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运河古镇孟河的文化基因特质传承

2021-03-07李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孟河医派大运河

李燕

(常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江苏常州 213000)

文化代表着一个城镇的底蕴,彰显着一个城镇的灵魂,文化的历史延续和基因传承是一个城镇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的根本所在。

大运河常州段沿线城镇发展历史悠久,这些运河古镇以常州市为核心,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是古代筑城卫戍与水利技术融合的重要典范,在经济形态、历史地位、人文风貌等方面各具特色,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载体,也是大运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运河古镇的历史文化基因特质,通过文化的内涵来引领运河古镇的经济、社会繁荣,推动运河古镇的全新发展。

1 运河古镇孟河的文化特色

孟河位于常州的西北隅,据《江苏通志》载:“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运河在(常州)府南,自望亭入无锡县界,流经郡治西北,抵达奔牛镇,达到孟河,行百七十里。吴夫差凿。”春秋时期吴楚征战,旱路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车子运输粮草兵马等也容量有限,吴王为了扭转局面,利用吴国地区水网密布的优势,把河与河之间连起来,形成一道运兵运粮的水路,即江南运河[1]。运河经苏州、无锡直达常州的奔牛镇,因奔牛地区地形高亢,遂以孟渎(即老孟河河道)为出江口,直通长江,孟渎也成为当时南接江南运河、北达长江的唯一干流。大运河的开凿,使得孟河地区成为吴军的重要军事基地和发展基地,带来了孟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富庶的经济又推动了学术、教育、文化的发展,对整个吴地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纵观数千年来孟河的发展历程,运河带来的南北经济、文化的交融,促进了孟河文化史上两大高峰的形成。

流淌不息的运河水,哺育着孟河镇的乡民,养育了孟河人吴侬软语的乡音和包容开拓的坚韧性格,也吸引着无数人才豪杰前来定居。战国时期,分封江东的楚国春申君黄歇曾到孟河地区游历读书,并建立书院传播楚地文化,促进了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带来了孟河文化的新发展。

西晋永嘉之乱,淮阴令萧整率兰陵县(今山东枣庄东南)的族人沿着运河南下,避难落户于武进的东城里一带(今孟河镇万绥地区)。萧氏家族以南兰陵为基点,繁衍昌盛、人才辈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据学者统计,南北朝时期南兰陵萧氏共出了包括齐、梁开国皇帝在内的十五位皇帝,其后裔中有三十多位官居宰相,还产生了很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齐梁统治者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不仅自己爱好文学、艺术,给当时的人们树立了榜样,而且还实行比较开明宽松的统治政策,允许各种思想的存在。在这样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中,人们思想解放、全面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名人大家,并流传下来一大批传世名作,为之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以来,孟河地区人文蔚起,明清相继,清代孟河再次造就了常州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期。孟河先贤们在经学、文学、绘画、医学、方志、乐律等多方面都有所建树,并在中国医学领域开创了以孟河命名的流派——常州孟河医派,赢得了“吾吴医学之盛,甲子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的历史美名[2]。

2 运河古镇孟河的文化基因溯源

悠悠流淌的大运河,作为孟河古镇的生命之源,记录着孟河古镇的悠久历史和城镇变迁,促成了人工运河古镇与其他自然滨水古镇的不同的文化基因特质。齐梁两朝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新辉煌,也带来了孟河文化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齐梁文化的辉煌,离不开孟河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离不开大运河带来的各种优势。大运河的便利交通促进了南北方各地的交流与融合,也为历史上几次重大的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西晋永嘉之乱,孟河镇作为齐梁萧氏家族的迁徙地,亦是萧氏家族的兴盛之地。萧氏家族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内涵丰富的多彩文化,为齐梁两朝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和人文基础。齐梁两朝政局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齐梁文化的繁盛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齐梁统治者推崇的思想的解放、文学的自觉、文化的求变创新与和谐,则为齐梁文化的繁盛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基础[3]。

齐梁时期的文人学者们博采众长,在总结和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又通过“新”“变”推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在经学、文学、佛学、绘画、书法、史学、文论、评论、医学等各个方面都成就斐然,带来了孟河乃至常州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使得齐梁文化成为汉文化向唐文化过渡的桥梁,对后世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齐梁文化开创了“文学的自觉”的时代,推动这个时期的文学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为之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齐梁文化多彩丰呈,成就斐然: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永明体”和“宫体诗”两个诗派;在骈文写作方面,达到了六朝骈体的高峰,被后人赞誉为“一代文学”;在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方面,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品;在哲学思想方面,出现了重要的哲学力作《神灭论》;搜集编撰的《昭明文选》《玉台新咏》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学选本,流传至今。

不仅如此,为了调和儒、释、道三教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三者之间可以交相辉映,梁武帝萧衍全力推动佛教的本土化,并在前人不断探索的基础之上,提出“三教同源说”,与在常州茅山隐居的陶弘景倡导的“释、道双修”相互呼应,并全力推广,实现了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圆通,平息了教派之争,促进了影响深远的中华和谐文化的形成,极大地丰富了齐梁文化的内涵,带来了齐梁文化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特色。

