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3-07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吴丹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液体科学小学生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吴丹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学生的意识、思想和能力是改革培养的重点,合作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但实际操作的效果却难言理想,究其根本是因为目前学生的合作学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一、相关概念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需要相互交流、活动、协调、配合,分别承担任务中的一部分,一起达成更高的学习目标。小学科学课程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完成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合作学习活动,强调探究科学现象,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实力。

二、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氛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营造适合合作学习的氛围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在最初,小学生本身不太了解什么是合作,要如何合作,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引领小学生逐渐走上合作学习之路。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写一写自己获得的信息、感受,然后引导小学生在组内将组员获得的信息整理汇总,并在所有小组和教师面前分享。这就实现了从组内到组外、从个人到整体的信息扩展,能有效引导小学生习惯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分享成为督促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以“土壤里有什么”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组内相互之间说一说见到的土壤样子、摸起来的感觉、在上面玩耍时的感觉、土壤上都有什么、所有的土壤都一样吗等话题,组长将组员提到的信息整理成一份,用于小组之间的分享。这样小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体会自己带给他人的启发、他人填补自己知识空白的感受,既能锻炼小学生的分享能力,还能锻炼小学生从他人处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小学生在共享状态下获得课堂学习所需的知识,这种环境和体会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二)创设探究合作问题

教师提问能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小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思考的成果,想要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适合探究、合作的问题,引导小学生与组员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养成依靠整体的力量去完成学习、升华思维的习惯。很多教师觉得小学生不会问问题,甚至不会思考,只是在自己提出问题后顺着问题思考一下,得出答案后学生就不会继续思考、继续提出问题。其实这是教师工作的误区,是教师引导工作有误。比如在“固体、液体”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鸡蛋和熟鸡蛋、冰和水等同一种物质的固液两种状态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固体和液体他们观察到了哪些信息。有的学生说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有的学生说液体能流动,固体不能;有的学生说液体跟水有关系,比如胶水是液体,胶水干了是固体……然后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哪些关于固体、液体的信息是他们想要知道和了解的。有的学生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固体和液体形态,有的学生想知道固体和液体进入水后有什么不同……学生合作基本上把固液体的特点、重难点囊括,由此,教师可以顺利展开后面的教学工作。可见,问题的创设需要建立在学生熟悉的、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特殊之处后,他们就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果在学生陌生的领域中创设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对提问、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也不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三)明确合作学习行为

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内学生的配合,需要学生分工完成同一个任务,只有明确的合作学习行为划分,才能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否则,小学生很容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混乱,或在最后的汇总阶段才发现有的工作没有人做,导致合作学习没有完成。失败的合作学习体验会影响小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合作学习的继续推进。在合作正式开始前,教师要强调完成任务的要点,然后要求小学生在组内完成分工,并遵守活动时间,共同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在观察小动物的课程中,教师要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后发放观察对象,要求学生借助放大镜等工具,发现观察对象的“秘密”并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发现得最多。学生通过教师的要求可知:一方面要观察,另一方面要记录,在组内分工时就会划分出记录的成员,共同完成合作学习。

(四)教师要适当给予帮助

合作学习本身强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和协作,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不宜过多干涉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否则会影响合作学习效果。但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帮助或提示,让小学生能顺利完成合作学习目标,避免打击小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蚂蚁是小学科学课上的观察对象之一,这是一种体型小、具有社会属性、巢居性的动物,小学生想要观察蚂蚁的个体情况,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但如果想要观察蚂蚁在巢穴内的情况,就不太好处理,这很容易打击小学生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时给出提示,比如模仿蚂蚁在地下的巢穴,制作透明、可观察的蚂蚁窝,用食物引诱蚂蚁出窝,观察蚂蚁之间信息传递、运输食物、存储食物的过程,完成观察任务。小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顺利完成合作学习,能增长合作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即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困难。

(五)综合评价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力量贡献者,学生个体与小组成绩密不可分,在课后综合评价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小组评价和学生个体评价的结合、平衡,避免出现重小组轻个人或重个人轻小组的情况,培养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正确看法。教师在设置奖项时,要兼顾小组团队奖励和学生的个人奖励,让小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是相辅相成的。

三、结语

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合作学习真正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发挥作用,教师需要正确应用合作学习的细节和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作用。

猜你喜欢

液体科学小学生
液体小“桥”
五颜六色的液体塔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层层叠叠的液体
我是小学生
科学拔牙
不会结冰的液体等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