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研究
2021-03-07尹铂淳
尹铂淳
雷 野
长沙学院
【提 要】名名复合词的语言经济性强、抽象程度高,凝结着语言生成者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操作,研究价值高。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动因有语境的支持、知识结构的推助、概念化手段的支撑、语言经济性原则的遵循、语用目的之实现;类型有单次、复合以及复杂转喻,此外它们还存在诸多次类;该类结构使语言经济性增强、象似性减弱、非直陈程度升高、语用功能更丰富以及哲学意义更浓。
1.引言
一般认为,相比直陈表达,名名复合词能更好展现语言生成者的知识结构、文化模式以及概念化机制,更具研究价值,以下拟结合实例对比进行阐释。
1.1 英语名名复合词的已有成果述评
Lees(1962)主张,复合词或短语是从句子的底层结构经过转换处理形成的,如girlfriend(女友)是由从句the friend who is a girl转换而来。该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因复合词各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复杂,故此解释同样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egghead(有学识的人),其并不由从句转换而来,即上述学说并不能用以很好解释非字面义复合词的生成。Langacker(2008)指出,英语名名复合词由多个成分概念结构整合而来。基于此,Fauconnier(1998)进一步提出概念整合理论,进一步发展了Langacker(2008)关于英语复合词的研究方法。刘正光(2003)在此基础上发现,英语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建构机制为概念整合。王文斌(2005)考察英语名名复合词诸成分间的句法关系,并指出,构型相同的结构并不意味着其拥有一致的句法关系。周先武(2014)基于语义框架理论,考察英语名名复合词的语义意合性,并发现,英语名名复合词的意合途径有以下几种类型:谓词删除、动词名词化、介词删除、隐喻化、转喻化与隐转喻化。
英语名名复合词的已有研究成果维度多元、主题丰富、成绩显赫。它们主要从语义、句法层面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遗憾的是未从体认视角系统关注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的转喻机制。本研究拟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在形式单位概念框架和概念转喻理论的指导下,尝试对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动因、类型和结果进行探究。
1.2 理论工具:形式单位概念框架和概念转喻
20世纪80年代,Fillmore(1985:222-254)提出了用以探究动词配价和语言理解的框架语义学,该理论为词汇语义研究打开了认知入口。在此基础上,廖光蓉(2016)提出了形式单位概念框架,并将其定义为:形式单位概念框架是以最初的理性概念意义为起点的知识系统,初始义是框架里的中心元素,以该初始义为起点,在框架内辐射式扩展、链条式延伸,最终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概念元素便聚集在这个初始义周围。这就是初始义即框架中心的含义。框架里的元素包括事物和事件概念、命题与范畴,还包括形式单位的语音和书写形式、语法功能、附加色彩等,附加色彩包括情感、语体和象征色彩。关于它们的概念(包括命题)本身又是一个框架。框架里的元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激活(尹铂淳、廖光蓉2020)。
Lakoff&Johnson(2003:10)指出,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允许我们使用一个事物去指代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Langacker(2005:183)认为,转喻的理据为凸显原则,并指出,认知上凸显的实体被称为认知参照点。而后,他将转喻定义为一种参照点现象,即为一个实体通过参照点和目标的认知操作建立与另一实体间的关系之过程。廖光蓉、陈靖(2015)进一步指出,概念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基于事物概念或事件概念组成部分的相关性或邻近性、或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或人的主观注意,在同一个事物概念或事件概念矩阵中,通过凸显部分元素或整个事物或事件概念,为进入另一部分概念或另一个事物或事件概念提供心理入口。廖光蓉基于发生次数,将转喻分为简单转喻(一次)、复合转喻(连续两次)和复杂转喻(连续两次以上)。
2.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动因
在对一个事物或事件概念进行形式表征时,不同的转喻动因会致使语言生成者选择不同的概念化焦点,调用不同的知识结构或文化模式,选用不同的转喻类型,生成不同的形式表征。研究发现,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五条,具体阐述如下:
2.1 语境的支持
