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2021-03-07王桂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培育

王桂凤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湛江 524000)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文素养概述

1.1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实际上是心理学的一个定义,主要就是指评估者结合相应的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一个整体的评价,体现了人对生活质量的情感性和认知性评价,是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心理衡量指标。主观幸福感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观性比较强,因为主观幸福感体现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如果个体的情绪体验是美好的,就会为保持这种美好的体验而不断努力,因此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倾向性是比较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对个体情绪的一个较为长期的测评指标之一,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是有明显的持续性的。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幸福感的增长,消极的情绪就会相应地降低主体的幸福感。实践证明,个体情感体验当中,幸福感的主要来源还是生活的满意度,如果群体当中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情绪都很高涨,那么他们对自身的生活满意度评价通常也是比较高的[1]。

1.2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就是人们道德规则行为的培养与教育,其目的就是促使受教育的对象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按照道德规范履行自身的道德行为。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转变思想观念;其二就是现实行为要与道德规则相符合。改变思想观念实际上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不可测量,很难发现,而且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评价,因此,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如何通常都是结合规范进行判断和评价,从而体现人文素养的实际效果。众所周知,行为通常都是以思想作为基础,行为是思想最直接的表现。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个说法并不是非常的准确,因为行为和思想有时候会产生不一致性。行为上表现出的是帮助别人,但是具体以什么思想为指导,不同的个体其思想的出发点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个体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思想指导,有的个体可能就是普通的利他性思想,也可由存在利己的目的去产生帮助的行为[2]。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培养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在人文素养的思维模式下,人们的幸福观是由自身的价值观决定的,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对幸福的真实感受,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怎样引导大学生度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作出合理的人生规划,就需要大学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有助于幸福教育的开展。

幸福本身就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综合体。幸福本身是一种心理体验,因为感受到幸福从而产生幸福感。从幸福的内在本性来说,幸福又是有其客观性的,幸福是个体对一生需要的满足、人生目标的实现的心理体验,需要和目标的实现本身就是有客观性的,因此,幸福不能脱离客观的幸福生活而存在,另外,幸福的生活不同个体感知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了幸福感知,才能成为一种心理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其实就是幸福教育的开展[3]。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有助于人文素养的增强。

幸福感的培养是人文素养有效性开展的重要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根本需要实际上就是幸福的需要,幸福有着强大的动力性,幸福教育也就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是人文培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幸福感有助于生活化的促进。回归生活是幸福感提升的关键,主要就是指人文培育的内容要与生活中的问题保持一致,要贴近生活,且形式多样,让人文培育存在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幸福感教育有助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幸福感是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评价,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价值判断。所以,幸福感与幸福观息息相关,幸福观教育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幸福感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精神信仰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幸福感的重要表现就是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发展满意度则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同时幸福感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人文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策略和方法

3.1 从不同维度来促进大学生幸福感

3.1.1 自我提升

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首先需要完善自身的人格,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直接决定了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高低。那么从这个方向上看,大学生就需要在学习的课余时间注重健全自身的人格,积极地参加社会上有意义的活动,建立起与社会的联系,在同学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互帮互助,从而提升自己的整体修养。另外,大学生也需要对自我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定位,只有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未来的处事过程中以更加准确的视角来剖析自己,直面未来社会的挑战,心态变得更加的积极就会让幸福感得到提升。大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目标的设定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由此,目标达成的时候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成就感,目标得以达成,幸福指数也会上升。

3.1.2 家庭的支持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构建大学生家庭情感体系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基本条件之一,从父母的角度应该积极去了解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受到挫折和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多去倾听,多加鼓励,让他们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宣泄和排解,大学生得到了家庭的支持,归属感和被爱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幸福感自然也就提升了。

3.1.3 学校的支持

大学的学习生活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所以,学校更加需要营造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园活动,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开设心理健康中心,在学生心态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疏导,成为学生最有力的支持者。作为学生最有力的支持者,学校需要在能力范围内提供尽可能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4]。

