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社会矛盾的新变化

2021-03-07史慧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史慧敏

摘要: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说明矛盾的两方都有了质的改变,需要深刻把握社会矛盾新变化,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当今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国情,做出应对。毛泽东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是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从1953年到1956年底,土地改革逐步完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三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四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一直沿用到十八大。五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到现在我国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矛盾的两方面也都出现了质的变化。纵观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可以看出,其中不变的主线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个体,在满足了吃饱穿暖的需求之后,必然会渴望实现更高的需求层次。生产关系能否满足生产力的需要就成为了一个社会矛盾点的所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水平,反映了我国发展全局的状况。

当前,我国在发展上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实际上就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由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要矛盾中,从“物质文化需求”到“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改变,不难看出我国这些年来在党的带领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果。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原来的“物质文化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呈现出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美好生活需要”则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现实社会地位到心理预期、价值认同等方面,对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甚至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相应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了,困扰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就如习近平所说的“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地区之间,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正在稳步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而西部地区受制于环境、人才等诸多因素,发展仍较为落后,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滞后,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城乡之间,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教育、医疗、就业、政府公共投入等多方面差距明显。发展的领域不平衡,比如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明显不能满足人民需求。不同群体之间对于发展的成果的共享也不平衡。现在我国发展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积累,但是发展水平并不算很高,发展的总量并没有绝对充裕。所以这就在许多方面存在进步空间。比如发展方式的转变,依法治国的推进,精神文明的提升,公共事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改善,体制机制的改革等许多方面。这也就要求在发展的同时,统筹全局考虑,兼顾公平效率,协调持续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实现十九大报告中预期的两个阶段。

从这两个阶段可以看出,到第二个阶段完成,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完全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实现的愿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把实现共同富裕看作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将彻底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实现共同富裕是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归宿。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六重经济含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内在动因探析
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坚持辩证思维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发展性和继承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理论创新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