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在“推普脱贫”中的实践策略探索

2021-03-07周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师范生普通话

周芳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 434000)

1 问题的提出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使命。贫困往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环境处于劣势的结果,而产业结构和就业环境的改善需要教育环境的提升,教育环境的提升则又以个体和区域的发展为前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语言是人力资本的一种。语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贫困地区人们的信息获取、技能学习、教育改善、劳动力流动和产业的升级,从而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教育状况。推广普通话作为提升贫困地区居民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类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既促进学生师范教学技能培养,又对当地普通话水平能力提升和扶贫工作带来积极作用,该文就是针对这一实践活动进行剖析,提出课题研究,探讨师范生在推普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研究师范生在推普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核心问题。当代师范类大学生,一方面是现在就读学校的受教育者,又是未来任教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者的身份,理应成为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生力军,在各类社会实践中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切实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在推普脱贫工作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但是针对目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力度,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程度这些现状,探讨师范生在推普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推普脱贫工作的现状以及具体实践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这都是该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2 “推普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该方案明确提出了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多种形式加强少数民族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培训,同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话推广,解决因语言不通而无法就业创业的问题。笔者着重分析为什么师范生是推普脱贫的主要力量以及师范生在推普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长期以来,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存在的语言交流问题,日益成为精准扶贫的障碍之一。很多群众不会说普通话,甚至不少基层乡镇干部也说不上几句,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扶贫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培训、推送致富信息等活动的开展。而这些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即使外出打工,也会因“语言关”面临应聘难、租房难、学习技术难等问题。师范生利用专业优势,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是双赢的局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积极作用。

2.1.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是师范生从教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广普通话不仅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合格师资的迫切需要。因此师范生参与推广普通话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教态、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可以通过推广普通话实现。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留守儿童在道德情感、生存状况、教育、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师范类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基层,通过所学专业知识推广普通话,给留守儿童带来关爱和帮助,帮助解决留守儿童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方面,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2.2 语言因素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语言文字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繁荣。在国家扶贫脱贫的大方略实施中,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的政策落实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时期,语言因素也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更是一个基础性因素。通过推广普通话提升当地群众的语言沟通能力,进而提升就业能力。师范生推广普通话的一个重要对象是当地的贫困群众,国家语委2017年印发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设定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这对于西部贫困地区来说任重道远。鼓励西部贫困地区师范生回到自己家乡地区推广普通话,贫困地区群众通过学习普通话真正了解国家扶贫政策、创业指导、技术培训、致富信息等,真正实现教育脱贫、文化脱贫。

2.3 助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师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普通话推广问题上仍然存在问题,包括师生普通话语音基础差,思想认识不足,普通话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师范生利用实习实训期间来到贫困地区的中小学,通过担任中小学实习教师的机会,推广普通话,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师生提升普通话水平,助力教育扶贫。

3 师范生在“推普扶贫”中的实践策略

师范生如何在“推普脱贫” 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师范生首先需要自身素质过硬,才能在“推普脱贫”工作中发挥作用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自身专业素质过硬,普通话水平达标的优秀师范生,这类学生才能在推普脱贫攻坚中,发挥主体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教育扶贫。

国内部分高校实行了全科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全科免费师范生教育秉承“从农村中来,回农村中去”的原则,集中解决了面向农村小学的全科师范生生源、农村小学师资、农村孩子就业的三大问题。实行免费师范生制度(还发放生活费),不但为贫困生上大学难这一全国性的难题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极大地减轻了贫困家庭供养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还能吸引一部分优质生源报考,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3.2 师范生在推普脱贫工作中发挥作用,同样需要政府和高校的大力支持

师范生利用寒暑假、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推广普通话工作,需要政府和高校财力和物力支持,目前共青团中央常委高校学生实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推普脱贫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构建语言扶贫志愿者服务制度。可以尝试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和研究生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跟踪滚动式语言志愿者服务。同时依托在线语言服务平台,把面对面服务和远程在线服务相结合,形成立体长效的语言志愿者服务体系。

开发语言文化资源,抓好重点活动。有计划地进行贫困地区语言文化资源的整理、整合、转化和利用,开发贫困地区语言文化产业以及人文旅游,推动贫困地区语言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价值转换。开展与普通话相关的重点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贫困地区民众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比如,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演讲、讲故事等语言活动。

3.3 师范生的“推普脱贫”工作需要高校、贫困地区政府管理部门、当地教育机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师范生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推广普通话活动中,需要当地教育管理机构大力支持和配合。不同地区人们的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环境差异不同,推广普通话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阻碍,包括方言的保护,地方民族保护主义,不允许普通话入侵本民族的语言等,这些都需要各部门联合,使方言和普通话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地区文化经济发展。

外来务工人口较多的城市将外来常住人口纳入本地语言文字工作范围,将普通话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参加扶贫对口支援工作的省市和企业,将推广学习普通话列入援助计划,提高受援地方青壮年与社会交流、自主就业的能力。

该文主要是在结合当前国家推普扶贫攻坚计划大形势下,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深入基层,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对于师范生本身具有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促进综合素质培养;另一方面助力国家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居民提升普通话水平,及时了解国家惠民政策,提升就业技能,摆脱贫困现状。为了发挥好这一积极作用,高校、师范生、当地相关行政部分应形成合力,多管齐下,实现精准扶贫,语言协力,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师范生普通话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