3 运河古镇孟河的文化基因延续

运河与古镇形成的特殊聚落关系以及多样化的水利、水运遗产,带来孟河地区经济的富庶,而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又推动了孟河地区社会文化的兴盛,促进了运河古镇特殊的文化基因延续。到了清代,享誉全国的常州五大学派,带来了常州文化发展的又一次高峰,也助推孟河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孟河恽氏的杰出代表恽南田,对传统“没骨”画法加以继承和发展,创造性的发扬了“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开创常州画派,为中国画的振兴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孟河恽氏传人恽敬作为常州学派的中流砥柱,以其广博的学识、广大的胸襟,追求文学的通融性、包容性和经世致用的实用性,为常州学派以及常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孟河为名的医学流派,使得孟河地区美名远扬,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求医者成千上万。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他们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在医理上深入探讨,学术流派与思想逐渐形成,孟河医派达到了鼎盛。最具代表性的医家有费氏费伯雄、费兰泉,马氏马省三、马文植、马日初、马仲清,巢氏的巢沛山、巢崇山等。光绪六年(1880),孟河名医马培之应诏启程进京为慈禧太后治疗,疗效显著,获得慈禧亲赞“外来医生以马文植最著”,并御赐“务存精要”和“福”等匾额褒奖,使得孟河医派的名声也逐渐传扬开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小小的孟河镇医名远扬,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求医者络绎不绝,两朝帝师翁同龢、军政重臣左宗棠、江南大营主帅向荣等都曾向孟河医者求治,孟河医派可谓盛极一时。孟河医派影响深远,而且至今不衰,现代许多著名中医学家都是孟河医派弟子[4]。

孟河医派前后跨越两三个世纪,其影响从晚清、民国直至现今。孟河医派的名医们继承和发展了齐梁文化的精髓,他们精专博通,十分重视全科意识和技能,师古而不拘泥,从临诊实际出发,兼容并包,博采古今学术之精华,不拘门户、互相学习、中西兼容,辩证施治,达到了神奇的境界,名扬天下。孟河医派名家余听鸿即言:“所以习外科者,不可不习内科也。”费伯雄坚持“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于规矩”,丁甘仁认为:“医为仁术,择善而从,不分畛域。”清代医界温病学派和伤寒学派之争尤盛,孟河医派的医者们坚持兼容并包和开拓创新,不拘一格融合温病和伤寒学的治疗精髓,在临床治疗中把两种学说融会贯通,取得良好疗效,被编入现代中医药学教科书中,标志着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如此,孟河医派的医者们还致力于改变培养中医教育师承家传的传统单一方式,努力探求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1916年,孟河名医丁甘仁在上海创建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开创了近代中医教育的新形式,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如今孟河医派的弟子仍活跃在医学界的各个领域,并取得巨大成就,为中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是延续与不断发展的,是推动运河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运河古镇孟河文化在总结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通过“新”“变”推进了孟河文化的全新发展,形成了孟河文化兼融并包、精专博通、开拓创新等特有的基因特质,成为孟河文化的精髓,散发着运河古镇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孟河文化的基因特质也不断与时代相结合,赋予了更多更新的时代内涵,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孟河地区以及常州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现代的常州人,不仅把兼融并包、精专博通、开拓创新精神作为一种信念及社会责任,既促进自身的发展,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实业之父”盛宣怀、工商业巨子刘国钧,常州总在不断创作“中国第一”;从“改革明星城市”到“工业明星城市”,常州通过产业集群模式实现了工业化发展的“苏南模式”;从“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国光1937科技文化创意园”到“天虹大明1921 创意园”,常州打造了运河工商业遗存保护的“常州经验”,兼融并包、精专博通、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孟河精神,成为常州人民不断进步的号角。

4 运河古镇孟河的文化基因传承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承载着千年绵延不绝的文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名片。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作出重要的指示和批示,要求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契机,深入挖掘运河古镇的历史文化基因特质,通过文化的内涵来引领运河古镇的经济、社会繁荣,推动运河古镇的全新发展。

在新时代,孟河地区延续千年的兼融并包、精专博通、开拓创新的文化基因特质,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运河古镇已经不仅仅是为原住民提供生活居住的场所,更是作为一个窗口和平台,吸引更多的外来人群类型植入该区域,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千年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为古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文旅融合的重大背景之下,以文为魂,开发孟河古镇精品旅游线路,构建运河特色古镇,成为孟河古镇文化发展和腾飞的新契机[6]。

孟河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孟河大批成就显著的政治名人、文化学者及名医名师,为推动孟河、常州,以及整个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孟河老街为载体,改造提升沿线的古建筑遗存,并保护改造孟河古镇的名人故居及重要商埠、工业场地等历史文化遗存,将之串联成历史文化街区,实现运河沿线人文与生态、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充分彰显孟河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文化符号是一个城镇文化的总结,也是一个城镇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孟河古镇特有的镇防一体、城河一体的江南古镇筑城卫戍格局,打造孟河古镇专有的文化符号。孟河古镇特有的集生产、生活和军事防御为一体的江南运河古镇格局,造就了孟河古镇丰富的多层级的空间结构,也是吴文化彰显的生动代表。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修补孟河古镇肌理,再造水系,复构商街,打造以聚落形态与自然要素为特色的江南运河古镇这一文化符号,助推孟河古镇的全新发展。

此外,定期举办具有孟河特色的节庆、庙会等活动,实行“文化活化+主动式展览+互动体验”,把运河文化内涵和运河文化元素融入孟河古镇文旅开发全过程,让运河文化活起来,构建运河特色古镇,推动孟河古镇文化的传承与新腾飞。

大运河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亦是流动的特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孟河古镇的文化基因特质,发挥运河古镇的优势,将孟河古镇的历史、文化、产业等各类资源串联整合,实现运河古城镇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推进运河古镇的全新发展。

猜你喜欢

孟河医派大运河
从学术传承角度探讨孟河费氏流派对湿证的认识和发展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大运河,行走山东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孟河医派三大家及传人档案追踪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