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
2021-03-06王博昊孙宏亮
王博昊,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性工程。为保证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颁布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旨在培养职业素质良好、基础医学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规范的医学本科留学生。医学无国界,医学人文精神亦无国界,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经典医学人文思想,理应成为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提高质量、提升声誉,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学人文教育,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留学环境,培养优秀的国际医生,应当成为当前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2]。
1 文化自信对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2001年出台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及伦理作为医疗实践的核心列在标准之首,对全球医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医学关注健康和生命,具有自然科学性与人文社会性双重属性,医学人文是人类医学文化的传承,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精髓,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共同构成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3]。中医药学全面、系统地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保有中华文明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文化理念中“医乃仁术”的内涵界定、“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人命至重”的崇高价值、“一心赴救”的责任担当,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4]。不管在哪个国家,一名合格的医生都应兼具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经典医学人文思想,理应成为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孙思邈、张仲景、陈实功等医学大家的典型事迹及人文思想的解读,使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及知识鲜活起来,激发来华留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医学人文精神。
2 来华留学生特点分析
第一,实施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需要了解该群体的留学原因、需求和目的。根据教育部统计,来华留学生中亚洲、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比例较高,并且绝大部分留学生选择的是西医而非中医,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国家,医生收入高、社会地位高,而高等医学院校相对较少且门槛高。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教育体制较为完善,留学费用相对较低,较高的性价比成为很多医学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主要因素。而传统中医由于缺乏主流的科学论证,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并未得到足够的认可,这也是大部分留学生选择西医而非中医的主要原因。因此,留学生来华学医的原因、需求和目的明确,希望毕业后能够从医或进行深造,大多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放在首位[5]。
第二,来华留学生身上的文化特征明显。文化是一个民族建立在自己的信仰、价值及规范体系之上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6]。留学生的生源国和接受国的文化渊源是否相近及两国间的往来程度,都直接影响到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另外,宗教信仰对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巨大,大部分留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宗教文化渗透到教育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和认识也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来到中国这样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后,以何种途径和方式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至于产生文化休克,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7]。人文教育和关怀可以起到文化融合“润滑剂”的作用,给予医学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将有助于其避免文化休克,更好地完成学业。
第三,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基础普遍“先天不足”。以巴基斯坦为例,如果学生想要学习医学,在进入初中后首先要进入理科班学习,进入高中后更是要进入专门的医学预科班,主干科目为生物学、物理、化学,对历史人文等科目涉猎甚少,客观上造成了人文基础薄弱。
3 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解析
3.1 教育理念未更新
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头脑中根深蒂固、最稳定的东西,与长期积淀的文化传统有关,也与现实境遇有关。我国高等院校以公立为主,在教育理念上强调社会价值,传统教育模式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培养,讲究勤学苦练,学生思想品德、人文教育主要依靠灌输来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限制相对较多。而教育发达国家的多数院校,其教育理念强调体现个人价值,鼓励学生在行动上自由。于是,在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就会形成不同的学习环境,这对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8]。
3.2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规范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本科留学生学制5年,由于医学专业课程较多、难度大,加之实习时间长,很多高校便压缩医学人文教育相关课程的学时。同时,医学人文教育尚无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对应该设置哪些医学人文课程及配套教材也无明确规定,各高校在进行医学人文教育时主要依据师资水平及本校对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解,缺乏规范性、系统性[9]。
3.3 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落后
医学人文相关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上,一方面,不少学校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灌输方式,缺乏启发式教育手段,尽管大部分学校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制作好PPT后照本宣科的情况;另一方面,留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压力大,对人文课程学习普遍忽视和厌倦,而且其学习目的只是应付考试,不是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我国也没有统一的对医学留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标准,缺乏整体计划和明确的要求,使医学人文教育变得很不规范[10]。
4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探索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
4.1 明确来华留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理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学生,重视教育规律,如《论语》中“有教无类”“举一反三”等观点,至今仍是教育宝典。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与生命、健康、幸福密切相关,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医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医学大家均达成共识。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多借鉴西方医学人文理念,而未能以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医学留学生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把医学人文教育作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树立医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生,关注全人类的健康和命运[11]。
4.2 将中国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将中国文化融入课程教学,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了接受的基础才有进一步交流的空间[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可以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启迪,丰富医学人文课程内容。首先设置医学人文课程,综合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在当前形势下,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等应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应以医生、患者和社会为中心,教师结合留学生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编写易于他们理解的案例和教学辅助材料,提高医学留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理解患者的痛苦,能够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帮助,真正提高人文素质。将医学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起来,不仅要求医学人文课程教师进行医学人文教育,还要调动医学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向学生介绍临床上真实发生的病例或遇到的难题,与学生共同讨论,从而激发医学留学生的兴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局面,真正使人文知识、精神深入留学生心中,提升医学人文素养[13]。
4.3 以中国文化为载体进行跨文化交流
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留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要善于交流,加强沟通,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理解他们的文化差异、生活方式。同时,也要向其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他们逐渐了解中国,了解中医的文化思想。不一定要教育留学生与我们形成一样的价值观,喜欢中医,但可以让他们通过对中西方医学及文化传统的比较,逐渐加深对医学的认识。鼓励医学留学生同中国学生一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中国的乡村、社区、医院等,担当健康文化的传播使者,弘扬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国医学文化对外宣传的名片[14]。
4.4 营造校园的中国文化氛围
富有人文气息的大学才能培育富有人文精神的医学生。加强医学院校人文景观建设,通过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医学留学生,利用各种平台开展医学人文活动,将医学人文理念真正渗透到每个医学留学生心中,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15]。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在留学生教室、宿舍及校园的各个角落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展板,介绍中国古代杰出医生;带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参与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无语体师”活动,即在第一次上解剖实验课时向尸体敬献花圈、默哀等,并在清明节时举办“清明追思”系列活动,让医学留学生切身感受人文内涵,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坚定学习医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