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质及其证候分型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防治的研究进展
2021-03-06胡玉乐赵唯含王捷虹
李 毅 胡玉乐 赵唯含 于 勇 王捷虹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一科,陕西咸阳 712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除改变生活方式、调节心理因素外,药物治疗多从调节胃肠动力、抑制胃酸等方面对症处理,临床疗效不甚满意,且目前尚未有公认的特效药物问世[1]。故针对FD 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探索已然迫在眉睫。中医药依据“体质辨识—调整体质—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思路,以“偏颇体质”为抓手,通过一人一体质,一人一证型的辨体辨证论治,不仅可以弥补早期FD 防治的不足,而且对反复发作的患者,通过纠正体质,增强机体正气,为再次治疗打下坚实基础。研究体质与FD 的关系,是在整体上把握个体,掌握FD 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从而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养生和康复等均极具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系统论述中医药在调理FD 易患者的偏颇体质及相关证候分型的研究成果,以期通过辨体辨证相结合,在预防FD 发生中形成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案,并通过汇总中医药个体化治疗FD 方案,为其治未病和治已病的经验方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之效果。
1 中医体质与FD 的相关性
中医认为体质禀赋于先天、摄养于后天,其形成的重要基础离不开内生潜质,但是体质又是多元、运动而又变化的,并非一生一体质,后天摄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质的转化[2]。Wang 等[3]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过敏质)9 种。
根据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戴征浩等[4]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572 例FD 患者进行logistics 回归分析,发现气虚质、阳虚质以及阴虚质是FD 多发体质。李善圭[5]对300 例中国FD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湿热质(13.6%)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郁质(12.7%)、痰湿质(11.3%)、气虚质(11.3%)。张子涵等[6]收集663 例FD 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出消化不良症状人群的体质特征总体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且与其他体质比较,气郁体质消化不良的症状更为明显且程度更重。曾志聪等[7]采用王琦标准化的9 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 例FD 人群进行研究,发现FD 患者明显倾向于气郁质、湿热质,其中男性以湿热质为主,女性以气郁质为主。毛艳[8]选取523 例F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阳虚质(24.6%)、气虚质(19.4%)、气郁质(18.1%)是易患FD 的主要体质类型。林蕙凝[9]分析150 例FD 患者中医体质,结果显示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占比较高。王铭樟[10]通过调查128 例FD 患者,发现气郁质占64.84%,非气郁质占35.16%,从而得出气郁质是FD 患者的多发体质。
综上所述,FD 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为主,但仍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对于中医体质的辨识,是绘制证候状态标准曲线的基础之一,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疾病证候的倾向,因而临床中FD 患者多以脾胃虚寒证、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常见。
2 辨体——调治FD 偏颇体质
中医认为体质的特殊性是在先天禀赋基础上,加之缓慢的、潜在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从而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也决定了体质的可调性。通过指导偏颇体质者开展相应的食疗、药膳、干预其情志、行为生活方式,以及运用中药、针灸等,进行系统而规范的调治,可预防性消除疾病发生的内在危险因素,故临床当辨体为先,调体为本,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2.1 医食同源,调阳虚
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虚体质者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培补阳气,提高冬季的耐寒力。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如太极拳、五禽戏等[11],通过“外练筋骨皮”以达到阴阳平衡状态。膳食对调理偏颇体质亦有重要意义,正如《内经》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理科学的膳食搭配,有助于体质处于平和状态。宜食韭菜、南瓜、平菇、生姜、牛肉、羊肉以及当归生姜牛肉汤等具有温阳健脾暖肾功效的食物。对于阳虚偏颇体质者当以补肾温阳,益火之源为用药法则,可用补骨脂、仙灵脾、巴戟天、淫羊藿等,犹如春日之暖。选方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但在温壮阳气的同时,当佐入少量滋阴之品,例如熟地、山茱萸等[12],正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针灸方面[13]:常选具有温阳作用之穴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等,亦可在三伏天或三九天自然界阳气最充盛时,配合艾条温灸足三里[14],以温中散寒,调节胃肠功能。
2.2 医食同源,调气虚
气虚体质者喜静懒动,不利于气血的运行输布,当以柔缓运动为主,尤适宜慢跑、健步走等,当循序渐进,则可补益肺脾、固摄肾气、强壮筋骨,逐渐改善气虚体质状态[15]。宜食山药、红薯、红枣、鸡肉、牛肉等,通过饮食调养来补气、益气、行气。亦可用生谷芽、生麦芽(去皮为宜)之类,补益胃气,帮助消化和输布营养。对气虚体质的药物调理当以健脾益气行气为法则,选用人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等药,临证时对于清阳下陷之人,方用补中益气汤;对于中焦之气不足之人,方用四君子汤[16]。针灸方面:选用扶正祛邪之穴涌泉、足三里、神阙等,以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2.3 医食同源,调气郁
