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专业排球专选课个体运动损伤风险因素探究

2021-03-07李志跃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扣球肌群落地

李志跃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前言

高校排球专选课是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选修课程,其设置的意义在培养学生对排球项目的深入掌握,继续扩展对排球的理解,进而形成个人的强项。在教学中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是首要任务,但技能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技能的整体增长离不开身体能力与技术能力的有机结合。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若身体或技能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技能发展停滞甚至后退,当某一方面出现明显缺陷时还会导致伤病的出现。本文将从高校排球专项班的教学目的出发,分析各类运动损伤风险,旨在为排球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建议,维护体育生的运动水平,保障教学与训练在低风险的环境下稳步进行。

1、学生基本运动素质因素

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等。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普遍重视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在排球运动中直接影响着球员的移动速度、弹跳高度、击球力度、控球稳定性、地面活动与滞空活动期间的身体稳定性等方面,在此类增强球员竞技能力的作用外,力量素质的价值还体现在下肢肌群协助球员完成落地缓冲,保护膝、踝关节的功能之中,尤其在复杂环境下球员会做出很多非常规的动作,导致膝、踝关节受到的冲击增大,若没有相应肌群的支持,骨骼、软骨将直接承受体重对地面的撞击力量,例如:侧向起跳后的单脚落地、向前大幅度冲跳后的过度屈膝缓冲、落地后不完全缓冲立即快速移动等,都会对关节造成很大冲击,若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就会对身体造成直接的损耗,同样,球员的跳跃高度、跳跃速度等素质越优秀,在落地时的风险越大。球员在短期内可以逐步掌握多种非常规的控球动作,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控球效果,但在技能成长的同时,身体的损耗也在迅速加剧,只是相对于技能的显性表现,关节损伤的积累是隐性的,若不着重关注很难被察觉,直至伤病显现出来。

“平衡、灵敏、柔韧”是身体顺利完成动作的重要条件,“协调性”的概念存在于灵敏素质范畴内,但在实践过程中“协调性”经常作为统称用以概括运动员“平衡、灵敏、柔韧”的综合水平。排球作为多元动作结构和开放性运动技能项目的代表之一,运动员既需要稳定的基本动作结构,又需要灵活的应变能力。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拔的过程中,教师或教练普遍重视协调性对运动员技能发展的巨大支持,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身份的获得并不以其运动水平为绝对前提,协调能力高低不一的情况十分常见。在此状况下,学生学习技能或运用技能时常会受到协调性不足的干扰。在较为复杂的动作中,肌群调动、力量支配将受到阻碍,不同的个体运用同样的技术动作时,其本身发力逻辑也会不同,协调性较差的个体往往动作更加僵硬、迟滞、沉重,在完整的技术动作中仅能保证部分动作环节正确、流畅。基于排球项目的快速特性,在学生的“迅速”动机下,关节组织会承受许多不必要的损耗,直观的结果是学生的练习热情越高,身体损耗越大。

速度与耐力因素是排球运动员必备的运动素质,但在维护运动员健康和伤病防控方面并无直接作用,在此不做赘述。

2、高损伤风险的技术运用因素

常规的基本技术是适应于人体基本结构与肌肉功能的,也是利于实战运用的,在此之外,为满足实战要求,一些非常规的技术动作在对球员的身体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具有一定实战意义,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非常规动作的使用,以避免较小的伤害得不到恢复,进而积累、扩大。据多项研究显示,排球运动员的主要伤病均出现在肩、腰、膝关节部位,此三个部位活动主要体现在挥臂击球、进攻和拦网的起跳、落地动作中,其损伤也多是由这些技术动作引发。

2.1、挥臂动作中的风险因素

在常规的扣球挥臂动作中,收腹发力后借由胸肌和三角肌前束的牵引使得大臂前挥,进而使肱三头肌完成牵张反射带动小臂加速,在小臂运行的进程中再由屈指肌形成牵张反射带动手掌挥动,最终形成扣球挥臂的动力链,完成挥臂动作。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力量的传达,三角肌需在小臂获得加速后适当放松,在肩关节能够自如旋转时作为拮抗肌辅助肩部稳定性即可。但在挥臂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实现恰当的力量分配与传递,三角肌前束与中束的紧张贯穿于整个挥臂动作的始末,几乎被锁死的肩部难以快速旋转,其动作十分沉重,既不能适应球飞行的时间、空间变化,也不能使自身的力量素质在鞭打速度中的到体现。

在此非常规发力习惯的影响下,学生(惯用右手)在挥臂向右变线时会将风险动作进一步扩大。典型的动作形式是手掌包球近侧、肘外旋,三角肌前束与中束进一步收紧,使肩关节的外旋功能在其极限范围活动,关节囊内摩擦增大,相关韧带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扣球的线路变化是扣球基本技术的延伸,在技术运用过程中十分常见,但长期进行下去势必引发肩关节损伤。

