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变化与教师转型的关系研究
2021-03-07杨玉梅
杨玉梅
摘要: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育的测量和评价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使得高中地理教师开始重视自身的教育转型。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高考地理学科的发展变化以及近年来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变化进行概述,分析高考地理学科命题变化对地理教师教学的影响,提出高考地理学科命题变化下的教师转型措施,希望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师转型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育;测量评价变化;教师转型关系
前言:高考是当下社会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量和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对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的目标,确保教学目标和高考目的的一致性。高考的的范围不能超出高中地理知識的教学范围,只能在教学范围内选择不同的侧重点知识内容,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高考的引导下,遵循正确的地理学科教育规律,开展有效的地理教学活动。
一、我国高考地理学科的发展变化
地理学科的高考历史十分复杂,其在20世纪学校教学中备受歧视,且在建国初期,我国地理课程教学体系仍为以往的传统体系,将地理学科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后来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地理学科的教学时长以及教学内容不断的缩减,并将地理学科在高考必考内容中移除,而在当下高考体制中,地理学科则是作为文科类考试的必考科目出现。并将其和历史学科以及政治学科的高考考察综合在一张文综试卷中。由于高考是高校在全国范围内的选拔措施,不同高校对于各省的录取名额以及要求差异较大,且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高考地理学科的试卷也存在一定差异[1]。
二、近年来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变化
(一)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类型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类型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高考地理学科在命题类型上主要是测试学生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对学生地理课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地理课程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考察。以湖南省的地理高考方式为例,湖南省的地理学科高考方式为文综试卷考察,由于2001年才将地理作为高考科目,因此在2001年到2003年,高考地理学科在文综试卷中所占分值并没有达到文综试卷的评价分值,直至2004年才将地理学科的文综试卷分值调整到文综三科总分的三分之一。通过对高考地理学科所占文综试卷分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已经从之前的摸索阶段转变成现在较为完善的状态。并且,除了高考地理学科分值变化以及稳定外,高考地理在命题类型上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以湖南省高考文综试卷地理学科的选择题为例,在2004年到2001年之间,其选择题类型为读图选择题和读文选择题两种,但是在2005年之后选择题类型则只有读图选择题一种,证明读图选择题已经成为高考地理学科选择题的主流类型。高考地理读图选择题的特点为题干中具有一幅或多幅直观的图像(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或地理分布图等),其主要要求学生根据图像信息条件,结合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二)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知识内容的变化
一般而言在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考察知识内容主要为系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根据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对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考察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并以某省高考地理学科命题考察内容为例,可以得出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考察知识内容在系统地理中以自然地理为主,区域地理中以中国地理为主。但人文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考察也在不断调整占比,现阶段高考地理学科的不同命题考察知识内容占比为世界地理占20%左右,中国地理占40%左右,人文地理占10%左右,自然地理占30%左右。
(三)高考地理学科命题能力要求的变化
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的施行使得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立意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身能力,并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知识记忆。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主要是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地理理论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知识的运用以及学生的表现。现阶段高考地理学科在命题上主要是对学生以下十项能力进行考察:(1)地图能力;(2)综合分析地理区位因素的能力;(3)地理计算能力;(4)判断读取地理变式图像的能力;(5)分析热点区域问题的能力;(6)阐述、分析以及评价环境资源问题的能力;(7)综合联系学科的能力;(8)判断读取统计图表的能力;(9)文字表达能力;(10)审题解题能力。其中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在各学科高考中普遍要求具有的能力[2]。
三、高考地理学科命题变化对地理教师教学的影响
(一)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活化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学校中为了应付考试而接受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是学校内最为严重的资源浪费。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工作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意向,使得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其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脱节情况十分严重,学生不能依靠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没有用”的思想,尤其是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开展的教学工作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远。地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的科目,其主要是对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以及人类智慧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使人类在认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进行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全球环境以及资源问题不断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地理学科知识对解决这类问题有着较大的帮助,使得地理学科知识和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地理学科的教学知识也开始向着生活化方向发展。
学生作为促进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群体,其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同时也在对环境产生着改变。特别是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在媒体行业的应用,使得学生获得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获得的信息时效性也不断提高。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师应将教学工作和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不能让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分隔成抽象的知识。教师应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地理学科知识的存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下各种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为迅速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在这样一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知识总量不断增加,学生无法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这便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处理,使学生可以选择记忆自己需要的知识。
对于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教学工作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提高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在地理学科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造成了较大的改变。并且,在近年来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中也对信息社会的各种特征进行了体现。高考地理学科在命题形式上已经很少使用纯文本的表述形式,一般都是使用各种统计图表以及地理变式图像等图表的形式作为题干内容,使的高考地理学科的试卷表达更为生动,图表中也有着各种潜在信息需要学生去发掘。例如:某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使用的命题材料背景中包括我国个省级行政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图、我国西部概括表格、丝绸之路示意图以及城市气候资料表格等形式。这些统计图表在高考地理学科的试题中进行应用都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这一情况也可以看出,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相关知识已经是当下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会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因素构成影响的发展形式。现阶段的地理学科教学内容都对资源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了重点强调。我国地理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育学生形成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科学协调人类和自然关系等思想。帮助学生从各个层面上认识和评价人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確处理此类问题的地理价值观念,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当下高中地理学科的教材内容和地理科学的发展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高考地理学科的试题设计中,试题经常会将最新的环境问题作为命题背景材料。例如:某省的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命题背景材料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情况、我国能源消费情况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等。通过对高考地理学科的试卷命题情况来看,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一直是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重要方向[3]。
四、高考地理学科命题变化下的教师转型措施
(一)地理教师教学课程资源生活化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明确一个概念,即教育的边界和生活的边界是相同的,地理学科的课程内容范围也应在实际生活的范围中。地理学科作为涉及内容非常复杂的学科,其涉及了社会和自然的较多内容。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将地理学科的教学课程资源生活化,可以在学生心中重新构建地理学科的形象,使学生可以对现代地理学科的社会地位进行重新认识,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起到的实质性作用。高中地理教师还需要明确地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地理,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作用。
从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分析可知,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课程资源是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命题的主要形式,此外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内容多元化以及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这也为地理教师教学课程资源生活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二)提高地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可以提高地理学习的多元化水平以及个性化发展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果。并且,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使得以往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无法呈现的地理现象变得能够实现,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机会,形成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新方法,也使得地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空间元素通常较大,很多地理情况无法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观察。但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便可以将地理学科中涉及较多地域以及较大空间的知识进行展现,使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由此不难看出,地理教学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学校方面应加大对教学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设备投入,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信息设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使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设备,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对信息化统计图表等知识的教学效果。
(三)在地理教学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育工作在当下我国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其对学生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进行了提高,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资源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课程设计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并以资源环境保护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作为导向,将地理学科的教育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养,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使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4]。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学工作的评价和测量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目标以及教学导向方面发生了变化,教师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若不进行合理的转型,则无法再胜任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通过教学课程资源生活化、教学工作信息化以及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方式进行转型,以此适应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官翠娥.新时代转型发展高校“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0):138-140.
[2]张兰英,王军英,霍维涛.OBE理念下应用型转型高校双师型教师产出绩效评价研究——以邢台学院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21,36(03):38-42+48.
[3]刘中亮,崔诣晨.从他律到自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转型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1(04):111-118.
[4]王洪玲.基于应用型本科大学俄语学科内涵建设的教师转型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