语境是交际双方所处的语言或非语言环境。上下文可称作语境,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行为也可以称之为语境,甚至一些在交际过程中作为背景出现的花草树木和建筑也能称之为语境。总之,语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辐射面较大。交际需考虑信息的透明度,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但与此同时,还要遵循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即输出的内容不能一味追求精准,要避免过度精准导致的冗长繁琐。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语境就显得弥足珍贵。为了同时保障语言经济性和精准性,需要语境的支持。交际受体在接收到残缺信息后,通过语境对上述信息残缺部分进行“完形”修补,从而保障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名名复合词是转喻的结果,经常会隐略不少成分。这时倘若缺少语境的有力支持,交际双方恐会陷入交际障碍之中,交际受体很可能无法接收到英语名名复合词所承载的准确信息,如bubble economy(泡沫经济)。
The other is a bubble economy,characterized by excessive lending,over investmentand overvalued share and house prices.(另外一个是泡沫经济,表现为过度借贷、过度投资和过高的股价和房价)(《有道词典》)。
bubble economy中的bubble不指代泡沫,而是另有所指。基于上述语境,能得知bubble指脆弱、随时可能崩塌这样一种状态,即只有拥有语境的强有力支持,语言接收者才可能准确定位语言生成者欲表达的信息。可见,语境的支持是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发生转喻的重要动因之一。
2.2 知识结构的推助
Langacker(1993)认为,侧显(profile)是基底(base)中的“认知浮现物”,它在人们认知过程中比较凸显,比较容易受到注意,基底则是我们理解或生成侧显的基础。换言之,倘若语言生成者缺少相关知识结构,即便其拥有丰富、多样概念化手段和一定的语境,也很难对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进行转喻操作。如bubble economy(泡沫经济),倘若缺乏关于BUBBLE(泡沫)的相关知识结构(“易破碎、脆弱”等),语言生成者就不能以“泡沫”去转喻“易破碎、脆弱”。正是由于语言生成者拥有关于“泡沫”的知识结构并将其作为源域,才会产生bubble economy这样的名名复合词。可见,知识结构的推助是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重要动因之一。
2.3 概念化手段的支撑
概念化是一个将概念语符化的认知过程,概念化手段有直陈和非直陈两种类型。直陈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化手段,其在常识和默认范围内会造成形式与概念的同构,这种同构是相对的,并非绝对。非直陈也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化手段,其在常识和默认范围内会造成形式与概念解构,即形式与概念极不对等。非直陈包括了转喻、隐喻、隐转喻杂合、整合等次类型(尹铂淳2020)。
语境是背景支撑,知识结构是概念来源,那么概念化就是结合二者开展的具体认知操作。即便有一定语境和相关知识结构的支撑,但语言生成者倘若缺乏足够丰富复杂的概念化手段,也很难对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进行转喻操作。如bubble economy(泡沫经济),倘若语言生成者缺乏转喻这种概念化手段,其便不可能将事物概念“易破碎、脆弱的经济”中的限定成分转喻为“泡沫”。因此有操作,也必须先有内容。可见,非直陈概念化手段的支撑是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重要动因之一。
2.4 语言经济性原则的遵循
Zipf(1950)基于数理统计法,重点研究了词频与词长间关系,他发现,词长与词频是成反比的,即较精炼的词很明显比较长的词更受人们欢迎。基于此,他提出了一条用以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原则,即省力原则——以最小代价收获最大收益。省力原则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因素,如代步工具、挖掘机、手机的发明,人类的进步都与省力原则有着较大关联。Evans&Green(2006)指出,语言经济性原则指以最小认知努力,收到最多信息。换言之,这要求我们在交际过程中,要以一个简短的语符去表征一个概念结构,而非以一个冗长繁杂的语符。
名名复合词是高度抽象的产物,遵循语言经济性原则是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重要动因之一,如: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机父母)的直陈表达为parentswho alwaysmonitor their children(时刻监控自己孩子的父母),显然前者的语言经济性要强于后者,即在语言经济性原则的指导下,语言生成者会以更精简的helicopter(直升机)去转喻概念化限定成分概念。
2.5 语用目的之实现
