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的分布状况及其时代价值

2021-03-07杜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遗址长征党史

杜梅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贵州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红色文化遗产。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作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部分,“其构成主要包括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事件及活动遗址、重要人物故居、革命烈士墓、烈士陵园及其他纪念建筑”[1],足迹遍及全省68 个县(市、区)。“据2010年全省革命遗址普查统计,全省重要革命遗址共有2 130 处。其中,从1919年到各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革命遗址共1 536 处,其他遗址共152 处,剿匪斗争遗址442 处”[2],更有14 处被认定为“国家级” 红色文化资源、22 处被认定为“省级”红色文化资源。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历史表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以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为载体,有助于强化贵州高校师生的党史学习意识、爱国主义意识和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1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的分布状况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分布广泛,其鲜明特点是以遵义为中心,形成黔东南、铜仁、黔西南、毕节、安顺、贵阳、黔南和六盘水的分布网状。从遵义地区来看,其以红花岗区为中心,辐射黎平、瓮安、遵义、桐梓、习水、仁怀、赤水等县市,形成点线串联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从其余地区来看,其主要呈现黔东南、铜仁、黔西南、毕节、安顺、贵阳、黔南和六盘水的分布网状。除此之外,贵州革命文化遗址总体上呈现“总体分散”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1.1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的分布地区

1.1.1 遵义地区

“遵义地区的革命遗址遗迹分布以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中心,覆盖黎平、瓮安、遵义、桐梓、习水、仁怀、赤水等县市,构成点线结合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3]其重要革命文化遗址包含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战斗遗址、苟坝会议旧址和浙江大学西迁博物馆等。据贵州省2010年革命文化遗址普查统计,遵义地区重要革命文化遗址共有388 处,至2019年遵义地区革命遗址遗迹共计586处,但自2020年4月赤水市补申报8 处全国革命遗址获得遵义市委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可后,赤水市革命文化遗址总数新增为96 处,自此遵义地区革命遗址遗迹数量扩充为594 处。

在对遵义地区革命遗址生存状况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发现苟坝会议会址等主体建筑损坏严重,遵义赤水工会旧址、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邓小平住处等急需抢救和恢复,遵义红军之友社旧址等则已被严重毁坏,恢复困难。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对遵义地区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为更好发挥革命文物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遵义市对所属15 个县(区市)长征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摸排、盘点。据统计,遵义地区长征遗址遗迹共计358 处(474 个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97 处(141 个点)。”[4]

1.1.2 其余地区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除分布在遵义地区以外,还广泛分布于黔东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和毕节市等地区。黔东南(州)“16 个县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于红军长征经过地区和黎平、榕江等东北中南部各县。”[5]铜仁市的黔东革命根据地以沿河为中心,包括德江、印江、松桃等地,纵横两百里。黔西南(州)主要分布于首府兴义市,但在所辖的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也均有分布。毕节市八县一区基本都分布有革命遗址。安顺市革命遗址主要分布于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贵阳市所辖地区除观山湖区和白云区暂时无革命遗址分布之外,其余地区均有所分布。黔南(州)全州辖12 个县市,其中8 个县市分布有革命遗址,如福泉市、瓮安县、惠水县和荔波县。六盘水市革命遗址则基本上分布在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和钟山区四地。

这些地区革命遗址数量在2010—2020年期间由原来的1 049 处增至1 263 处,所增211 处主要分布于黔东南(州)和六盘水市两个地区。据统计,黔东南目前共有革命遗址343 处,由原来的212 处增至343 处;截至2020年11月,六盘水市革命遗址遗迹由原来的41 处增至76 处(含已消失的7 处)。铜仁市、黔西南(州)、毕节市、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地区则基本保持不变,铜仁市为315 处、黔西南(州)为150 处、毕节市为116 处、安顺市为90 处、贵阳市为87 处、黔南(州)为86 处。

1.2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贵州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留下了诸多反映革命历程的革命文化遗址。从分布地域来看,贵州革命文化遗址呈现出“黔北热、黔中温、其余冷”的态势;从全局来看,贵州革命文化遗址分布则呈现“总体分散”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1.2.1 总体分散

从全局来看,贵州革命文化遗址呈现 “总体分散、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总体分散”是指“形成了以黔北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中心的覆盖黎平、瓮安、遵义、桐梓、习水、仁怀、赤水等县市的,点线结合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以沿河为中心覆盖德江、印江、松桃、石阡等县的黔东革命根据地遗址群;以黔西北毕节为中心的覆盖大方、黔西、赫章、威宁、等县的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革命遗址群;以贵阳为中心覆盖息烽、修文、开阳等县的地下党、爱国进步人士革命斗争遗址;以及川黔边、黔桂边、滇黔边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武装革命斗争遗址,还有散布于全省各县的贵州解放和剿匪斗争遗址等。”[6]总之,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从总体上来看较为分散,但散而不乱、点线结合,呈走廊式串联分布态势,例如,黔北遵义市以红花岗区为中心,辐射黎平、瓮安、遵义等县;黔东铜仁市以沿河为中心,覆盖德江、印江、松桃等地;黔西北以毕节为中心,覆盖大方、黔西、赫章、威宁等县。