气郁体质者应保持心情愉快,顺情解郁,培养开朗、豁达的心境。通过增加户外活动调理气机,舒畅肝气[17],如练习“六字诀”中的“嘘”字功。饮食调养方面,可食用理气作用的食物(荞麦、韭菜、茴香等);亦可少量饮酒,疏通血脉,条畅情绪。中药调理当以疏肝理气,开郁散结为法,常用橘皮、青皮、枳实、木香、香附等,但要掌控用药的法度,防其过燥之性,损伤阴液。临证时可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针灸方面[18]:择经以任脉、胃经和脾经为主;选穴以“新十针”为主,倡导内外兼治,疏理气机。
2.4 医食同源,调湿热
湿热体质者,适合做一些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例如长跑、爬山等,消耗散发体内热量,排除多余水分,清除体内湿热邪气[19]。饮食调养:忌暴食暴饮,少吃大热大补及肥腻、甜味之品;宜多食清化利湿的食品,如莲子、赤小豆;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如冬瓜、丝瓜、苦瓜、黄瓜等,有助于通便,防治湿热郁积。调体的主药[20],可用苦寒泄降祛湿热,彻上彻下尽可除的黄芩、黄连;甘寒淡渗利湿热,表里上下三焦消的滑石;微苦微辛微寒法,内外湿热皆可化的茵陈。临证选方常用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汤、连朴饮等。针灸方面:选用内关、合谷、中脘、天枢等,湿蕴中焦加丰隆、内庭。
3 辨证——论治FD
体质状态反映正气强弱,体质的差异性对致病因素有着不同的易感性,对某些疾病有着不同的易患性、倾向性,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即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这四种偏颇体质,在FD 发病中多见于脾胃虚寒证、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体质是某些疾病、证候发生的基础,并且影响着证候的类型、性质以及从化,故临床当辨因人、因证之别,人者为本,证者为标,证随人见。
3.1 脾胃虚寒证
脾为阴土而用阳,主运化,胃为阳土而用阴,主纳食消谷,脾胃居中焦,阴阳相配,升降相济,为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若素体中焦虚寒,再过食生冷,损伤中阳,阴寒内生,则腹中冷痛、喜温喜按,食谷不化,或纳少腹胀诸症丛生。缓中胶囊具备多环节、多靶点、多方位的作用特点,治疗脾胃虚寒型FD 患者,临床疗效显著[21],并且此中药复方中白术、木香的现代药理明确表明两药可促进胃肠蠕动以及消化液的分泌[22-23]。广西名中医黄贵华教授的经验方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FD 脾胃虚寒证疗效优于单种手段治疗,此方法既以内治法改善了患者的体质,又可使外周血胃动素含量增高,胆囊收缩素降低,从而加快胃排空,减轻餐后上腹部饱胀感[24]。陈敏军等[25]使用隔药饼脐灸对脾胃虚寒型FD 的治疗作用是多种因素参与发挥的“综合效应”,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2 脾虚气滞证
脾胃为中焦及气机升降枢纽,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若脾胃受损,升降失常,其腐熟食物功能降低,则表现为胀而不能食,嗳气等。杵针联合六君子汤[26]治疗脾虚气滞型FD 效果确切,且单用杵针治疗也可有效改善其症状,促进胃排空,增强胃窦收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健脾理气的中药可以调节血清胃动素(MTL)、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改善患者近端胃排空率及半排空时间,降低内脏敏感性,从而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7-28]。名老中医付灿鋆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用药遣方时,脾虚气滞多用《外台》茯苓饮,脾虚不运多用香砂六君子汤,临床疗效显著[29],五磨饮[30]可以改善脾虚气滞型FD 大鼠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脑-肠轴一氧化氮合酶(iNOS)、P 物质、5-羟色胺密切相关。依据以上相关文献发现,其健脾理气组方均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并从相关检查及症候评分进行佐证,健脾理气组方是治疗脾虚气滞型FD 的可靠选择。
3.3 肝胃不和证
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正如《景岳全书·痞满》:“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木曰曲直,其性疏泄,情志不畅,气机阻滞,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见胁胀窜痛,痞满不适,嗳气则舒等症。疏肝和胃方(四逆散加味)[31]治疗FD 肝胃不和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原络配穴法结合四磨汤治疗FD 肝胃不和证效果显著[32],以冲阳穴和公孙穴调理胃经脾经,四磨汤疏肝和胃,两者相辅相成,促进患者胃肠蠕动,提高生活质量。周丽等[33]通过电针治疗肝胃不和型FD 患者,疗效较佳,并且通过调节血清胃动素、胃泌素以增强胃动力,改善胃肠功能。
3.4 脾胃湿热证
李东垣《兰室秘藏》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亦有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者。”湿热内蕴脾胃,气机不利,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浊郁而化热,故见脘腹痞满不舒,口中黏腻不适等。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FD 效果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胃肠道激素紊乱,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且安全性高[34]。清胃消痞方治疗FD 脾胃湿热证的效果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降低复发率[35]。杨蓓等[36]运用清胃散加减治疗FD 脾胃湿热证,症状改善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多潘立酮)。郭彦清等[37]运用自拟清热化湿方治疗FD 脾胃湿热证,集芳化、清燥、淡渗、和中为一体,调节胃肠激素和细胞因子,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多方位整体调理胃肠功能。
4 结语
研究体质与FD 的临床观察类文献较多,但多为相关性研究,而FD 发病倾向与体质及相关证候类型的相关性研究较少,而且对于FD 早期进行易患体质调节的系统调理方案少有涉及。中医药治疗FD 在传统疗法基础上,又沿袭了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优势,并且形成了现代中医治疗FD 的新模式[38],另外就预防调治FD 来说,医食同源、中医特殊技术疗法越来越受欢迎,积极探寻此类中药、膳食、中医技术疗法将是防治FD 的新契机。
本文期望通过对中医体质和FD 的探讨,深化对辨体调体与辨证论治的认识,使遣方用药更具个体性、针对性。对FD 偏颇体质人群进行早期调体干预,将会降低FD 的发病率。并且对于慢性、反复发作性FD,可以将中医辨证论治与食疗、药膳结合,干预其情志、行为生活方式、针灸有机结合,采用综合疗法,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改变体质偏颇状态,使之趋向平衡。“体质辨识—调整体质—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三位一体,度人体之本,审邪气之要,抓当下之关键,以达论治之精准,为FD 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