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探究
2021-03-07陈云子
陈云子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由于青年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正是青年人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要深刻贯彻和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发挥高校学科和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育人的整体功能,着力抓好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培育和践行,使高校真正成为贯彻、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头雁。
1 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群体判断事务所依据的是非标准,所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可以概括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个精神追求。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着从众性、多样性和功利性等特点,只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才能够直面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和坚实的向心力,才能够抵制各类不良的风险和诱惑,以清醒的头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抵御不良和错误思想的侵蚀,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
2 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我国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2]。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坚持以人为中心思想,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结合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和日常生活需要,推进高校德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必然选择。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坚持意识形态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统一,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切实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创新德育教学的理念,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改进德育教学的方法,拓宽德育教育的实践载体,建构科学化、精准化和系统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培育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高校文化生态,切实提升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水平;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调配合和切磋交流,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量。
3 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确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向,转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思路,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的重要价值。在实践教学中,高校不断整合人文类和社科类等专业研究资源,着力开展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强化理论化、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平台建设,拓宽学习和宣传的力度,真正指导大学生将理论转化和应用于社会实践,使高校切实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教学管理工作的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和良性发展。同时,高校充分依托自身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雄厚的学科优势,深入发掘、宣传和学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思潮,不断凝聚广大师生的共识,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自觉践行,并形成一股清流,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动践行者。
与此同时,高校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普遍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能轻德育”的思想误区,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日常管理工作,对大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方法比较单调、教育机制较为匮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核心价值观教育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高校团委、宣传部、学生处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院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合作,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缺乏有效的衔接沟通,导致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开展得不够深入到位,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合作的能力有待增强;三是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内容较为单调,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方法较为简单,教学载体较为匮乏,忽视了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规范和思想道德等深层次的引导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监督评价机制不合理,组织保障机制有待完备,高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能力有待细化和提升;四是大学生自身对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和主要内容知晓率比较低,而且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关注度也不高,大学生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愿望不够强烈、甚至较为模糊。
4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4.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高校要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大学生德育教学目标和中心任务,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彰显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建立合理完善的德育教学和管理体系。高校要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机制,加强德育制度的强化和建设,严格执行和落实《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纲要》,统筹规划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成立专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导小组,主要承担科研教学、文化宣传、管理服务和考核评价。高校宣传部门、机关党委、各院系行政管理部门、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室和基层党组织要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各尽其能、各司其职,采用多管齐下和齐抓共管方式,共同实现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方案,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德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切实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建设。高校要强化行政教育工作者、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合作,明确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责任和具体分工,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奖惩机制、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考核机制,切实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4.2 强化责任落实,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到实处
新时代,高校要不断提高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认识,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育人的理念,明确核心价值观教学的主要方向,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形式,深刻认清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宏观的角度科学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规律,从微观角度细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制度,完善具体的实践措施,助推相关培养机制的创制和落实[3]。高校要强化行政部门工作人员、院系教辅人员、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对德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其教育任务是指导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社会信念,塑造良好的思想认知,培育优良的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考核评价,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高校综合考核体系,健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考核机制,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估体系,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督导机制,切实将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4.3 整合教育资源,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融入高校教育教学
高校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准确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深刻领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实质,不断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的方法,拓宽教学的渠道,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4],高校要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加大物力财力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不断整合教育的资源,形成整体教育的合力,并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整个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充分彰显行政管理人员的引领和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家长谆谆教诲的启发和开导作用,充分传递社会潜移默化的宣传和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统筹兼顾,充分发挥高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整体效果,切实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和学习生活中,真正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方合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4 优化教育内容,使校园成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新时代,高校要严格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状况,积极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优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科学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强教育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实现核心价值观教学目标和教育任务的有机统一,切实保证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高校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与大学通识教育结合,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文社科专业课堂教学,采用新媒体教学的形式,将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融入教学活动,优化课程的总体设置,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将单纯枯燥的理论阐述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和具象化,方便大学生领会精神内涵、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提高大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践行能力[5]。高校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教育资源,丰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素材,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故事和优秀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和践行能力,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4.5 拓宽实践载体,切实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要坚持以文化育人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内涵,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法,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载体,优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传渠道,切实推进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实现新突破。高校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各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化核心价值观平台建设,开设热点新闻、理论研究、政策解读、在线访谈、学习资料、强国论坛、媒体访谈、宣传思想干部论坛等栏目,旗帜鲜明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思潮;高校可以运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博客、手机报、学习强国、校园电子信息屏等网络媒介,强化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先进思想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补足大学生的精神之钙,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宣讲、时事政治报告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等教育活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引导大学生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道德讲堂、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凝聚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和经典事迹的正面教育和感染作用,切实繁荣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行,努力营造文明健康、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6]。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整合教育的资源,丰富教育的精神实质,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拓宽教育的实践载体,切实将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融入高校教学过程中,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随者、宣传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