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肌组织说课设计

2021-03-06陈建珍刘晓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骨骼肌内容课程

张 颖,陈建珍,李 杰,叶 蓓,刘晓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说课是教研活动的一种,是指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在钻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等的基础上,面向同行或专家就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与改革思路等方面进行的系统阐述[1]。一方面,说课活动可以实现平行班级知识点和教学进度的统一;另一方面,说课活动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善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教师间教学交流和研讨,以达到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2]。本文从课程思政、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教学评价6个维度出发,论述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肌组织说课设计。

1 课程思政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临床检验、病理检验、生化检验等专业课的基础。旨在指导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系统、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和医学常识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为学生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举行感恩仪式、参观标本陈列室、观察组织切片、引入教学案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 教材分析

2.1 教材

检验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践20学时。本教学单元内容选自本校张轶和陈尚教师主编的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创新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第2章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2节组织,该部分内容既是对上一课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后面具体人体系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2 教学目标

基于检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目标要求掌握3种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同,理解骨骼肌的收缩原理。(2)技能目标要求通过多种手段完成课内外学习任务,如:小组课堂汇报展示、观察切片、视频拍摄、网络测评等,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理解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3)情感目标要求通过学习通、云班课、大学生慕课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信心,通过小组合作提升班级凝聚力,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爱护标本仪器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珍爱生命,关爱患者。

2.3 教学内容

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3种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将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突出重点。由于这3种肌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同的地方,因而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比较分析这三者的异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较为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课上可通过模式图分解和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3 学情分析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授课对象是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课程开设于第1学年第1学期。他们当中文理兼有,高中都学过生物,对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有初步的理论基础,而肌组织部分内容是在该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但是该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此外,2019级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有较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新知识、新教学手段接受程度高。初入大学,学生学习需求旺盛,但是缺乏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针对以上学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树立面向个性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4 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主要利用教材、多媒体教室、智能手机、显微镜、切片等教具,结合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如资源库、大学生慕课、云班课、学习通、QQ等,采用传统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翻转课堂、示教法、PBL教学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授课形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以PBL教学法为例,在实践部分镜下观察骨骼肌的纵切面和横断面之前,设计联系生活的思考题:切牛肉有门道,怎么切牛肉又嫩又好吃?让学生带着问题比较镜下骨骼肌纵切面和横断面的区别,发散思维,讨论得出问题答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法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主要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完成课内外学习任务,采纳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归纳总结法等,教学中不断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督促学生学习,并辅以线上线下答疑,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学、做”一体化,重点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理解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

此外,板书的设计需要体现教学重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而且还要直观简明,理论部分板书主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实践部分以画图和列表的形式来呈现板书。

5 教学进程

5.1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左右借助学习通或云班课App,在已创建的班课中上传学习课件,发布课前预习要点,发放预习自测题,同时布置小组作业,准备翻转课堂分组汇报展示;学生还需登录中国大学MOOC,进入本校主讲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进行肌组织相关视频和PPT的观看学习。教师充分备课,同时确认教学场所的电教设施,有足够的切片以及显微镜等可以正常使用。

5.2 课堂教学

5.2.1 视频导入 通过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视频,明确主题,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5.2.2 突出重点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3种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虽为重点,但是内容简单易懂,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提高上课效率[4]。由各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对应内容,分别为骨骼肌的一般结构与功能、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心肌的一般结构与功能、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学生展示后教师就几组讲解稍做点评,肯定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整合各种资源,明确小组分工,纠正其中不严谨的地方,补充讲解不全面的部分,同时通过板书绘制表格,比较3种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同,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便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之后,结合分组汇报展示的结果,即时利用学习通App中的投票功能,投票产生内容讲解和PPT制作最佳的小组,通过这种形式既能鼓励学生又能提高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积极性。

5.2.3 化解难点 就难点内容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借助多媒体课件单独讲解,从骨骼肌的电镜结构入手,从分子水平上介绍粗、细肌丝的结构,从而为经典的肌丝滑动学说做理论铺垫。肌肉收缩时,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其他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间的滑行,而使肌节长度变短[5]。接下来结合模式图逐一分解骨骼肌的收缩过程,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之后通过骨骼肌收缩动画来对骨骼肌的收缩原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这样将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从静态的二维图片过渡到动态的三维动画,展示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

5.2.4 重难点巩固 通过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环节,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已有初步掌握,但是记忆可能不是很深刻,课堂中很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复来加深印象。一方面结合学生课前自测题的错误情况,再次重点强调部分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另一方面,网上科普视频多且杂,很难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难免存在一些容易误导大众的地方。再次回顾性观看本节课程最初导入的科普视频,用学习通App的选人或抢答功能让学生发现视频中不准确的地方,从而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记忆。

5.2.5 示教 利用显微镜在小肠的组织切片上示教平滑肌。一方面在实验前介绍切片来源,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敬畏并善待生命,培养仁心仁术;另一方面通过规范的操作示教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爱护标本和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

5.2.6 学生观察切片 学生分别观察骨骼肌的纵切面、骨骼肌的横断面以及心肌3张切片。以任务为导向,要求学生在镜下观察相应结构,拍摄高倍镜下骨骼肌的纵切面、横切面以及心肌,并在图片上标出骨骼肌的细胞核、肌原纤维、横纹以及心肌闰盘等结构,上传至学习通App主题讨论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目标,又可以借助手机的实时多媒体信息传输功能,实时看到班级所有学生镜下观察到的画面,及时进行纠错,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5.2.7 总结拓展 学生利用学习通App的测验功能进行本节课相关内容网上自测,教师实时了解本节课重难点内容学生掌握情况。网络学习具有时效性,系统能及时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学生也可以对照自己的答题情况,在课后查漏补缺。结合当堂测试结果,再次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梳理本节课内容。最后在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拓展讲解相关学术进展(Nature子刊上最新研究项目发现,皮肤或者血液细胞经过独特的培养条件和三维矩阵,可以培养出肌纤维,这些肌纤维可以对电化学信号等做出响应,这一发现有望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孩子身上[6]),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3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对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小组为单位拍摄并上传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至学习通App分组任务模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骨骼肌的收缩过程,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消化和巩固;绘制实验报告,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关注解剖学绘图大赛,提高参与度;通过教师端查看学生作业提交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进行统一直播答疑。

6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动画与板书相结合,重点突出。多媒体教室的推广普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学习通等App的广泛应用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和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课前网络资源学习与课上多种信息化技术运用,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前、课中、课后均利用云班课上传资源,完成讨论、投票、测试等,及时反馈结果并进行点评,涉及的App简单易操作,避免过多App转移学生注意力以及造成手机运行卡顿等现象。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等24小时开放,不限时间与地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利用少儿科普视频导入,简单易懂,寓教于乐。通过让学生发现科普视频中不准确的信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巩固。小组任务明确,课堂分组汇报以及课后视频作业上传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述及汇报能力。构建课下师生互动平台,让不愿意面对面交流的学生或有更多知识需求的学生课下有机会和教师交流沟通,以提高学习成绩[7]。综上,本次教学设计基本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骨骼肌内容课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主要内容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NO及NOS在老年Ⅰ期压疮大鼠骨骼肌组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