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摔跤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持续训练法

2021-03-06林西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有氧负荷

林西

(山西省长治市体育运动学校 山西 长治 046000)

引言

对摔跤运动来说,赛前训练时在整个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比赛之前专门的训练和准备环节,也是运动员的训练从量变转向质变的重要环节。所以赛前训练的安排是否合理,与运动员在比赛重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有直接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看,赛前巡栏在运动员与教练眼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一些体育项目来说,其赛前运动使其使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也就非常丰富,训练负荷的变化也非常大,所以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摔跤是一种主要以身体力量为基础的对抗运动,这一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素养、技术、心理与生理等都有较高要求,它要求运动员有着举重运动员所需的力量要素,有短跑运动员所需的速度要素,有长跑运动员所需的耐力要素,有技巧运动员所需的协调性以及灵敏性等。按照摔跤运动相关要求,在16-19岁之间的运动员则是青少年运动员,尤其强调在这一年龄段,需要以培养他们的初级专项技能为核心,并兼顾到身体全面素质的训练。

1、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概述

1.1、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发育与训练的特点

按照青少年日常发育六大指标以及五大素质增长情况相关统计,在12-15岁,是青少年各种指标增长较快的时期,与摔跤这一体育运动的特点相结合发现,在13岁以前则处于启蒙环节,13-17岁则是全面基础训练环节,而随着运动员的年龄以及训练年限的增加,则逐渐过渡到提高阶段,18岁则是高水平训练的早期阶段,后续则向专项训练以及竞技能力保持阶段过渡。按照青少年实际发育情况,尤其是13-15岁的青少年在进行训练时,在强化其身体全面素质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协调性能以及柔韧性,因为这一时期是青少年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期,也是摔跤项目向高水平阶段发展的关键能力与时期。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洁净,智能借助不断的技术训练,掌握数十甚至上百种不同的技术动作,对这些动作做到熟练运动,使身体对动作形成自动化,进而不断对技术进行组合,达到实战应用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具备了专项协调与柔韧能力,就具备了实际竞技的较高水平,可以在早期高水平的训练期间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导致训练的效果降低,而且在18岁以后,运动员的柔韧性降低,专项协调性能也很难在提高。

1.2、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运动员因为教育、年龄、身体、心理以及个性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其会存在以下特点,好奇和模仿、转移和不稳定、盲目和幻想、多变和可塑等特征,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儿童与少年时期是动作学艺以及技艺发展的天才阶段,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一旦错过了这一阶段,天才也可能变为庸才。所以这一阶段需要得到重视,要重点关注在单位时间内使技术达到最大容量,进而使技术建立起初步的定型与自动化,还要关注和技术相关的柔韧性等要素,建立与专项需要相符的柔韧能力。还要实现和技术相关的力量训练,建立起初步实现技术的力量与能力,要关注方向不同的技术以及攻击点不同动作等完成的速率,进而建立起初步的专项协调与速度能力。按照青少年阶段运动员的实际特点,在训练中也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比如针对青少年的好胜心,可以使用不同的竞赛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兴奋点,针对转移这一特征,在训练中可以不断变换方法与手段,进而提升运动员的兴趣,针对模仿这一特点,可以借助正确的示范以及简练的语言,引导运动员模仿,进而实现训练的目标,针对好奇与幻想的特诊,在实际训练时可以所使用一些启发性的方法,使运动员不断开发大脑,互相启发,进而实现训练的最佳效果。

2、持续训练法主要的特点与功能

持续训练法主要指负荷强度相对较低,时间也相对较长,连续无间断联系的训练方法,在实际联系时,运动员的平均符合心率指标应该保持在130-170次每分钟,在摔跤运动训练过程中,持续训练通常有以下几点功能。

2.1、持续训练法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耐力

耐力对摔跤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素质,在摔跤项目实战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在相对长的时间内集中力量来应对高强度的冲击和对抗。而且,如果实际比赛时双方选手的水平和技能等能力大致相当,那么整个比赛就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运动员一旦没有很好的耐力,就无法满足长时间比赛的要求,那么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成绩。借助持续性训练方法,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能够集中对耐力进行科学培养,进而有效提高身体的素质与竞技能力。

2.2、持续训练法可以有效帮助摔跤运动员提升技术与动作水平

此种方法特别能对那些负荷强度并不太高,但整个动作过程却非常细腻的动作进行完善。很多人对摔跤这一运动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摔跤就只是双方运动员力量之间的比拼,但实际上,摔跤这一运动对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运动员腿部、腰腹以及手腕等位置的技术动作有很高要求,在双方以力量为基础的对抗中,只有对这些技术动作进行合理的使用,才可能得到分数,进而赢得比赛的生理。借助持续性训练,在实战中使用的很多细活就能被运动员有效掌握,在实战中的应用也会更加流畅与熟练。

