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俗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
2021-03-07曹丽鸿丁顺涓黄郴李子怡
曹丽鸿,丁顺涓,黄郴,李子怡
(怀化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怀化 418000)
1 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历史积淀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民族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民俗文化携带着独具民族特点的元素和符号,凝聚着民族的精气神,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土家族民俗文化在产生和传播的进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并且壮大起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情的民俗文化。在传统土家族民俗文化记载中,土家族地区节日众多,在长期的传统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起源各异的习俗仪式,如各种宗教祭祀仪式、丧葬婚嫁仪式、成人礼等[1]。土家族歌舞能反映土家族的生活形态,彰显土家族每个生命个体的自我意识。土家族人民在生产劳作间利用闲暇之余创造了反映本民族特点的歌舞,这也印证了人民所说的少数民族能载歌载舞的特质。摆手舞又名“社巴”,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载歌载舞,摆手舞对研究土家族的历史、宗教、迁徙过程、生产生活、民俗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土家族人往往通过摆手舞来表达对先祖创业的艰辛、民族的迁徙、英雄事迹的崇敬之情,或是劳动丰收的喜悦欢乐之情。哭嫁歌是土家族待嫁新娘出嫁时为抒发心中情感所唱的歌曲,通常是哭唱相和,其演唱内容和方式都有着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目前这一土家族独有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适合本民族文化环境的传统体育活动,其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搭撑腰(拔腰带)、扁担劲、抵杠、举石、打磨秋、高脚马、抢“贡鸡”、竹铃球、打飞棒、“摇旱船”、肉莲花、舞板凳龙、地龙、双虎凳等[2]。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充分反映了土家民间体育的民族性、地域性、易行性、趣味性和群众性。
2 土家族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土家族民俗文化来源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是土家族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土家族人民的信念。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往往体现于该民族的民俗文化中,而对民俗文化的表达又蕴含了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动力[3]。于国家而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每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构筑了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更有利于中国的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东方,有文化才会有精气神。于社会而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护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也利于民族的团结。此外,有利于人们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根,从而促进时代新风尚的发展。于个人而言,民俗文化能丰富人民的生活。在社会节奏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精神食粮。文化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由此可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至关重要。
3 土家族民俗文化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现代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土家族文化濒临失传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展开,西方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与我国土家族文化产生冲击。外来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充斥土家族地区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认知以及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使土家族文化受到了多元化冲击。西方国家传入的街舞、现代舞、重金属音乐等文化,对于年轻人来说,猎奇的心理导致他们对这类新鲜事物、新文化的喜爱与追求,同时减淡了对固有的民俗文化涉猎和传承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土家族文化逐渐边缘化,不少民俗文化元素濒临失传。
3.2 民间文化组织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文化传承保护的本质
保护土家族文化的民间组织数量较多,但大多数组织为迎合市场需求,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忽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度重视经济效益。“企业来保”作为土家族文化的保护措施之一,企业利用自身特点,将一些民俗文化变成一种商品,通过商品手段将一些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但因其自身的资本性,注重自身效益最大化,导致民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失真、变味,由此衍生了许多的民间团体、民间组织为了迎合企业发展,忽视文化特点,组织的节目大多不伦不类,无法真正起到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作用。
3.3 土家族文化创新不被文化传承人所接受
文化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一个必然途径,土家族地区也采取了各种文化创新的方式对该地区民俗文化进行保护,诸如民俗文化进校园、民族歌舞与广场舞相结合、文旅结合、交叉来学等。文化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大多数老一辈的文化传承者认为这种方式改变了文化固有的、原汁原味的东西,他们大多难以接受通过创新这种方式来进行土家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甚至对这类文化创新的措施产生抵触心理,他们更加愿意墨守成规,按照一种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方式进行文化保护,最终出现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对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观念的矛盾,造成了民俗文化传承的断层,这种断层现象促使了一些文化的失传。此外,基于目前民俗文化保护的形势,许多传承人安于现状,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寻求更好的保护民俗文化的出路,或者被动地等待政府寻求出路[4]。
3.4 土家族文化传承人面临减少趋势
