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北京农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提升途径探索
——以北京农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为例

2021-03-07廉文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学院记者团素养

廉文文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 “学校教育, 育人为本, 学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高校新闻媒体是高校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和思想教育园地, 大学生记者队伍是高等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全媒体的发展模式提升了媒体宣传力度和覆盖面,已经成为时下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的高低将影响学校新闻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全媒体环境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是当前高校新闻宣传报道面临的现实问题。

北京农学院是一所市属农业院校,文科类专业仅有社工、法律和经济管理学院的个别专业,学生没有统一的大学语文课程,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提升的外部条件稍显薄弱,但是,从学校校报副刊的积极踊跃、学校官方微信文艺文章的火爆阅读、学生文艺社团的茁壮成长,说明北京农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牢固,实现途径也已凸显出来,学校通过搭建平台,梳理归类,对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提升途径进行了探索。

1 飞速发展的“全媒体”与“重农轻文”的现状之间的矛盾

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全媒体,媒体二字前的定语层出不穷,简单说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主要是针对信息传播方式而言,传统媒体主要指报纸、杂志、宣传标语等在互联网、电子化到来之前的传播媒介。新媒体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数字化新技术演变出来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传播载体,其代表特点是信息产出者和阅读者更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信息内容更是海量性,传播领域更为个性化与社群化。自媒体,即信息社会中的每个人在获得资讯后,对事物做出判断,采用新技术信息载体,传播非“统一的声音”,达到“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融媒体,算是一种信息共享,依据媒介属性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打破新旧媒体的壁垒和“界限”,实现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简言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体现在传播手段上,自媒体的特点在于发布信息者的身份,而全媒体是打破所有媒介平台的屏障,实现信息共享。全媒体的环境中,各具传播特点的媒体打破了传统传播活动的单一传播模式,针对实际状态来选择不同的信息传播表达方式,对事件的报道用不同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解读与分析,呈现出立体化的传播状态,摒弃了此前单一化的由某一种传播模式引领的现象。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目前北京农学院的大学生记者团还呈现出“各自为战”的状态,每个学院都成立了自己的记者团,但缺乏专业教师的系统培训和指导,记者团的功能也往往体现在简单地写几篇新闻稿,发几篇公众号推送,缺乏科学、系统、能够持续深入提高的体制机制,记者团的基本作用无法发挥。另外,大学语文及相关文史课程的缺乏,使得农科高校学生的知识积累出现了断层,高中时期积累的文科类知识开始遗忘,这些导致了大学生记者团的整体新闻素质、文化素养不够,严重影响了校园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效果。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新闻写作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在大量的实践和练习中逐步提高业务能力,农科院校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有待增强,相关的工作机制亟待建立。此外,大学生记者掌握传播工具的能力还比较单一,在大学生记者团重组之前,所有的大学生记者被简单地分为文字组、摄影摄像组、广播组,而文字组的学生只负责写新闻稿,摄影摄像组只负责拍照摄像和剪辑,广播组负责广播,往往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文字组记者的文字,摄影摄像组的影像,广播组的口播稿分头采写、编辑、制作,没有团队配合,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长时间的固定思维导致文字组记者写作没有画面感,摄影摄像组不懂新闻策划和传播,只注重拍摄本身。全媒体时代需要打破这些壁垒,以最优的方式提升大学生记者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适应目前的宣传报道需要。

2 “全媒体”环境下北京农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提升路径探索

“全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记者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多方面多途径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提升。结合工作实际,北京农学院大学生记者团通过两年的实践,在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实践路径、话语体系4 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现总结提炼出以下可供参考的提高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的实践路径。

(1)选拔精英,组建大学生记者团“农英”队伍。

根据学校大学生记者的整体现状,流动性大,文化基础稍显薄弱这些特点,首先进行了队伍建设,在学校之前的大学生记者团中,通过两轮笔试一轮面试,挑选出文笔好、思路清晰、文化素养较好的记者,建立了“农英”专业队伍,同时,记者团学生以大学生自己的视角,选择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加强队伍内部交流学习,最终成为大学生记者团队伍中的先锋模范。“农英”队伍搭建了自己的交流群,形成了固定的学习工作流程。通过这些先锋模范的朋辈榜样力量,带动了更多的大学生记者共同提升,同时“农英”队伍通过传帮带、定期考核,周会、月度会、学期表彰,每次会议都要进行优秀案例解读,每周有一名“农英”队伍成员进行主题分享,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到对校园新闻写作的切身体会,朋辈榜样的力量在每一周的分享中进行传递。这个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实际工作中凝练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最终被固定化,形成了一整套效率高、效果明显的工作机制。

(2)开设新闻写作选修课,通过课程强化培训。

根据以往实践经验,大学生记者团的培训必须系统化、规范化且具有可持续性。临时起意的零星培训,知识无法进行有效传递,实际操作及反馈更是无从谈起。培训多流于形式,而缺乏实际的内容及相对长久的影响。鉴于此,学校每学期定时开设新闻写作选修课,以“提升媒介素养”“大学生心理研究”“农业文化”等内容为专题,以课程的形式固化培训,不定期地邀请新闻、国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记者团授课,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层面。

