意义。在此基础上,督促乡镇干部追根溯源、学习原典,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人民性、崇高性特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具的批判力、解放力与建构力”[8],进一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自觉、情感认同和实践自觉,努力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意志上坚韧不拔、行动上坚定不移”[9],切实坚守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

2.2 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占据着、捍卫着和昭示着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高地、精神圣地和广阔天地”[10]。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继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化简单灌输为互动交流,化传统讲授为新媒体教学,化空洞说教为知情意行一体,营造出学懂弄通做实这一伟大思想的文化生态,引导乡镇干部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上认识和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的理论精髓[11],学习掌握由根本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构成的方法论体系,深切感受到总书记深沉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改革情怀,自觉增强对新思想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将其作为创新开展乡村现代化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指引,全面推进乡村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

2.3 强化“人民公仆”意识教育

公仆意识是掌握公共权力的社会管理者必须树立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是对公仆意识最好的诠释。[12]强化公仆意识是我们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和领导干部职业行为的核心价值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和“民主官仆”的思想,为“人民公仆”意识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土壤[13]。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生发传统文化,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朴素公仆意识和当代价值,注入时代的气息并完成时代的转化,“勃发出新的生命力”[14],成为“超越时空界限、具有永恒价值、彰显时代魅力”的公仆观,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提供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精神基因。其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共同缔造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党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性挖掘和传承地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和充实“公仆意识”教育的地方素材和地方内容,提炼地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运用于乡镇干部政德教育之中,引导他们在熟悉的文化场域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灵魂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升华,从而自觉强化公仆意识,主动发扬“三牛精神”,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再次,“公仆意识”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引导干部积极投身于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之中。要根据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扎实做好“公仆意识”教育知行合一工作,引导乡镇干部把学习党史、强化“公仆意识”同总结经验、汲取智慧、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到农民群众中听意见、办实事、解难题,用一件件惠及群众的实事好事来取信于民,当好人民公仆。

2.4 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教育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15]。只有在干部群体中树牢廉洁自律意识,才能坚守初心使命,自觉同“权力变质、非法占有、蜕化变质”等贪腐现象作斗争。要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家风中所蕴含的廉政教育资源,并进行现代性转化,成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使乡镇干部在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之中,筑牢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思想堤坝。要常态化组织乡镇干部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精神,引导乡镇干部深刻认识反对腐败和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度领会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理论根基、时代特质、基本特征、核心要义[16],尤其是准确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战略目标和反腐倡廉的实践路径、力量依持”[17],全面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改造,切实增强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规矩意识。要切合乡镇干部的现实需求,打造集红色革命故事、纪律作风典故、正面典型、反面典型等内容为一体的警示教育案例库,并针对不同对象整合案例资源,形成剖析报告、警示教育片或举办专题展览,用不同的教育素材开展教育,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教,切实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尤其是灵活运用“同类的腐败”“同岗的腐败”案例来教育干部,实现警示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的“无缝对接”,让警示教育更有贴近感,更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

3 推进政德教育形式载体多样化建设

当前,“微媒体的交互性、实效性、共享性和快捷性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模式”[18],给乡镇干部政德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坚持理论宣讲式、心得体会式和电教观影式等传统政德教育的基础上,基于乡村生活实际,创新和推广体验式、情境式、模拟式政德教育,让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到政德操守缺失的表现及其严重危害,从心底增进对良好政德的认同,坚定不移地推进个人政德修养锤炼。

3.1 政德生活化教育

要贯彻落实“交互主体观”,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交往关系,彻底改变以前教育者居高临下、受教育者可望难即的状态,构建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灵魂之间彼此平等对话的新体系,保证两者共享政德教育的话语权,全面激发受教育者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挚情感,就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政德疑惑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同教育者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中“缔造出意义上的共同世界”[19],进一步深化政德认知、形成政德意志和塑造政德品格。通过政德文化上墙、政德故事上宣传栏、政德桌面上屏保、政德名言警句进办公室等方式,把政德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和环境中,让党员干部无时无刻地接受空气一样的政德文化熏陶,发挥出政德文化的隐性作用,于润物无声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德意识。

3.2 政德体验化教育

要结合乡村实际,创设政德冲突虚拟情境,让干部置身于特定的政德冲突情境并扮演好相应角色,切身体验到该角色工作的酸甜苦辣,感受到该角色所面临的生存处境、生活方式、心理压力和道德境界,以及各种政德场合下干部言行的利害关系,并在政德两难情境下,引导干部“把过去的道德规范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理性的培养推进到更能体现干部自觉性、选择性的道德选择上”[20],筑牢坚守政德的“铜墙铁壁”,实现自我的超越与完善,做出正确的政德判断和选择恰当的政德行为,最终实现政德教育“知行合一”目标。

3.3 政德网络化教育

要注重推进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在开展好线下政德教育活动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虚拟场景、微媒体等技术优势,打造网络政德教育基地,以声光电等方式缔造身临其境感,营造沉浸式体验的立体视听震撼,务必使党员干部在模拟解说员引导下,获得感同身受的现场体验,特别是用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来触动党员干部内心,警醒自己不越“红线”、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构建类别化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政德教育信息精准推送,推动政德教育覆盖面和教育效果几何倍数扩大,切实提升政德教育的覆盖力、渗透力和震撼力。

4 推进政德教育长效化机制建设

乡镇干部政德教育是一个全员性、长期性、基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构建起政德教育长效化机制,才能杜绝出现政德教育虚无缥缈、流于形式现象,确保政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并取得显著实效。

4.1 坚持完善党的领导机制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21]。在推进乡镇干部政德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好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将政治建设贯穿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社会现代化治理之中,凝练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乡镇干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要求,以新思想、新方法来推进乡镇干部政德教育的新架构、新实践。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将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分解到责任人,以有力的举措、严密的制度、严格的考核,全面推动政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乡镇干部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人人深受教育的生动景象。

4.2 坚持完善政德教育考评机制

要在乡镇干部政德教育考评思路创新性、考评标准针对性、考核方法综合性、考核手段现代性与结果运用机制性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进一步厘清量化与质化界限,细化量化考核与质化考核标准,使政德教育考评从“概略瞄准”走向“精确瞄准”,解决好政德教育“难考”问题,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精确化考评目标,真正发挥出考评作为深化政德教育的“指挥棒”作用,推动乡镇干部政德教育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并取得筑牢乡镇干部道德“堤坝”的实效。

4.3 坚持完善干部政德调控机制

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激惩作用、政德教育的感化作用、法律制裁的强制作用、政策导向的引导作用、舆论批评的监督作用,引导乡镇干部接受特定的政德目标与政德规范,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22],进一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善向上、争当模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道德素质、过硬的工作本领投身于乡镇干部政德体系构建和乡村振兴改革之中,努力实现道德之花在乡村绽放和乡村各项事业全面振兴目标。

猜你喜欢

政德乡镇干部四化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谁的头脑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