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的一般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21-03-07李娟胡静芳聂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6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李娟 胡静芳 聂宇

摘要: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研究基于校企协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需求、行业特色、校企协同育人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三方联合修订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专业+拓展”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和“三个四”实践教学体系,将其应用到专业学生的教学试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校企协同;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三个四”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行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6-0182-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校企协同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双方作为独立主体,开展教学、科研、师资、产业化等多方面合作,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计算机专业是工程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分别锻炼,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校企协同育人应用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为专业建设提供创新的思路,拓宽教学模式。

1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模式在国内已实践多年,形成了五种主要模式。其中“订单模式”和“工学交替模式”的培养形式是企业以实际需求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企业提供部分专业课程,学生边学习边融入企业需求,这种方式适合职业院校对传统行业的人才培养。“校企融合模式”适合办学灵活的独立学院或民办学校,企业参与办学,资源共享,学生更易对接企业工作。“3+1模式”是较多院校采用的合作方式,学生前3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训,其间企业选派工程师参与部分课程和实践教学,第4年学生到企业实习。“产学研模式”指学校和企业开展纵向和横向项目合作,研究高精技术,该模式适用于科研水平高的综合型大学。以上五种校企协同模式是高校出现较多、也较成熟的合作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各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分别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景德镇陶瓷大学属于普通院校,但陶瓷行业特色突出,因此以上5种校企合作模式都不适合。计算机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形成面向专业和行业融合的校企协同多元化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制定适应校企协同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着力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与实施

2.1 探究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企业和行业共同参与讨论和研究,确定景德镇陶瓷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定位是:坚持为地方经济、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创新性应用型能力为人才培养导向,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计算机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定位瞄准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2019年教研室结合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行业特色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围绕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引进企业参与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了2019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既满足市场需求,又符合地方区域和行业企业的要求。

这一培养方案突出了立德树人思政目标,融入了OBE理念,结合了工程教育的12条毕业要求,围绕人文素养、工程基础、工程能力、团队精神、职业发展等能力开展。整个方案体现了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的12条毕业要求,同时又将毕业要求细分为32条细则。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170学分,与专业相关的两大课程平台占总学分的比重大,其中,学科基础课为28.82%,专业课为38.26%。

2.2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梳理专业课程内容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梳理课程内容,调整专业课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重构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使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研室引进企业参与修订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校企联合课程[1,3]。

根据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专业+拓展”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课程涉及: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拓展教育四大类。专业课程中确定了11门专业核心课程和7门专业学位课程,并设置了两个专业课程方向,分别是移动平台应用开发方向和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方向。计算机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两大類: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两类课程涉及数学、自然科学、专业基础、专业、专业方向等,具体如图1所示。

2.3 构建“三个四”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真实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构建“三个四”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层次实践模式。“三个四”实践体系是关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四类层次。教学形式包括:校内实验实践、企业精英进课堂、企业实践、科技项目和竞赛四类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涉及:基础训练、能力提高、综合创新、企业实习四种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包含: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四级实践能力。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就是综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面向学生实施四种实践教学形式,传授四类教学内容,培养四种实践能力[2]。

“三个四”实践教学体系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及实践环节,采用“全过程、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4 建设“教师—工程师”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工程师”师资指教师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具有企业工作、创业经验、横向科研等工程经历。教研室采取“教师进企业,企业精英进课堂”的方法打造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尤其是到陶瓷行业参与工程项目研发,提升教师的行业工程经验;聘任一线技术工程师来我校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骨干开设技术讲座、辅导科技竞赛、指导毕业设计,分享和传递他们的工程经验。

教研室聘任了江西省陶瓷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6位老师兼职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经历。邀请企业精英进课堂,目前已有北京华清远见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公司工程师、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慧程教育有限公司等近13位企业工程师入校指导和教学。近三年选送教师到企业实习或培训8人次,教研室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2.5 夯实校内和校外的实践环境

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础是实践教学的摇篮,近3年教研室建设了6个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合作基地。近年来,学院新建1个移动平台实验室和1个云计算服务实验室,更新了3个机房的电脑设备,全面改造了2间软件机房,环境旧貌换新颜。这些举措升级了机房的硬件和软件,提升了实践环境质量,保障了学生良好的实践环境。

学院进一步加强现有的11个校内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开设第二课堂和开放实验,延长学生的上机时间,增加设备的使用率。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共36周,涉及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设计等多环节,为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学院强化了实验室的实验实践教学容纳能力,先后购买了正版软件,升级了网络带宽,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2.6 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加强毕业设计管理

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企业实习,以创新创业项目或实习项目孵化出作品,参加计算机类科技竞赛。教研室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环境、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依托计算机学生社团管理训练事项,开设专题技术培训班,从课程培训、成果认定、奖金分配、学分奖励、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

引导学生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参与项目开发和设计,开展校外毕业设计。以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有利于学生熟悉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更能让他们在就业时无缝对接工作,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近年教研室组织合作企业提交校外毕业设计选题,经审核评定后,2019年有13名学生、2020年有21名学生分别实施了校外毕业设计。

3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效果

本次校企协同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最终形成了《景德镇陶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有机融入行业特色,专业方面结合陶瓷行业,明确了通过四年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及技能基础上,具有从事移动平台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开发与管理维护的工程研发能力,适合陶瓷行业信息化工程应用。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修订了与之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建设了2门校企联合课程。在教学改革和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就校企协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研究内容出版了教材《信息类学生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针对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和指导。专业教师在校企协同的教学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经验,与企业合作,在研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顺利验收4项。

我校不断探索多元化的产教合作形式,积极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18年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计算机专业获评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年来,专业先后与6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计算機专业从2018年至2020年先后在广州、深圳和校内开展了13次校企联合教学。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教学,紧密地与企业需求对接,学习了计算机技能,了解到市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明确了未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校企协同教育,积极参与各类企业项目研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实践工程经验。教研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计算机竞赛,从2018年至2020年,计算机专业学生总计77人次获得计算机类省级以上奖励。专业学生经常参与校企协同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每年有大量学生申请提前开展毕业设计。为此计算机专业教研室提前到大三下学期发放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利用暑假和大四上学期完成设计任务。在大四上学期末,教研室组织学生举行毕业设计提前答辩,比我校其他专业提前了半年。近三年,2019~2021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提前答辩人数逐年增加,参与情况如图2所示,这些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实习工作,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更多的机会提升就业质量和薪资。

4 结语

本次校企协同教学改革联合了高校、企业、行业共同制定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充分考虑了区域地方和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从事陶瓷信息化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该项研究成果可用于校企协同教育培养背景下普通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我校其他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提供借鉴,促进普通院校的工程实践教育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娟,柳炳祥,李慧颖,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4):5708-5710.

[2] 黄敬华,杨维明.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校企协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6-07-20(004).

[3] 李娟,李慧颖,柳炳祥,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J].福建电脑,2016,32(10):54-55.

[4] 彭海静.基于“校企协同、双能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8):147-151.

[5] 姚敦红,彭小宁,张文.深度校企协同的地方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高教学刊,2020(23):146-149.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