除了上述几类动因,实现语言生成者的语用目的也是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主要动因之一。语用目的包括了追求夸张、庄重、粗俗、委婉、嘲讽、标新立异、风趣幽默等。名名复合词不光能有效反映语言生成者的知识结构、文化模式和概念化方式,还能有效折射出语言生成者的语用目的。不同的语用目的会致使语言生成者输出不同的名名复合词,即以不同的视角去概念化一个事物或事件经验。如语言生成者为了标榜自己的语言创造力或展现自己标新立异的个性,会以pot belly(壶肚子)去表征事物概念“大且圆润肚子”,即以pot(壶)去转喻big and mellow(大且圆润)。可见,语言生成者语用目的之实现是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重要动因之一。
3.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类型
定中式N1N2复合词中两个名词间的逻辑关系为N1修饰和限定N2。一般来说用以修饰和限定N2的N1表征的并非是一个事物概念框架,而是一个事件概念框架,之所以最终能以一个事物概念框架去修饰和限定,是因为原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发生了转喻。转喻的类型有哪些,值得深究。下文将对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类型进行详述,探析究竟发生了哪些类型的转喻,这些大类还能细分为哪些次类。
基于转喻发生的次数,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可分为单次、复合以及复杂转喻,转喻发生的次数越多,一般来说形式单位的非直陈程度越高,象似性就越弱,语言经济性就越强。
3.1 单次转喻
3.1.1 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元素代其它元素
(1)施事代施事+行为
Reuben sandwich(鲁宾三明治)中的Reuben(鲁宾)表征的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Reubenmakes dish(鲁宾制作菜)。于该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存在施事Reuben、行为make(制作)、受事dish(菜)等元素。依靠框架,凸显施事Reuben,隐略行为,凸显的方式为转喻,即以施事代施事+行为。汉语中存在类似的结构,如“东坡肉”,但二者还是存在细微差别,“肉”为菜的原料,而sandwich(三明治)为菜的类属。因此,sandwich的语义透明度要略高于“东坡肉”。
(2)受事代行为+受事
concert hall(音乐会大厅)中的concert(音乐会)表征的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some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hold a concert(某人或某机构举办音乐会)。于该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存在施事some people or organizations(某人或某机构)、行为hold(举办)、受事concert(音乐会)等元素。依靠框架,凸显受事concert,隐略行为,凸显的方式为转喻,即以受事代行为+受事。汉语中存在类似的结构,如“音乐会大厅”和“音乐厅”。
(3)工具代行为+工具
brick house(砖房)中的brick(砖)表征的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some people build a house(某人用砖建房子)。于该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存在施事some people(某人)、行为build(建造)、受事house(房子)、工具brick(砖)等元素。依靠框架,凸显工具brick,隐略行为,凸显的方式为转喻,即以工具代行为+工具。汉语中存在类似的结构,如“砖房”“茅草房”“木房”等。
(4)场所代行为+场所
Yorkshire pudding(约克郡布丁)中的专有名词Yorkshire(约克郡)表征的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some peoplemake a pudding in yorkshire(某人在约克郡做了道布丁)。于该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存在施事some people(某人)、行为make(制作)、受事pudding(布丁)、场所Yorkshire(约克郡)等元素。依靠框架,凸显场所yorkshire,隐略行为,凸显的方式为转喻,即以场所代行为+场所。汉语中存在类似的结构,如“邵阳米粉”“长沙香干”“北京烤鸭”。
(5)时间代行为+时间
星期天在英国人看来是休息日,主妇除外,劳累了一周的男人们在星期天期待着他们勤劳的夫人制作出一顿丰盛的午宴,即Sunday roast(周日烤肉)。sunday roast中的sunday(周日)表征的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some peoplemake a roast in sunday(某人在周日做烤肉)。在该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存在施事some people(某人)、行为make(制作)、受事roast(烤肉)、时间sunday(周日)等元素。依靠框架,凸显时间sunday,隐略行为,凸显的方式为转喻,即以时间代行为+时间。因文化不同,汉语没有“周日烤肉”这样的表达,但也存在类似的结构,如“春酒”(春天酿制的酒)。
