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2021-03-07郑鸣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旅游生态文化

郑鸣皋

(汉口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够促进乡村经济改革。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农村旅游不再仅限于“农家乐”,而是朝着“度假村”方向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旅游业发展成熟度的提升,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必须关注到生态污染问题。乡村旅游业发展,会破坏地区自然生态,还会对旅游业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必须注重乡村旅游的生态转型。

1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作为理念,确保经济、社会、生态统一发展,在生态文明保护中具备共同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生态旅游开发,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与方式,对乡村建设水平进行衡量[1]。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应当遵循乡村原有风貌,按照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合理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新乡村工程。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美丽乡村建设属于重要组成,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严禁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以此获得经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乡村生态旅游要有效结合旅游发展环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必须要关注到生态属性。乡村生态旅游,比较重视发展过程生态性,确保生态环境、乡村环境和谐度,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谐发展。乡村传统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乡村延续与发展重点。当乡村文化缺乏传统文化基因时,就无法展示出乡村魅力。

2 乡村旅游发展的乡村文化生态问题

2.1 乡村文化同化现象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中,文化差异属于内在动力。旅游产业发展期间,不同文化产生的作用明显。乡村旅游人员多来源于城市,文化发展会严重冲击乡村文化[2]。相比于城市文化,乡村文化地位不高,若无法科学挖掘文化资源,则会造成城市文化同化乡村文化,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乡村旅游景观城市化。由于乡村旅游文化挖掘不到位,建设基础设施时,会进入城市化误区。例如,乡村地区建设多层住宅,且建筑装修过度,涉及大量现代设施。农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应用大量建筑材料,拆除了较多传统民居,影响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第二,民风道德问题。由于受到外来意识与方式影响,改变乡村传统价值理念。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农民感受到贫富差距,改变了原有伦理道德观。旅游项目开发人员素质有限,设置低趣味项目,比如,在旅游景点开设赌局。第三,文化传统失真。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风俗民情出现庸俗化问题,丧失原有韵味,影响传统文化真实度。乡村旅游地,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的关注度高,当旅游项目缺失文化内涵时,就会影响后续发展。

2.2 破坏农民生活秩序

乡村旅游开发不合理,对乡村群众生活影响比较大,还会破坏原有生活秩序[3]。第一,污染严重。部分游客素质低下,随意丢弃垃圾,致使景区环境污染严重。第二,侵害民众私人空间。各地区乡村开设旅游项目,由于项目规划不科学,严重压缩村民的私人空间。第三,社区内部不平等问题。乡村旅游发展期间,当缺乏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时,就会拉大贫富差距,破坏村民和谐关系,导致社区内部出现较多矛盾问题。第四,社会问题。乡村旅游发展中,本地村民的态度影响大。如果地区民众不支持旅游业发展,则会阻碍游客进入,从而产生社会问题。对于社会问题,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极易造成不良后果,从而影响乡村旅游业发展。

2.3 旅游功能设计单一,特色不鲜明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可以应用现代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平衡相处,但是却没有关注乡村文化、民俗资源开发[4]。现代乡村旅游开发中,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并且设置较多现代游玩设施,如摩天轮、划船、露营、云霄飞车等,将城市中包含的娱乐项目,引入到乡村旅游中,无法体现出乡村旅游项目特色,也不能吸引游客游玩。由于旅游项目开发存在复制性弊端,严重破坏乡村自然景观与生态。在研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地方特色小吃雷同度高,乡村本土特色不鲜明,导致整体设计水平低下,无法完善配套设施。

2.4 本土文化开发不到位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设计中,不注重乡村本土文化习俗。开发和经营乡村旅游项目时,村民们缺乏集体经营意识,导致独立、自私的现象比较多,并未最大化利用资源和资金,导致乡村旅游品牌意识薄弱。在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中,多数设计人员应用天然河流设计,但是并未深度挖掘本土文化习俗,也不注重乡村旅游项目优化。设计人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只是增加绿植,开展相关项目,并未融合乡村本土文化、民俗文化,也不注重开发和利用其他资源,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3 乡村文化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

乡村文化生态系统,依赖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中,乡村生态文化系统的影响非常大[5]。因此,乡村文化生态问题的原因较多,表现在以下几点。

3.1 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特点

乡村文化生态系统,具备平衡性、功能性、演化性特点。基于功能性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前,农村多采用农业生产方式,比较重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6]。旅游产业出现后,相应降低村民对于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需求,致使乡村文化生态系统失衡。乡村文化生态系统,具备鲜明的开放性特点,遭受外部冲击影响后,也可以快速恢复,但是自我调节能力限制大。当破坏达到一定范围时,会出现失衡问题。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多是由于过度开发、科学规划不到位所致。

3.2 乡村旅游开发理念

乡村旅游发展中,影响文化生态发展的原因比较多,多是由于开发理念落后。乡村旅游发展期间,必须落实长久稳定的发展理念,不能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实现整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7]。文化生态不平衡是表面原因,未合理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才属于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旅游开发工作中,不注重物质建设,也不关注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时,自然条件不优越。产品开发期间,过度关注形式,不注重文化内涵。

3.3 旅游开发技术水平低

从本质上看,乡村旅游文化,属于乡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优化整合过程,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乡村旅游开发,所应用的技术水平差异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规划技术差距大,虽然我国规划机构数量比较多,然而各机构间水平差距大,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第二,设计技术水平不平等,村庄旅游项目雷同率高,不具备鲜明特色,无法实现长久稳定发展。

