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根源,纠正问题
2021-03-07杨虹
杨虹
摘要: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所以经常在练习中出现马虎大意的情况,从而导致练习计算失误。而一些小学数学题目本身也具备着较强的逻辑性,所以也会导致很多的小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出现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也叫作易错题。针对于易错题,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起来,帮助学生们找到易错题出现的原因,继而找到合适的方法去纠正易错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易错题;纠正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易错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使得学生们可以通过易错题来反省自身,完善知识结构,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但是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们认清易错题的本质、找寻易错题的原因继而进行纠正,就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师们的教学重点。在遇到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千万不能够让情绪带动自己,不要因为学生们在易错题上出现失误而去指责学生、训斥学生,这样的行为反而会对于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对于纠正易错题没有半点好处。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的就是合理引导、总结归纳,然后带领学生们去理清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易错题的纠正,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
一、树立学生正确态度,建立学习自信心
其实很多的易错题并不是很难,之所以一些学生经常在这些题目上栽跟头,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不具备自信心。明明是正确的答案依旧不自信,在反复印证中反而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错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纠正学生易错题的第一步就是树立学生正确态度,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态度的树立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起到带头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们正视自己的错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们充满自信,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和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本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就会经常性的带领学生们去检查自己的易错题,让学生们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逃避和害怕。除此之外,我还会带领学生们做一些与易错题类型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在练习中相信自我,有疑问就去探索,相信自己的答案。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们在练习中的正确率逐渐提升,学生们的身上也开始升起一種自信,这种自信并不盲目,而是学生们一种态度的展现。这样的教学反馈可以说明树立正确态度和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易错题,提升正确率。
二、建立易错题收集册,总结归纳错题
除了态度和自信心之外,对于错题的归纳总结是核心的环节。学生们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做错,除了不自信和马虎大意导致的错误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在总结归纳错题之后去进行探索,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
本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就会要求学生们每个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将自己的易错题在上面进行总结归纳,根据错题原因进行分类,从而使得内容井井有条而不是混乱无序。我会让学生们在每一道题 旁边标注自己的错误原因、正确思路以及完整的做题过程。例如有一个学生的错题册上有这么一道题500÷25×4=?这个学生直接算出来是5。但是这是错误的。在这道错题旁边学生记录下了自己的错误原因,是因为自己对于运算定律没有完全掌握熟练,直接先算乘法,没有按照计算顺序来进行计算。然后在下面,学生也列出来了正确的算式500÷25×4=20×4=80。类似于这样的易错题还有很多,但是在学生们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很少再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一表现也说明了设立易错题收集册,的确有助于学生纠正易错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进行易错题对比分析,理清数学概念
进行错题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清数学概念,防止学生们出现概念上的混淆,这对于纠正易错题同样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容易被学生混淆,而进行错题对比分析就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看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从而防止学生在今后的练习中出现错误。本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也会进行易错题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们来理清相关的数学概念。例如我所在班上的一些学生经常在进行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时出现错误,他们将分数的加法减法与整数和小数的混淆,导致错误频出。根据这一现象,于是我将分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以及小数和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了列举,将相关的易错题进行展示,让学生们看着整个的计算流程。在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学生们很清晰的了解到了分数与小数、整数加法和减法法则之间的差异,在之后的计算中也很少出现关于这方面的易错题。由此观之,进行易错题对比分析的确有助于学生理清数学概念,对于帮助小学生纠正易错题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易错题的出现往往是与学生心态、概念理解以及知识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的纠正易错题,就要从根本出发,找到易错题出现的原因,继而制定策略,最终解决易错题。
参考文献:
[1]杨春金.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干预和跟进初探[J].亚太教育,2019(07):129.
[2]李杏梅.六年级数学易错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华夏教师,2019(16):62-63.
128150052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