球员起跳后在空中的稳定性需要腹肌和竖脊肌的良好配合,然而在寻找空中击球点和变线挥臂时,学生极易出现影响腰腹活动的非常规动作,最常见的是学生(惯用右手)起跳后重心向左偏移,导致右肩明显高于左肩;在保持躯干平衡时已将左侧竖脊肌的力量全部调动,而右侧竖脊肌则不能起到太多作用;在后续挥臂发力时,左侧腹肌全力收缩、右侧腹肌又不能提供助力,竖脊肌的左侧在维持躯干平衡的力量消耗之上,继续推动躯干前收;完整的击球动作包含躯干活动和上肢活动,通过展收腹带动的躯干及上肢挥摆的力臂是极长的,其支点的力量由髋关节周边肌群提供。在重心偏移、只有一侧腹直肌和竖脊肌产生较大贡献的动作中,既不能充分调动全部相关肌群,也会使一侧肌群负担过重,容易加快肌肉疲劳、并使深层的疲劳难以恢复,拉伤等情况会频繁出现、形成难以修复的劳损。

2.2、起跳与落地动作中的风险因素

起跳是完整扣球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起跳能使球员跳的更高、更快、更稳,在球的时间、空间特性持续变化时能使身体实现对球更有效的适应与控制。根据不同进攻位置和球的不同性能,会有不同的助跑形式、起跳动作与之相适应。在一般扣球教学中,普遍会将四号位扣球作为最初的学习内容,在此期间学生会将助跑的启动位置、路线、切入角度、制动、起跳逐一拆解、实行,以达到适应四号位进攻的目的。以惯用右手的学生为例,左脚在右脚前踏地制动,胸、髋、膝、脚尖朝向一致,同时指向助跑发力的方向,能使起跳动作完成的流畅、轻快。但在适应四号位时学生常常会出现胸、髋、膝、脚尖朝向由上至下逐节右旋,各肌群发力的方向逐步偏离助跑发力方向的情况,且部分学生会不自主的将左脚内扣、横踏于右脚前方,双脚脚尖的延长线形成交叉,使两侧下肢所有的肌群无法朝同一方向发力。此动作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四号位扣球的控制区域,但相应的高、快、稳起跳的标准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学生对细微动作结构和肌群的控制水平,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使膝关节结构的功能出现错乱,膝关节的构造不具备旋转功能,强行的扭转动作会破坏胫、腓侧副韧带的稳定支持,尤其会使腓侧副韧带承受过大的张力,引起损伤。

据多项调查显示,排球运动员大多数的伤病集中在膝关节,而膝关节损伤多数是在扣球和拦网的落地环节中造成的。髋、膝、踝关节自然弯曲,两侧下肢的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肌群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在落地缓冲动作中受力均衡,正确的落地动作让运动员的身体得到更好的保护,延长运动寿命。身体横向漂移导致的重心侧倾落地会使两侧下肢动作无法同步,不能有效分担落地带来的冲击,下肢力量较弱的学生会更早出现损伤,单腿落地动作更会使损伤加剧。展髋深屈膝的落地方式对髌韧带的过度牵拉和对半月板的摩擦也是膝关节损伤的一大诱因。

另外,正确的落地除了能充分调动下肢力量进行落地缓冲,还应将重心保持在身体的前部,稳定的动作结构使腰部活动更加轻松,地面的反作用力由前脚掌逐步传递,直至腰部自然弯曲能将反作用力有效抵消。在重心失控的落地动作中,腰椎及骶椎区域无法自然活动,力量通过下肢传达至髋关节时被阻断,从外部姿态观察会显示出明显的上下肢动作结构和力量的脱节,致使落地时腰椎直接承受由下肢传达的力量冲击,竖脊肌和腹肌无法完全形成缓冲的协同动作时,椎间盘将受到剧烈的挤压。

3、准备活动因素

3.1、身体能力的准备状态

如同任何运动项目,在激烈的运动开始前要先进行比较轻松的运动,使肌肉、肌腱、韧带得到良好的伸展,提升弹性。在排球运动中快速的起动、制动、变向、跳跃、落地等激烈的动作,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支持,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即使练习内容中没有激烈的肢体活动,在基本传、垫球练习中也需要关节、肌群灵活协调的配合。因此,排球教学中的损伤预防应先从易处着手,重视热身运动的作用,并将拉伸、跑、跳等形式的热身活动从小强度到高强度逐步加入,使学生进入主体练习内容时的身体机能得到充分的适应。

3.2、心理能力的调动状态

心理活动的准备是运动状态的必要基础,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使运动员在动作的表现上更加协调、准确,也能使运动员的注意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排球作为团队运动项目同时具有快速多变的特点,对人、球快速变化的认知和对本体动作的决策都依赖于其注意力稳定、大范围、分配和转移的素质和其本身的运动知觉,这两方面的协同作用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当运动员具备较高兴奋度时,运动过程更为流畅,兴奋度较低时其注意能力、运动知觉水平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也会下降,这首先悖离了排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再者也更易引发运动员的身体损伤。

4、小结

(1)全面评估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技术目标之前可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身体素质目标,为损伤防控打下基础;

(2)充分检验学生的技术掌握水平和其运用方式。教师可发挥体育专业的优势,在技能教学中引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技术成长加以辅助,使排球运动的概念在学生的印象中更加丰满,培养学生自主辨别常规技术动作、非常规技术动作和错误技术动作的能力,同时达到损伤防控和技能增长的目的;

(3)重视准备活动。教学不同于专业运动队的训练,但技能形成的目标正是贴近实战、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排球运动,因此,在强度、负荷随着技术难度而提升时,更要着重强调准备活动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扣球肌群落地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更正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