3.1.2 领有事件概念框架中的领主代所属
pot belly(壶肚子)指代大肚子。pot表征了事物概念框架“壶”,但pot belly显然并非表征的是“壶肚子”,可见,该表达的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较不对应。于领有事件概念框架pot possesses big andmellow中(壶领有属性“大”和“圆润”),领主为pot(壶),所属为big(大)和mellow(圆润)。依靠框架,凸显领主,隐略所属,凸显方式为转喻,即以领主代所属。汉语中以“奶茶肚”表征事物概念“大且圆润的肚子”。于事物概念框架“大且圆润的肚子”中,存在类属“肚”、外观“大且圆润”、外观产生的原因“常喝奶茶”等元素。依靠框架,凸显外观产生的原因,隐略外观,凸显的方式为转喻,即以外观产生的原因代外观;接着,再以“奶茶”代“常喝奶茶”(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常喝奶茶”中的受事代行为+受事,即为转喻),生成“奶茶肚”。基于不同的经验基础,即不同的外观产生原因,还存在“啤酒肚”“雪碧肚”等类似定中式名名复合词。因发生转喻次数的不一致,故相较于汉语的“奶茶肚”“啤酒肚”“雪碧肚”等形式表征,pot belly的非直陈程度要弱一些,且它们的概念化切入点(汉语的从外观产生的原因入手,英语的则从领主和所属着手)以及原料(英语的为“壶”,汉语的为“各种可能导致肥胖的饮品”)都不一样。
一个黑社会组织,之所以能够作恶近20年,得益于背后的“保护伞”——无为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原副庭长吴业平。据周帮海供述,吴业平有“能量”。七年前,周帮海的马仔吴克任犯下两起寻衅滋事、两起故意伤害案件,他向吴业平送上2万元并请求轻判。在“吴庭长”的操纵下,身负四起情节严重案件的吴克任,仅被判处缓刑二年。连吴业平自己都说:“像这样的案子判缓刑,在法院还从来没有过。”
3.1.3 存现事件概念框架中的存现物代存现+存现物
rubbish bin(垃圾桶)指代存放垃圾的桶。中心成分bin(桶)表征了事物概念框架“桶”,未经历转喻。限定成分rubbish(垃圾)经历了一次转喻:以存现事件概念框架“(某处)存放垃圾”中的存现物“垃圾”代存现+存现物。汉语中也存在“垃圾箱/桶”这样的表达,概念化过程和rubbish bin相同。
3.2 复合转喻
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机父母)指代那些监控自己子女的父母。helicopter(直升机)经历了复合转喻:先以helicopter代monitor somebody(监控某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monitor somebody中的工具helicopter代行为monitor+受事sombody);再以people(某人)代children(子女),方式为转喻(范畴代其成员)。汉语中也存在“直升机父母”这样的表达,且意义、概念化手段等皆一致。
vampire time(吸血鬼时间)指夜间游走于夜店而白天睡觉的时间。vampire(吸血鬼)经历了复合转喻:先以vampire代comes out at nights and sleeps all day(晚上外出,白天睡觉)(行为事件概念框架vampire comes out at nights and sleeps all day中的施事vampire代行为come out and sleep+时间at nights and all day);再以comes out(外出)代hang out in clubs(游走于夜店)(行为事件概念框架come out中的行为代其行为的目的),方式为转喻。汉语暂时不存在准确的、用以表征事物概念“夜间游走于夜店而白天睡觉的时间”的表达,但限定成分发生复合转喻的存在不少。以如“春酒”(春天酿制的酒)为例,先以“春”代“春天”(形式单位的部分代整体),再代“春天酿制”(行为事件概念框架“春天酿制”中的行为时间“春天”代时间“春天”+行为“酿制”)。
3.3 复杂转喻
bus boy远非其字面意义“公交车男孩”,且限定成分bus更是经历了复杂转喻。bus boy中的bus经历了一次形式单位转喻,即以bus代omnibus(形式单位的部分代整体)。omnibus表征的为状态事件概念框架many(多项),首先以其代many trifles in a restaurant(餐馆的多项杂事)(事物概念框架内的部分元素代整个框架),再代take on many trifles in a restaurant(承担餐馆的多项杂事)(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的受事代行为+受事)。可见,限定成分bus经历了复杂转喻(三次转喻)。此外,中心成分boy(男孩)也经历了一次转喻,即以boy(男孩)代waiter(男服务员)(范畴成员代该范畴)。相较于前几种转喻类型,复杂转喻的非直陈程度最高。汉语一般以“男勤杂”去表征事物概念框架“负责餐馆多项杂事的男服务员”。中心成分“勤杂”经历了复杂转喻:先以“勤”和“杂”分别代“后勤”和“杂务”(形式单位的部分代整体),再以“后勤和杂务”代“负责后勤和杂物”(行为事件概念框架“负责后勤和杂物”中的受事代行为+受事),再代“负责后勤和杂物的服务员”(事物概念的限定成分代整体)。显然“男勤杂”与bus boy有所不同,前者的中心成分经历了复杂转喻,而后者不光中心成分经历了转喻,限定成分还经历了复杂转喻。