1.2.2 相对集中

“相对集中”是指贵州革命文化遗址形成以遵义为中心的分布特点。贵州是红军长征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长达四个多月时间里仅在遵义转战就达三个月之久。因此,其革命文化遗址丰富程度可见一斑。目前,遵义已然荣升为全国首批十二个重点红色革命遗址之一。“黔北地区主要是以遵义市为中心,覆盖桐梓、赤水、习水、仁怀、湄潭等县市,呈现出以点和线相结合为特征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7]其代表性遗址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之所以呈现出“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与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开展革命时依据革命形势的变化选取关键地区进行重点攻克有关,例如,由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决定放弃向湘江行进转而挺进贵州的第二大城市遵义,以此获取喘息机会,整顿部队,并创建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当时红军重点攻克黔北重镇遵义,现如今的革命遗址才呈现出以遵义为中心辐射桐梓、赤水、习水、仁怀、湄潭等县市的分布特点。

2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的时代价值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贵州革命文化遗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贵州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红色文化遗产,除包含物质性遗产之外还包含精神性遗产,其中,以“遵义会议精神”最为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革命”虽已结束,但“自我革命”却从未停止,深入挖掘和学习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中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强化贵州高校师生的党史学习意识、爱国主义意识和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2.1 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意识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革命史,而革命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极为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强调党史学习教育应该历久弥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8]贵州也应以革命文化遗址为载体,强化贵州高校师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意识,使贵州高校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在贵州革命史中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学史增信,在贵州革命史中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学史崇德,在贵州革命史中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学史力行,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长久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企图虚无革命历史、歪曲革命人物,例如,“将遵义会议视为“担架上的阴谋论”;将四渡赤水界定为“胜利偶然论”;将土城之战和鲁班场之战归结为“失败之战”等[9],诸如此类的虚假言论不胜枚举,意在迷惑广大贵州高校师生,混淆视听,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和革命英雄人物在长征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公开诋毁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重要会议、重要战役和重要人物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贵州革命文化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向广大贵州高校师生精准讲解革命历史、传达革命人物定位、培养广大贵州高校师生对于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的敏感性和自我辨别能力。

2.2 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近年来,为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广大贵州高校师生能够真正身临其境的感知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贵州各个革命文化遗址中心不断进行创新,相继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实践活动,例如,讲解员、志愿者主动走进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根据不同师生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分别开发“线上重走长征路”和开展“线下重走长征路”。带领广大贵州高校师生打卡长征革命圣地、重温热血革命史,感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感受“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

第一,“坚定信念” 的精神。自红军进入贵州以来,遭遇到的磨难不计其数,敌军围追堵截、红军人数锐减、物质极端匮乏、生存岌岌可危。尽管如此,上到革命领导人下到普通红军,没有因此而放弃革命。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抱着长征必胜的信念相互搀扶、打气,最终不仅使红军转危为安,还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第二,“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虽说贯穿于红军长征全过程,但集中呈现于遵义会议,面临王明所持有的“左”倾教条主义,毛泽东等人没有屈服,而是展开系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革命与自我革命。积极汲取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觉察到如果继续放任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将严重阻碍红军长征进程。因此,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共中央决定召开遵义会议,及时扭转错误倾向、纠正错误路线。第三,“独立自主”的精神。红军长征前夕,由于种种原因,红军与共产国际突然中断了联系,这便为中共中央脱离共产国际指挥、独立自主处理革命问题、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供了契机。第四,“敢闯新路”的精神。湘江战役使中央红军遭受到了重创,红军人数从原本的8.6 万人急剧减少到3万余人,中共中央陷入到了极度的困惑之中,是否应该更改行军路线?中共中央急需找到答案,于是便有了黎平会议的召开,黎平会议为红军长征找到了一条崭新道路。第五,“民主团结”的精神。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后,党内广泛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进行决策,以打破“左”倾专制态势达到民主团结的效果。

2.3 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贵州革命文化遗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10]因此,政府、学校、教育基地三方通力合作,旨在充分挖掘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将其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过程。促使贵州高校师生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带领贵州各族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只有真正学习过贵州革命文化遗址的历史,真正懂得贵州革命文化遗址的意义,真正信仰贵州革命文化遗址的精神,最终才能真正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贵州开展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广泛进行扩红,为后续长征提供有生力量,还格外关注红军的质量,注重提高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例如,中共中央多次总结历史经验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革命与自我革命。最为典型的就是批评王明等人因为“左”倾教条主义进而导致党在战略决策上频繁出现错误,在遵义会议上通过的《中央关于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指出:“党勇敢的揭发了这种错误,从错误中教育了自己,学习了如何更好的领导革命战斗到彻底胜利。党在揭发这种错误之后,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11]以往中共中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加强党的建设时,常常聚焦于惩罚引发此种错误的相关人员,而忽视导致此种错误的本源。因此,为了找寻到革命的突破口,遵义会议上党致力于批判“左”倾教条主义,纠正革命路线,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会议还促使党认识到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重要性[12]。

3 结语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要求打造重点项目“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全面提升反映百年党史的重大事件遗址、重要会议遗址、重要机构遗址、重要人物旧居保护展示水平,创新阐释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12]作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部分,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不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贵州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信息还包涵了反映百年党史的重要资源。因此,对贵州革命文化遗址展开系统研究具有极端重要性,应全方位探究其分布地区和分布特点,深入挖掘其蕴含着的时代价值。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贵州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以贵州革命文化遗址为载体,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仍然暗流涌动,虚无革命历史、歪曲革命人物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因此,政府、学校、教育基地三方应通力合作,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向广大贵州高校师生精准讲解革命历史、传达革命人物定位、培养广大贵州高校师生对于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的敏感性和自我辨别能力。

猜你喜欢

遗址长征党史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辽上京遗址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