3.4 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乡村居民为乡村文化拥有者,居民负责传承乡村文化。所以,开展乡村文化保护时,必须凸显出居民的主体地位[8]。基于现实发展可知,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参与度较低,表现在以下几点:无法参与到规划中;无法参与到利益分配中。乡村旅游地居民外迁,也会影响乡村文化传承,影响乡村文化生态系统发展能力。对于居民发展而言,村民对乡村的情感较深。当乡村文化生态环境恶化时,会丧失居民对乡村的认可度,导致乡村文化生态问题加剧。

4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生态建设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中,注重分析文化生态建设问题。开发乡村旅游,遵循乡村文化传承价值,科学保护乡村生态特质、文化空间,创造文化生态环境,确保乡村旅游开发价值[9]。

4.1 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第一,加大乡村文化继承与保护力度。主管部门应建设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机制,以此确保文化传承效果。注重项目调研工作,分析建筑、农耕、服饰文化问题,创造出具备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第二,严禁乡村旅游商业化,可以适当进行商业化改造。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护乡村文化。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基于自身发展实力,全面展示出乡村特色,严禁出现过度城市化、商业化现象。第三,注重旅游质量控制。政府部门应发挥相关作用,设置科学的质量管控机构。乡村旅游发展中,要注重设置行为准则,建设质量评估体系,全面落实审计制度。加大乡村旅游质量控制力度,不仅可以加强产品质量,为游客提供高水准服务;还可以降低旅游发展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影响。

4.2 落实旅游开发理念,实行科学开发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落实长久稳定发展战略。注重乡村文化保护,落实文化生态,实现文化、经济、环保和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目标,首先需要转变乡村发展理念,将其作为乡村建设目标,严禁破坏乡村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采用全新的旅游开发模式,以此展示出乡村文化,积极接待游客,切实保护好乡村文化。多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时,应用新型模式的效果显著,可以将其应用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探索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策略。

4.3 提升规划与设计水平,加大旅游开发技术支持

乡村旅游开发技术,不仅包含规划技术,也包含设计技术。优质开发技术,可以有效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注重提升乡村旅游开发水平,首先,提升规划水平。针对规划主体,应当由专业规划企业、咨询策划公司承担,确保旅游项目开发效果。旅游项目规划主体,应当深入了解和掌握乡村文化,将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旅游开发融合在一起。其次,注重提升设计水平。建筑设计,必须加大生态景观理论、技术指导支持,尊重各地区特色文化、生活习俗。乡村整体设计,必须注重乡村地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深度挖掘鲜明的文化符号,严禁抄袭与复制。乡村设计期间,应当凸显出乡村文化特色。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注重建设乡村文化生态。

4.4 落实社区参与机制,保障居民社区参与权利

乡村旅游社区,是多方利益主体活动空间,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也是多利益主体参与。所以,针对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建立优质参与机制,维护乡村居民社区参与权利。首先,乡村旅游开发,应当尊重社区居民意愿,可以选择文化能人、经济能人,作为乡村旅游代表。在规划和监管乡村旅游时,应当参考和采纳代表人意见与建议。其次,乡村旅游开发,应当赋予居民、社区参与权利,注重社区基层民主建设,使居民参与到旅游制度的制定中,同时提供多元化参与路径。此外,注重居民人力资源建设,评估机体资源价值,使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项目开发中,不断提升开发能力与管理能力。注重转变乡村居民集体资源,尤其是投入到旅游项目中的资金,采用股份化方式,保障居民的乡村资源使用权。

4.5 突出乡村旅游教育功能

社会生态伦理意识缺乏,法律漏洞比较多,导致社会生活存在较多不良行为。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开发商、游客,会由于自身利益,出现生态破坏行为。因此,乡村旅游发展中,应注重优化和完善法治制度,加强主体约束能力。突出乡村旅游教育功能,能够改善思想理念认知,规范行为与方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可以融入生态伦理教育。例如,引导游客尊重旅游地文化风俗,规范自身言行。

4.6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品牌效应

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多数旅游产品缺乏品质与规模,品牌化程度比较低,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影响非常大。所以,各地区应注重建设生态旅游品牌,加强乡村生态旅游品级。首先,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差异化发展,凸显出品牌效应。各地区发挥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将优势转变为特色。针对分散的旅游企业,应当实时兼并重组,优化整合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同时打造龙头旅游企业,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全面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

4.7 扩展营销渠道,实行多元化营销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的营销理念,所采用的营销方式比较单一,只是依赖于口碑效应、回头客,旅游者也多是通过媒体宣传、朋友介绍了解。由于营销理念与模式落后,无法适应现代旅游市场发展,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应注重扩展营销渠道,应用多元化营销策略,不断扩大客源市场范围。除过传统营销模式,应当合理应用“互联网+”模式,比如,微博微信营销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旅游信息。微信营销,属于新型营销模式,已经成为常见网络营销模式。微信营销受众面广,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因此传播效果显著。

4.8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比如旅游项目开发资金,注重筹集开发资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难题。注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应当采用多渠道引资方式。第一,借助国家发展,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紧抓农村旅游经济;第二,合理应用优惠条件,实行丰富旅游资源,涉及民间资本、企业投资、外商投资等。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民众参与项目开发,同时培育乡村旅游开发主体。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性服务,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小额贷款、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等,全面做好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确保乡村旅游发展效益最大化,保护群众整体发展。注重文化环境保护,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注重宣传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确保地区居民可以做好地域性文化保护。建立文化景观再现理念,实行景观保护模式,促进乡村旅游、非物质遗产发展,确保外来游客可以感受到地区文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具备重要的价值作用。由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必须基于乡村文化生态平衡发展,注重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全面提升村民参与度,确保村民认识到乡村文化价值,去深入到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实现乡村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生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谁远谁近?
旅游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