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人文素养提升的关系探讨
2021-03-07郭立栋
郭立栋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工匠精神” 实质上就是表示一种职业精神,其是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品质、职业态度等多方面内容深度融合之后的一种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从业者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表现的一种展示。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之中,教育是重要基础。对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来讲,培养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重要培养目标,而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其根本使命,高职教育的任务便是为国家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从业人员。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更应该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但是也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工作,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但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而且还具备较高的职业品质,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1]。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应当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改革过程,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一项主要教学任务,利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该文对工匠精神、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人文素养提升、工匠精神培养之间所存在的具体关系,期望利用提升人文素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 “人文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内涵
1.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初来源于《易·贲卦·彖传》,主要是指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在古代时期,“人文”主要强调“人”,二者的内涵高度相似,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文化现象,主要是人类依据特定社会规则、做人准则等,而逐步积累的各种文化的融合体。素养一般主要是指人的修为,是指人经过长期学习、实践之后在某一个维度所达到的具体高度,其是人的能力、精神经过深度融合的一种体现。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素养,是情感、价值、观念、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经过深度融合之后而形成的一种内在品质,注重人内在品质的形成,具体体现于对个人、对社会等方面。通常情况下,人文素养是由3 方面内容构成,其一知识素养,主要是指在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所构成的人文学科知识,是人文素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其二能力素养,主要是指经过人文知识传播之后,培养学生学会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一种能力,是人文素养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其三精神素养,主要是指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人文精神的培育实质上就是人文素养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人文教育过程中的最终目的[2]。对于人文素养来讲,其重要核心便是将人作为中心,人类生存、价值取向方面的一种关怀。
1.2 工匠精神的内涵
对于工匠精神来讲,其核心在于精神,无论哪一种精神,均必须要以物质为重要基础,所以在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将物质作为重要基础,反之工匠精神将不复存在,成为无根之木。该文主张认为,工匠精神主要包含3 方面内容,其一是物质层面,在该层面之中,技能、技术是核心内容,无论哪一个行业的工匠,若想将产品雕琢成精细产品,那么必须要掌握高超的技术,这是成为一名工匠的重要条件。其二是精神层面,这实质上是工匠精神的内核所在,这是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必须深入到职业信仰、职业心理、职业道德品质、职业理想人格等层面,需要长期培养和积累,其包含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多方面内容[3]。其三延伸层面,该层面的核心则是创新,对于一名优秀的工匠来讲,创新是其基本品质,一些人还主张认为,工匠精神实质上就是通过实践经历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可以把工匠精神更好的传承,工匠精神才可以有效提升个人技术水平,始终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
1.3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人文素养提升的关系分析
传承工匠精神,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是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最近几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强化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实训实习,将学生技能培养作为重点,确保每一位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校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均遇到了诸多问题,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的进步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技能大赛中夺冠的学生,一般也无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工匠,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由于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技能本位,并未注重人文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养分较为匮乏,没有关注学生的人格精神,无论是政治、艺术,还是语文、哲学,这些学科内容均处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边缘,学生仅仅注重实训,学习专业知识,并不会积极学习人文知识,无法形成工匠精神。对于人文教育来讲,其所蕴含的便是对人的一种价值关怀,在学习、工作等多个方面追求完美,而该点也正是工匠精神的本质所在[4]。所以,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把人文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拓宽人文教育的培养路径,提高人文教育质量。
2 基于“工匠精神”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2.1 个人维度
对于一名高职学生来讲,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要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只有端正个人态度才可以更好地成长,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讲,大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树立坚定、正确的三观,仔细对待每一份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自身拥有更加高超的技术水平,提高个人价值,充分感受到个人职业荣誉感。所以,在大学期间,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讲,其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性格特点,如气质性格、技能水平等,同时还要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个人实际需求等,判定个人理想、职业岗位是否相匹配,并且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市场环境、社会资源等,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积极完成学校所布置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当深入理解认知自我之后,以个人职业理想为正确指引,养成良好的职业兴趣,树立坚定的价值观念,将工匠精神融入个人思维观念,使自身在理念、思维、技能等多个方面均符合工匠精神的要求[5]。
2.2 学校维度
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过程中妥善解决各类问题,构建基于技能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学校应当高度重视专业基础课程,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培养个人敬业精神,从而使自己具备工匠精神。在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时,应当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一项核心工作,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把其与职业教育过程进行融合,如与专业课教育融合、与实践教育融合等。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其通过专业技术教育、思想教育等一系列方式开展教育工作,一方面要保证教育过程切实满足专业技术传授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应当满足人文素养方面的实际需求。将院校发展作为重要核心,从多个维度对校企合作办学模进行探析,充分应用创新理念,构建合理完善、切实可行的创业园平台,大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型教师,逐步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同时,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多措并举,培养其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将课程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人文素养教育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6]。同时,还要积极营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其中校园文化氛围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其一是物质文化;其二是精神文化;其三是制度文化,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直观重要的一种教育教学资源,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3 社会维度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职业教育“地位”相对较低,其不但会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动力,形成苦闷、烦躁等心态,造成学习效果相对较差[7]。在该种环境之下,工匠精神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为了妥善处理该方面问题,确保每一位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三观,提升个人职业才能,使其成为人人尊敬的工匠大师,必须要培养其工匠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而在社会维度,必须要提高工匠人的待遇,提升其社会地位,使全社会人民均积极学习工匠精神。现代化背景之下,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包括多方面内容,如校企合作、特色办学等,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行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实施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使每一位高职学生在实践实习的过程之中,可以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大部分人均非常重视理论教育,并不注重实践教育,甚至直接忽视职业教育,若想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确保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过程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必须使职业教育与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深度融合。国内各级政府必须要逐步优化、改进技工薪资体系,尽可能地提升技术人员的待遇,强化技术人员的技能考核,从技能水平、学历、项目完成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同时还要满足技术人员在精神方面的追求,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提供重要支持[8]。
3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不但是人们在专业技能方面所提出的重要要求,而且还是人们在精神品质方面的一种追求,其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戒骄戒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对产品细节进行优化改建,推动实现制造强国。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其不但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要这两方面兼具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工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