同时,学校定期进行考核,为配合课程,编写了《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材,以大量鲜活生动的实际案例将高校校园新闻采访与写作进行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具体到消息、通信、校园广播、电视、微信微博新媒体等内容,通过案例和实践,将理论深入浅出地讲解,每次课后都根据学校宣传报道实际进行实练操作,并设置专门的点评环节,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整个课程与实际工作巧妙衔接,在提高大学生记者团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夯实了基本功,提升了实际工作能力。

(3)搭建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提升的平台。

全媒体环境下,传播载体工具更为宽泛多样,传播内容所倚重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从传统的纸质、声像扩展到互联网、3G、4G、流媒体技术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全方位融合,客观环境要求大学生记者团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搭建有利于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提升的平台。

根据工作实际,从硬环境方面,通过改造现有办公条件,专门开辟出大学生记者团的全媒体采编室,录音广播,音频视频剪辑,新闻内容采编,专题页面制作,校报的刊发,不同工作组根据工作内容编排在不同的办公室,但整体都位于同一采编室,方便彼此之间沟通联系,内容共享。另外,大学生记者团无论是文字采编组,摄影摄像组,广播电视台,网站新媒体组,都培训使用相关的软件、平台,而对应的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校报等内容输出平台,根据报道内容的实际情况,多个平台同时联动,内容上、形式上彼此共享,互相推荐。软环境方面,全校大学生记者团成员不再根据学院划分,根据实际工作性质及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优化配置,学校层面的内容展示平台与各二级学院的展示平台也打破壁垒,共同合作。

(4)专题式细化研究,文化素养提升个性定制。

大学生记者日常的培训和实练的操作,对于基本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涉及面窄且不够深入,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实际是文化素养输出的展现,提升新闻写作能力本质上是提升文化素养。在新闻报道宣传的实践工作基础上,通过设立“农业文化”“新闻传播”“视听艺术”“国学”等大的文化专题,大学生记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建小专题,持续进行学习研究,形成研究成果,评比奖励,带动大学生记者形成“实践—学习研究—再实践”的良好循环过程。

专题课题式研究,充分调动了大学生记者的学习研究的能动性,他们的选题从“苏轼的超豪华朋友圈”到“新闻报道的第一句话”,再到“汉武帝的上林苑里能否采摘到葡萄” ……选题新颖有趣,角度独特,研究的过程也是文化素养提升的过程,同时研究的成果通过全媒体整合刊发传播,从而引发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形成了提升文化素养的良好环境。

(5)定期头脑风暴,全媒体环境下玩转全媒体。

全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组建了队伍、系统地培训、专题式研究之后,北京农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还设置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素养提升环节: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定期举行的大学生记者拓展活动,举行地点设在全媒体采编室,每期的活动主题内容略有不同,但是都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文化常识抢答;②新媒体技术应用;③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际运用。记者团内部分为几个小组,“农英”队伍成员一般都是小组负责人,头脑风暴活动由各小组轮流组织进行,活动采取积分制,最终积分最高的小组获胜,由学校宣传部颁发相应的活动证书。

看上去头脑风暴活动跟团队建设活动相似,但是从活动的组织准备环节,大学生记者们就开始充分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巧妙设计活动环节,每个环节涉及的文化常识和专业知识都需要组织者熟练掌握,这个活动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素养积累的过程。而在实际活动中,每次头脑风暴都要求必须有一个新媒体技术运用的环节,这对组织者和参与者来说都是非常新颖和极具吸引力的,从直播弹幕、小程序抢答等形式的不断运用,可以看出大学生和全媒体有着天然的融洽感,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技术,体验全媒体融合的高效与先进。进而推动在实际工作中全媒体的广泛运用。

头脑风暴因为每期设置有文化常识这一环节,大学生记者都会认真准备,青春期的大学生在乎每一场比赛的胜负,都会全力以赴,这个准备的过程就是文化知识积累沉淀的过程,也是文化素养迅速提升的过程。

(6)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专业技能。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平台由传统媒体迅速向新媒体转移,传统的语言表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和习惯。北京农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以学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平台为创作主阵地,根据各个平台的传播特点,语言更加生动、接地气。全媒体环境下,人们的阅读习惯由读字转为读图,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由单一化转为多样化,被动式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快速、碎片化阅读特征更加明显,这些客观上要求大学生记者团进行话语体系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农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的学生们纷纷掌握了视频拍摄及后期剪辑、图解、漫画、音乐剧、脱口秀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技能,这个过程也是大学生记者团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整个过程自主自发,老师只担当方向引导、监督审核的角色。

全媒体的发展模式提升了媒体宣传力度和覆盖面,已经成为时下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高校的宣传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这也对大学生记者团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文化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稳定的工作机制下点滴积累,逐步提升。北京农学院的上述六条提升途径是全媒体环境下的全新尝试。

3 结语

该文就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记者团文化素养提升途径进行探究,阐述了全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记者团提出的新要求,并通过实践归纳总结了行之可效的文化素养提升路径,希望能对其他学校大学生记者团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农学院记者团素养
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合作及影响研究
白宫记者团专机因蝉延误近7小时
新媒体背景下的红领巾记者团实践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记者团的困境和转型发展对策
融媒环境下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路径初探——以《百姓记者团》为例
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