3.2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升大学生幸福层次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主人,在大学期间就需要建立这种完备的幸福感价值观,不能停留在对幸福最为表面的基础上,尤其是应该对自我实现的层面多加认识,能够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能力的提升,进而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德育教师的教育意义也在于帮助大学生获得真正的人生目的,引导学生追求有利于促进幸福指数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逐层的提升幸福层级。

3.3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验幸福的生命情感

人文素养对人的幸福感受和心理健康十分的重要,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道德水平的高低。通情达理,人文素质高的人往往能够在事物的认知上获得较为客观的状态,能够遇到事情用最平和的心态来处理。文化修养高有一定知识底蕴的人也能够用更加科学的思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能够正确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对文艺比较爱好的大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幸福感,能够利用哲学的思维参悟生命。当代大学生成长阶段正好处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和家庭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非常丰厚的物质支持,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受挫心理是不健全的,强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完善这种性格的缺陷,在他们人生遇到不好际遇的时候能够利用人文素养带来的收益渡过难关。

4 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人文培育实践策略

从人文培育中能够明显地看出,主要的矛盾就是社会在较高层次人才需求方面对人才的道德修养要求与当下大学生的修养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性。实际上,大学生群体所处的教育层次不同,他们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的高度和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对生活、学习和就业方面的满意度要求也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别的,他们对自身未来的期望值也是不同的。另外,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也有明显的指数型差异。

4.1 高校人文培育的常见问题

(1)人文培育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

部分高校的人文培育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说教式进行人文培育的开展,人文培育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有的教师没有认真的研究,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对于社会的实际问题教师不能有效地进行解释,致使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质疑的心理。

(2)人文培育缺乏针对性。

部分高校教师在人文培育开展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针对性,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教师不能做出合理的解读,对学生的解释回答缺乏说服力。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和本科的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存在矛盾的心理,求职碰壁等问题对其心理影响是比较大的,使得他们的幸福感缺失,消极情绪蔓延,对于人文培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3)人文培育缺乏学校和社会的合力。

高校开展人文培育是需要社会支持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园与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课堂教学也没有与课外教育很好地结合。实际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对于人文培育的重视程度始终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教师和家长更为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看中的是未来的就业发展,但是却忽视了大学生阶段本应是身心培育的重要阶段这个事实,学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幸福感有很大影响的[5]。

4.2 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人文培育实践策略

(1)树立正确实际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人文培育的强化。

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促进沟通的教育模式,避免机械般的说教,结合学生生活进行实例列举,不断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课堂内容一定要与实际相联系,要与时俱进,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尤其是就业问题,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性任务,在课堂教学当中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6]。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大学生人文实践。

高校在针对大学生的人文培育当中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一方面,要严格地按照教育方针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人文培育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结合个性化的特点进行统一要求的明确,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对社会的真善美进行切身的体验,调动青年学生参与人文培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马斯洛层次需求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极其需要获得尊重,同时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也是非常强烈的,高校应该结合此特点有效的进行人文培育的开展,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地主观幸福感。

(3)注重新媒体的有效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是非常突出的,高校应该充分借助于网络,帮助学生营造积极的校园网络氛围,将网络作为人文培育开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学生的需要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学生甄别信息,提升幸福指数。例如,在学校的官方平台上传播正能量的信息,让优秀的校友利用短视频等多媒体平台对学弟学妹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把学校优秀学生的事迹做成视频,在朋友圈等平台进行传播[7]。

5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国家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话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是因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没有提升。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院校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适当的改革,让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到实质的提升,也让大学生对未来的规划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人文培育,首先要注重人文培育的增强,而大学生主观幸福观的培养对于人文培育工作的开展是有很大帮助的,高校人文培育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层次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的进行人文培育的开展,不断增强大学生幸福感。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培育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