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理论创新

2018-01-18刘俊杰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刘俊杰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重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四个基础性理论创新之上的,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论。深刻把握这四个基础性理论创新,对于自觉坚持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础性理论创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本质;基本方略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8)01-0013-0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出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础性理论创新之上的。

一、新时代历史方位论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10。新时代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时间、新的时期和新的阶段概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时期的划分。进入新时代是从历史观和时代观的角度,对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基于对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关系的动态把握,对中国社会结构和阶层的政治经济状况阶段性特征的深入把握,对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与之对应的阶段性任务的客观分析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论,是深入解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内在密码的一把钥匙。

(一)新时代历史方位论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论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是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上升的。中国是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这个阶段,强行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社会发展轨迹,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是漫长的、分为若干阶段(时代)的过程。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要经历两个阶段,这就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称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其中,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前,还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毛泽东针对当时一穷二白的社会状况,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2]之后,毛泽东在1959年1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又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3]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教训时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4]252后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重申:“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4]379。在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成为全党的共识,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至此最终形成。十三大报告还指出,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很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国社会虽然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但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成熟,上层建筑不完善。这个实际决定了这个阶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一百年都动摇不得。新时代历史方位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二)新时代历史方位论的丰富内涵

经过长期的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实现的历史性变革,新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对中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什么样的判断,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制定出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出的重大抉择。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新时代历史方位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1956年到1978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期,这个时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准备的时期,也就是十九大报告所称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的时期;第二时期是从1978年到2012年,这个时期是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经济发展创造奇迹的时期,十九大报告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人民实现富起来的时期;第三阶段是从2012年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是中国决胜全面小康,继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期,是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文化实力大幅提升,彻底告别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生产关系更加成熟,上层建筑更加完善的时期,十九大报告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人民实现强起来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个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第一个征程是到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比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前了15年;第二个征程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世界强国之列。endprint

新时代历史方位论的提出,与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互为表里。一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否发生了转化,是判断该社会是否进入了新时代的基本依据,自然也是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托。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所实现的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宜于再表述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水平已经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不少方面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落后的问题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经济发展与民生、生态发展不平衡问题,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内容看更加丰富多元,从水平看更加高端。

新时代历史方位论包含两大理论元素:一是位置性元素(或称坐标性元素、旗帜性元素),新时代历史方位论不变的“初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始终传承的理论基因。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推进伟大的梦想。二是方向性元素,也就是向哪里去的问题。这包含三个维度,其一是努力迈向世界强国,实现由穷到富、由大到强的飞跃。其二是中国进入了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会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和社会全面进步,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有效地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三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将用自己的历史向世界证明,后发展国家实现现代化,超越资本主义路径不但完全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一个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提出新的理论指导的科学依据。能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演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国家发展的客观实际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高低的標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和判断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带领广大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八大作出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个判断是符合中国当时客观实际的。遗憾的是,后来我们党没有遵循这个正确判断,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并且依据这个判断,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进程中,正是依据这一重大判断,我们党执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引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完全符合当前中国客观实际,必将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从“生产—发展”端来看。我国稳定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进入了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正在逐步迈向人工智能社会。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不是社会生产“落后”的问题,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诸如地区之间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不平衡、经济与生态不平衡,诸如文化发展不充分、高端制造业发展不充分、城市配套不充分、公共服务不充分,等等。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制约生产力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总之,从全局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从“人民需要”端来看。随着量的不断积累,现在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化,用“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来描述人民的真实需要已经不准确,更准确的应该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是人民的需求由温饱上升为更高层次和更多方面的需求,不仅包括吃穿住行的生存需求,还包括精神、民主参与、法治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就物质上的需要而言重心已经不在于数量上而在于质量上。“人民需要”的转化,就要求生产力的水平和能力供给要发生质的转化,制约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关系就要改革、调整和完善,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上层建筑就要进行深化改革。相应地,“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就要从人民新需要出发,规划新征程,提出新使命,诞生新思想。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不意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党的这个总判断依然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必须牢牢把握,仍然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并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入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落地开花。

三、发展了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endprint

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这是一个前人没有遇到的崭新课题。列宁晚年在认识社会主义时,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我们党一度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当做社会主义本质,轻视了快速发展生产力,轻视了让全体人民尽快致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4]116这个问题指的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慢了不是社会主义。经过总结社会主义经验和教训,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世纪之交,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思想。“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将我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更加体现了目的导向性,更加强调了人民主体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中具有重要基础性。“八个明确”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国家强盛梦、民族复兴梦与人民幸福梦始终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新征程的“两步走”战略规划,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立,无不饱含着“人民幸福”的高度关切,无不凝聚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坚守。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利益属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遵循,是基于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价值自觉与行动自觉。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是决定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与其它政党的显著区别,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新时代治国理政全领域中去。

四、新时代治国理政方略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7]105“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7]9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和各族人民的智慧,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成果,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经验总结出来的。十九大报告总共概括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的执政方略。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与文化灿烂的国家,曾经对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中国由兴盛走向衰落,近代的中国饱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宰割,国家民族长期四分五裂,社会呈现一盘散沙状态。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开拓前进,一代接着一代干,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它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集中了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具有巨大的动员能力、凝聚能力和执政能力。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政党领导,就会因缺少凝聚力和迷失发展方向而误入歧途。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4]365

党的领导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要确保党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发挥好党领导下的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保证了执政党与参政党团结一致,保证了国家和社会长期稳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或两党制轮流执政,也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其初心就是肩负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实践证明,它非常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非常有利于防止无政府主义和国家四分五裂局面的出现,完全符合当代中国的客观实际。正因为坚持协商民主制度,让民主和集中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有效集中了各政党和各阶层的意见和要求,充分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兼顾了各方利益,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

坚持党的领导要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一党长期执政,要勇于自我革命,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强化党内监督,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坚持同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和权力腐败进行斗争;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效规范和制约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endprint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4.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Abstract: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s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in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als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important thought is based on four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junc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theory of principal social contradi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ess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the theory of basic strate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o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the four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ciously adhere to and practice Xi Ji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oretical innovation;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ing society ;Social essence

責任编辑:王廷国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