综上,基于转喻发生的次数,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类型主要有单次、复合以及复杂转喻,其中单次转喻还存在诸多次类,如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元素代其它元素、领有事件概念框架中的领主代所属、存现事件概念框架中的存现物代存现+存现物等。总之,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工作机制较复杂,类型较丰富,且这些类型差异较显著。
4.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结果
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五点:语言的经济性增强、象似性减弱、非直陈程度升高、语用功能更丰富以及哲学意义更浓,具体阐释如下:
4.1 语言的经济性增强
4.2 象似性减弱
象似性强弱可归结为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的对应程度,若二者越对应则象似性越强,若二者越不对应则象似性越弱。经历了转喻的语言单位的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的对应程度降低,即象似性减弱,如bus boy(字面义为“公交车男孩”)的限定成分bus表征的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take on many trifles in a restaurant(承担餐馆的多项杂事),显然,形式和内容的对应度是极低的,即经历了转喻后bus boy中的bus的象似性减弱了。
4.3 非直陈程度升高
经历转喻、隐喻等认知操作次数越多,形式与概念内容就越不对等,该语言单位的非直陈程度也就越高。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中的限定成分在经历了转喻后,非直陈程度会升高,且不同的转喻类型能导致非直陈不同程度的升高。因经历的转喻次数越多,形式单位的非直陈程度就越高,故三种转喻模式中,经历了单次转喻的形式单位的非直陈程度升高幅度最小,复合转喻次之,经历了复杂转喻的形式单位的非直陈程度升高幅度最大。
4.4 语用功能更丰富
语用功能指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形式单位表现出来的言语附加效果(包括艺术、情感色彩等),它与语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倘若语境不同,同一形式单位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中的限定成分在经历了转喻后语用功能会更丰富,如pot belly中的pot在经历了转喻后,其语用功能会较其直陈形式表征big and mellow更丰富,如增添了语用功能“致使表达更精简”“展现语言生成者标新立异的个性”“展现语言生成者风趣幽默的个性”等。
4.5 哲学意义更浓
哲学主要关注存在(世界、物质、感性)与思维(人、理性、语言)间之关系(王寅2014)。本文以语言作为入口,尝试通过语言分析来探讨这一哲学问题。内容包括人们怎样使用语言去指称客观世界,语言与世界是否具有同构性,命题如何用以表征事实。哲学意义就是哲学理据,指某些事物和事件存在着哲学维度的解释以及理据。名名复合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与概念内容不对应,且这种不对应还存在等级差异。这样的不对应并非独此一家,而是充斥着整个语言和非语言世界,这一现象的哲学意义浓厚,值得深入思考。
世间万事万物彼此具备一定相似性,如人生和旅程、爱情和糖果、争论和战争等。语言世界与非语言世界比较相似,具有一定同构性。在语言世界中,语言形式几乎都难以与其概念内容完全一致。这样的不对应、不一致同样反映于非语言世界。如在植物界中,为了保护自己,一些植物练就了一身高超的伪装术,如将自己的外表伪装得十分普通,甚至难吃,用以逃脱被某些动物吞食的厄运;有些植物外表看似恐怖,实则是虚晃一枪,旨在用来吓唬可能危及自己生命安全的动物;有些植物外表形似昆虫,实则用以吸引别的昆虫前来授粉。古诗中也存在这样事例。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说明表面上喝醉的人看重的是酒的醇香之美,实则是陶醉于山水之美,乃至更为广博之美。综上可见,外显形式往往与真实内容不太一致,不太对应。
总之,“形式与内容不对应”不光广泛存在于语言世界,还集中反映于非语言世界。由此引发系列思考:世间万事万物的繁衍生息是否受制于一套抽象的运作机制?如果有,那么究竟是谁制定了这一套运作机制?且这套机制又是谁在掌控,谁在执行,他是如何执行的?这些哲学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5.结语
本文在已有成果基础上,于形式单位概念框架和概念转喻理论的指导下,对英语定中式名名复合词限定成分转喻的动因、类型和结果进行了探究。未来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
1)同一个概念存在诸多英汉转喻表达,那么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形式层面的共性和差异背后所蕴含的心理与文化动因又有哪些。
2)对名名复合词生成机制的深入剖析是否有助于人工智能的研发。如果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在哪,怎么让研究成果精准对接人工智能领域。这是接下来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