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技术在文物遗址保护中的应用
2021-03-07陈亦峰赵瑜
陈亦峰 赵瑜
摘要:由于我国文化遗产数量繁多且分布面积广,管理难度相当之高,再加之近年来灾害纷纷增多,需要文物遗址都遭到了破坏。面对破坏数量不断加大,损坏的文物越来越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文物遗址保护的工作量。尤其是在修复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是无法对大量的文物地理资料以及文化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及分析的。对此,确保我国的文化遗产可以实现更加系统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方式,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3S技术,完善构建文物遗址保护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以为修复以及管理更能够做提供价值参考依据。
关键词:3S技术;信息技术;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平台;应用分析
我国文物遗产颇多,见证了我国悠久历史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宝贵资源,实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看出,文物遗址保护工作是当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在促进精神文明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许多外界因素,导致我国的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对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在基础工作意识方面薄弱,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需求。不仅如此,还经常出现人为盗窃等因素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落实程度。再有,就是相关的消防以及安防设施比较落后,文物库房经常出现老化的现象。
一、3S技术在文物遗址保护中的管理应用分析
数字地球核心是由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构建而成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技术体系实现了3S技术的集成。3S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系统。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技术以数据库为基础,能够有效发挥制图以及空间分析的功能,同时也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定位查询,有效分析空间数据以及数据的属性,尤其是在检索技术方面可以准确获得数据。再有,GIS主要针对的操作对象是属性数据以及空间数据,以此实现点、线、面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特点主要是对数据坐标进行规范化编码,以此有效描述出相应数据的定位以及定量,这是其他类型信息系统无法具有的特点,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难点[1]。
(二)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是指遥远的感知,能够依据对物体电磁波辐射特性以此获取地物位置,也就是一种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探测技术。通过对遥感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获取大量资料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研究,以此构建更加全面的宏观图像,这对分析环境资源以及地球信息带来有力支撑。不仅如此,遥感技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以此有效获取大量信息。既能对地面深层进行探测,又可以有效探测见光物体,并能实现长时间不间断工作[2]。
(三)全球定位(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是为适应军事需要,从而建立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技术主要借助卫星信号,准确找到特定位置,在飞机以及车辆中获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该技术还能对大地进行测量,可以精準定位,不仅如此,该技术还属于目前全球导航定位的先进技术,有效推动了社会的经济效益。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是由没有在七十年代初研制出来的,可以实现在海陆空全方位三维导航的定位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特点,三维定速高精度定位、覆盖面积广、效率高等非常多的应用功能。现在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了该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空点定位方法的不足[3]。
二、基于3S技术的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应用平台研究
(一)基于3S技术的文物遗址保护工程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文物遗址保护管理业务的分析,加强对3S技术应用,可以实现文物遗址工程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其中主要包括采集信息体系,网络支撑体系以及安全支撑等构建体系。基础网络支撑体系需要系统的正常运行,结合国家文物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设计。在基础数据建设层方面,需要在空间数据与文物资料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构建数据层,这其中就包括文物点分布空间以及文物保护空间等数据内容,这是基础数据层建设的模式,能够实现对灾后文物空间数据的安全保护,同时也能准确获得文物遗址的分布点。采集信息体系主要是由信息化建设信息进行分类编码而成的,并在相应的规范要求下,实现对数据的有效采集,以此实现对文物遗址综合数据采集平台的有效构建,获得更加精准的文物遗址保护资源信息数据,完善构建交互以及存储等功能[4]。
(二)规范管理与科学规划
在构建健全的应用软件体系时,需要对文物资源信息进行规范化分类,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重点文物保护信息管理力度,以此研制出文物遗址综合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标准需求,如文物遗址信息化系统的规范采集,数据编码分类工作等等,都需要对文物遗址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建设,并依据实际文物遗址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以此实现文物信息传输、处理、共享以及采集等功能。不仅如此,构建文化遗产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编码以及表转化采集功能,以此实现完善建设信息系统,深度进行系统化研究,并能为文物保护以及规划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完善构建文物遗址保护工程管理系统框架。在安全支撑体系中还需要加强对软件以及硬件体系的安全保护,其中软件体系安全需要构建统一标准的身份验证系统,并统一进行应用系统管理,统一进行用户授权的方式,以此实现使用人员与系统应用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出限制功能[5]。
(三)构建信息应用服务层
信息应用服务层的构建是非常重点的研究内容,需要结合专业应用模型以及遥感图像软件的处理方式,协助当地政府以提供基于空间位置服务,完善构建3S技术背景下的文物遗址保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主要是以空间数据以及管理信息等建设基础,以此构建标准化数据信息采集功能,实现了对文物遗址保护信息的研究以及管理工作,并结合3S技术实现了对保护、研究以及监测文物遗址的作用,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构建了完善的文物遗址保护信息技术科学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系统将以空间数据库、文物信息库和管理类信息为基础,在数据采集功能和标准需要以文物信息以及空间数据库为构建基础,确保实现数据采集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出3S技术的综合作用,实现对文物遗址信息管理以及展示应用,确保对文物遗址进行科学保护,以此构建科学化的文物遗址保护系统[6]。
(四)文物遗址资源数据库建立
充分整理、挖掘现有资源信息,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三维扫描数据等等,建立专业的文物遗址信息资源数据库,根据数据的类型、重要程度、保密等级等规定,分类存放与管理,以便于系统管理人员分类别分权限调用与管理。同时建立数据库实时更新机制,将最新数据及时同步到平台系统中。
(五)文物遗址资源监测平台建立
利用信息系统收集、及时反映和选择性公开遗产地保护状况,通过遥感监测、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构建监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状况和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提升的机制,促使各遗产地管理机构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保护工作的重视。监测系统与其他文物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以实时数据为突出標志,力求切实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针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性,文物的动态监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如何运用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及手段去完成文物的监管保护工作这里不再详细说明,将另成文章进行文字与探讨。以下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样例。
(六)文物遗址保护平台运维管理机制体系建立
文物遗址保护平台设计各单位、各业务、各成员,跨市县和区域,层级多、关系复杂,需要参照国家文物领域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则,根据文物的具体情况,建立统一的协调管理和考核机制,以保障平台正常运行。
总结:
本文主要对3S技术在文物遗址保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构建了文物遗址数据保护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网络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并能对文物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更新、审批以及相关信息的有效查询,有效提升了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彬. 浅析信息技术在文物遗址保护中的应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000(004):001.
[2]徐艳飞, 赵高华. 信息技术让革命文物活起来[J]. 网络传播, 2021,000(010):2.
[3]窦彩彩. 浅谈刘青霞故居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以3号院抢险保护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00(008):002.
[4]王军. 数字化在大遗址保护中的作用——以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 中外交流, 2018,000(008):6.
[5]孔健. 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利用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 000(007):255-256.
[6]杨凯. 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状调查与思考[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8,000(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