2.3、持续训练法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实战能力和水平

因为这一训练方法可以使身体的运动技能保持在较长时间的刺激下,产生相对稳定适应的能力,内脏和器官等也出现适应变化,能够提升有氧代谢系统能力,提升有氧运动强度,所以对运动员在实战时有效发挥相应的竞技能力有很大帮助。

对摔跤运动来说,其实战过程的对抗性非常高,在强度比较高实战中,运动员的肌肉、心率和呼吸等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更多则处于无氧状态中,那么如何在这种无氧状态中应对身体机能不断变化的影响,这对摔跤竞技能力、水平以及成绩有着关键的影响,借助持续性训练,就可以使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摔跤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持续训练法实践应用

3.1、短时持续训练法应用

短时持续训练法对摔跤项目来说,应用的价值非常显著,具体来说,使用这种短时持续训练法,能够有效提升摔跤青少年运动员有氧工作的强度,为提升运动员无氧状态代谢以及有氧无氧混合状态下的运动机能有很大帮助,也为提升运动员抗练能力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从理论角度出发,只要训练符合短时持续训练的特点,也就是一次持续性符合训练的时间在十分钟左右,平均负荷强度心率在每分钟165次左右的联系,都可以被当做短时持续训练法。在实践过程中,这种训练方法在练习时,可以分成若干组不同应用。这种训练方法联系的手段,不会像间歇和重复训练那样过于强调对一组动作反复进行练习和应用,也不会像中时与长时间持续训练法只强调对一组动作的联系与安排,短时持续训练法安排连续的手段时,除对负荷的强度和实践必须满足这一方法相关特点外,练习组数也可以在2-3组,每组间歇的时间也相对充足,在进行实践时,其训练的手段也相对较多,比如,3000m跑,十分钟一对一的对抗,十分钟一对三的对抗等方法都属于这种训练手段。

3.2、中时持续训练法实践应用

对中时持续训练法来说,其在摔跤项目内也有很大意义,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大多是在对摔跤青少年运动的体能训练中应用,着重于提升青少年摔跤运动员一般耐力与素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有氧代谢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为提升他们无氧以及有氧与无氧混合代谢的水平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应用时,中时持续训练法一般有以下两种比较典型的联系方式,也就是匀速与变速持续训练的方式。对匀速持续训练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以培养有氧代谢能力为主要目的训练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运动的强度较低,负荷强度的变化养相对较小,运动的速度比较均匀,整个运动的过程持续、不中断,练习的动作也比较问题,负荷强度心率指标每分钟大概在160次,人体消耗的能量也相对较小。而变速持续训练则是强制性培养无氧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方法,其特点是:运动的强度相对高,负荷强度的变化比较明显,运动的速度也有较多变化,运动的过程持续不中断,练习的动作有较大变化,负荷强度心率指标通常为每分钟150-170次,人体消耗的能量也相对较大。摔跤青少年运动中的5000m跑、12分钟跑等都属于中时持续训练法的应用。

3.3、长时持续训练法应用

这种训练方法在青少年赛前运动中的意义也不容忽视,一般来说,这种训练方法大多在青少年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用,其在摔跤应用中的特点主要是:一次性持续训练符合的时间一般超过30分钟,符合强度心率指标在每分钟150次左右,实践时,这种方法有三种比较典型的形式,也就是匀速和变速持续训练以及法特莱克训练三种,其中前两种与中时持续训练中的两种形式的差异在于:负荷的强度耕地,整体负荷的时间更长,训练场地的变更也更多。而法特莱克训练则是一种以培养有氧代谢为主,适当培养无氧和由于混合供能为目的的耐力训练方式,其实践特点为:训练的环境不稳定,运动的路线也不明确,负荷时间比较久,运动时速度的快慢变化也不明显,但明显具备随意性,运动的过程持续不中断,负荷强度则是高低不断交错的状态,心率指标在每分钟140-160次之间波动,心理感受比较轻松。

对摔跤青少年赛前持续训练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类型与方法,三种不同的持续训练法对能量代谢功能也有不同的着重点,所以在赛前选择方法时,要按照运动员实际需要,选择科学的持续训练法和配套手段开展训练,进而取得最佳的赛前训练效益。在开始训练前,也要制定出严密的方案进行实施,因为持续训练法应用的过程相对较长,摔跤运动涉及到的技术种类比较多,参与训练的人员也可能比较多,人为因素导致练习中断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具有较大的组织难度,如果没有良好的运动,就是去了持续训练法的意义与功能,所以需要在开始训练前,制定好合理的方案。

4、结语

总之,在摔跤青少年运动中,赛前持续训练方法非常重要,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要根据比赛以及运动员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持续训练方法,掌握负荷的辩证关系,负荷时间长,强度就要降低,时间短,强度可以适当增加。还要做好营养的补充,进而有效恢复机能,进而为比赛奠定良好的状态基础。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有氧负荷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