土家族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具有传承者,传承者作为土家族文化保护的中流砥柱,可以赋予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在土家族地区,乡村地区拥有大量的文化传承人,但其因经济落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为了跟随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家族人外出寻找工作机会,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与幼孩,这就导致了土家族文化传承者数量锐减,加剧了土家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不利局势[5]。
4 土家族民俗文化保护的相应策略
4.1 提高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当今是文化繁杂的时代,土家族的文化面临着多元化的冲击,为不使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沦为边缘文化,土家族地区也多次出谋划策,让民俗文化通过“非遗进校园”“企业来保”等途径促使人们近距离地接触到土家族的民俗文化。这是使民俗文化认同感得到提高的首要途径。传承人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文化传承人本人认同本文化,才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保证民俗文化本身的固有价值和内涵的同时,让民俗文化能够可持续地传承下去。除了文化传承人认同感的提高,还需要整体观念的提高,而教育就是提高社会整体对文化认同感最首要和最基本的途径。为了使民众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保护观念,就要在民俗保护的地理范围内积极推行民俗文化的普及教育[5]。学校是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场所,所以对青少年的民俗文化的教育需要从小培养,可以在中小学教育中开设民俗文化的课程,从小培养青少年对民俗文化的认同。这一措施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更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认同感的提高。
4.2 丰富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在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中,有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者两个主体。但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通常由政府主导,提供资金来源,造成了政府取代民间传承主体身份的现象,使得民间组织或社会团体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参与度偏低,反而降低了民俗文化保护的实际成效。所以,多元参与可以使政府明确自己的保护主体身份,让民间的文化传承人更好地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传承人的作用。因此,在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中,需要明确保护的对象——传承主体,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传承主体政策优待或者物质奖励,调动文化传承人参与民俗文化保护政策制定的积极性,提高传承者与保护措施的有效反馈,进而提高民俗文化保护的效率。
4.3 推动民俗文化创作的市场化
保护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民间组织数量较多,但大多数组织为迎合市场需求,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忽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由此,可以借助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构建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得到满足。可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引入与民俗文化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比如,张家界市文化馆采取通过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带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张家界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旅游的同时也是对土家族文化进行输出的最佳时机,通过合理激励机制,在保证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政府也可以通过市场构筑一个民俗文化保护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相关社会力量和民间团体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保护进程中来。
4.4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
对于传承主体而言,民俗文化的内在价值是民俗文化能否被保留的关键。但是目前存在民俗文化能否跟上时代的发展,是否符合当代价值观的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要求对民俗文化进行提纯,还需要加入创新的元素。老一辈传承人对民俗文化创新方式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以及所具备的对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除了创新观念的输入,保护也需要有一定的高科技手段予以支撑。除了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积极培养与开发具有民俗文化保护技术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积极引进相关技术,购置相关仪器设备。在民俗文化保护中,相关单位和机构还可以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到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引进先进技术[6]。除此之外,还要整合力量加强对民俗文化保护新技术、新手段的开发和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更好地为保护土家族以及我国其他民族的优秀民俗文化提供保障。
4.5 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人才
要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才能促进民俗文化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仅要求培养具有专业性的文化传承人,还需要培养相关的研究型人才。对于传承人,具备艺术鉴赏、鉴定文化价值和理解的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相关政策进行最恰当的解读。政府在这一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传承人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培养,政府可以开发合理的市场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年轻人加入民俗文化的学习和生产中去,增加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动力。对于研究型人才,可以联合高校研究院建立相关研究课题,加大研究人员的投入,形成人才资本储备,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研究生专业,进行定向定点的培养。
5 结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是“根”与“魂”。民族传统文化是窥探一个民族的窗口,是国家传统历史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对于发扬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不论任何时期和任何社会群体,都应该对土家族民俗文化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大力传承和发扬土家族民俗文化,将其作为丰富我们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保护、传承和弘扬好优秀的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