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

2021-03-07梁艳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辅导员传统文化

梁艳红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 5260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中起着指导和引领作用,覆盖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等多个领域,是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养的关键。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改革,传承和延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为学生未来的成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1.1 多元包容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包容性的典型特征,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包容性,是兼容并蓄的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构建起健全的中国文化体系,要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化果实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包容性特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56 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地域内人们的风俗习惯、 文化等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的文化精神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宝库,形成了多元包容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

1.2 主体独立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客观条件下,体现出了不可忽视的主体独立性。我国有着独特的地理特征、民族状况和民风国情,这决定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渲染下,仍旧保持着主体独立性,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仍旧保留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出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地位被动摇的情况。长期以来,中国在独立成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主体独立性,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是长期以来延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2]。

1.3 改革创新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改革创新性的明显特征,其创新性早在春秋时期就体现出来,作为基本特征之一。《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人们要持续在创新改革中前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和创新性是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也是自古至今我国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改革创新性是其内在属性,是广大华夏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发展中积淀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3]。

1.4 协同统一性

协同统一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强调的核心,以“以和为贵”为例,其中的“和”就是统一协同的体现,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同样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协同统一性,统一高于分散,协同胜于单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思想,都是经过了数千年发展和沉淀留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中,是使我国长期处于大一统状态下的重要保障,因为其强调人与天的协同统一,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与整个宇宙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的相统一和协调,才能够促进人类更好的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同、统一发展目标[4]。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中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精神境界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中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校中辅导员占据着重要教育地位的角色,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精神境界有着积极的作用。辅导员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掌握、了解文化精髓,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高校中,很多的高校辅导员都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问题,发展空间小,不被领导认可,成就感低,缺少自信等,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动力不足,而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能够激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精神境界。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重视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观念,要求个体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承担责任,担负起社会职责与使命,高校辅导员是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角色,更是应该将自身的价值定位在为学生服务、培养人才上,不计较眼前的得失,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辅导员的精神境界提升中起着指引作用,是提高高校辅导员精神境界、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5]。

2.2 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中,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复杂多变,有可能面临多种多样的学生问题,工作难度高,工作形势复杂,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高校辅导员能够及时解决辅导员工作中面对的诸多问题。例如,高校学生发生相处之间的矛盾问题时,辅导员应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立足于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缓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宽容待人的思想观念,端正心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也为辅导员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思路。以外法内儒为原则,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班级的规范制度,严格将班级的制度内容落实到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求学生对班级的公约要全面、严格遵守。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将儒家思想观念融入工作创新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中的融入,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中必不可少的要素[6]。

3 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路径

3.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在校园内,校园文化环境对高校学生教育成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要从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入手,将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重要的切入点,营造良好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高雅、艺术型的校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培养继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人才。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建立起品牌社团等活动,向着精品校园文化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展开积极探索,建立起校园国学角、传统文化宣传栏等活动,根据不同的名人纪念日、传统的节日等,组织和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将教职员工、高校学生组织起来,深度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以“文”化人,促进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弘扬和传承。辅导员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是传播者、继承者,在打造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应以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新风作为建设目标,提高职业素养,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具备良好文化素养的高校青年人才[7]。

3.2 革新辅导员工作观念

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要在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的基础之上,创新观念、 革新传统的工作模式,在良好环境氛围的保障下,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改进和创新辅导员工作的管理方法,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站在学生视角,了解学生,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工作计划,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使高校学生得到熏陶,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加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来。

高校辅导员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下的工作创新,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结合多样化的途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借助演讲、音乐、竞赛等多样化的方式,对教育模式进行逐步改进和创新,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辅导员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指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不良思想、不良行为,以此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方案,有意识地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改变错误的思想认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加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来,认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品格修养[8]。

3.3 加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

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探索要结合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传播力度,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学习,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例如,辅导员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内涵和精髓,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念,及时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境,为学生答疑解惑,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力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辅导员是传播文化和实施教育的践行者,应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实践中,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浓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下汲取养分,提高道德素养,强化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能力、教育能力,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与传承,推动高校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进行[9]。

3.4 加强德育引导

以德育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中必须要重视和落实的工作重点,高校辅导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关心学生的社会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埋下品德的种子,提高德育素养,抗击不良思想和观念的侵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学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抵御不良思想意识,避免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观念的负面干扰。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中,要借助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德育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们约束自我,坚持以德行事,提升自身修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中,要强调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高校大学生生活、学习通常离不开电脑、手机,对网络有着较强的依赖性,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起班级微信群、QQ 群等促进消息的传达和共享,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将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分享到学生群里,或者制作成图文并茂形式的内容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定期向学生推送有益于学生德育发展的内容。基于此,学生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德育素养,学会约束自我,坚定信念,抵御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袭。

3.5 提升专业素养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融入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我,强化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例如,辅导员可以在辅导员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中,增加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结合系统的培训与再教育,例如,行业内专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经典著作的分享会、交流会等,辅导员积极参与其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习,举办和参与诗词歌赋创作大赛、国学演讲、书法或国画创作大赛等活动,通过知识竞赛、 舞台剧、演讲、征文等多种方式,形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体会,利用其育人功能,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在内化于心、取其精华过程中,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辅导员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包括辅导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等,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力的宣传和弘扬,培养自身的仁爱品德。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应督促辅导员不断提升自我,内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滋润辅导员心灵,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参与,提升作为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组建起一支专业型、高素质的辅导员师资队伍,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开来,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切实支持[10]。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逐步地沉淀和传承中,起到了陶冶情操、优化道德品质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据,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树立起大局意识,厘清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青年人才。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鼓励学生,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不断地创新实践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辅导员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