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部分地区网球裁判员队伍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1-03-06蔡恺睿何文盛
蔡恺睿 何文盛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随着网球赛事的普及,观众和运动员对网球赛和网球规则的了解也逐步增加,从而对网球裁判员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就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网球裁判员成为了一项亟待加强的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知网中以“网球裁判”为关键词对于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共找到了124篇相关文献资料。作者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除去一部分过期无法下载的文献,关于裁判员培养现状、培养体系和群体特征的文章共有32篇,文章发表的时间为2007-2020年。
作者对以上32篇文献材料进行了研究和综述,结合对中国网球协会网站中有关于裁判员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了数据分析,通过总结出的相关结果和经验,对中国网球裁判员未来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给出一定的建设性建议。
1、世界范围内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现状
在中国国际级网球裁判员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可以了解到,截至2016年1月,全世界共有1460名国际级裁判,包括主裁判、裁判组长和裁判长三个系列。其中男性裁判1140人,占比78%;女性裁判320人,占比22%。男性裁判数量和比例远高于女性裁判。在所有裁判员组成中,主裁判有1098人,其中包含了26位金牌主裁判、42位银牌主裁判、208位铜牌主裁判和758名白牌主裁判;除此以外,还有265位国际级裁判组长(占比18.15%,47金,54银,164白)和675名国际级裁判长(占比46.23%,72金,111银,492白)。其中还包含了一部分裁判员同时拥有了两个或三个系列的牌。
2、我国国内国家级以上裁判员现状
在2011年殷海涛先生发表的中国国家级以上网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文中,作者对于全国拥有国家级以上的网球裁判员发表了问卷做了相关调查。并可以从稳中了解到,在1997、2000、2005年举行的三次国家级网球裁判员考试中,共有220人通过了考试。当时我国仅有2名国际铜牌,26名国际白牌。而现如今已经具有2名国际金牌主裁判,同时陈述也是国际金牌裁判长。在最近十年时间中,我国网球国家级、国际级裁判员呈现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但是从当时调查来看,在调查的133名国家级以上的裁判员中,男106人,女27人,涉及了18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一些网球运动开展比较好的省、市。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城市中,裁判员数量很少,这与当地网球运动的普及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各个地区裁判员现状归纳
3.1、男女比例不均匀
前文中提及,截至2016年全世界共有1460名国际级裁判员,其中包括了1140名男性裁判员。同样,在2011年的随机问卷调查数据中男女比例为106:27。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级裁判员,还是我国范围内的国家级以上裁判员中,呈现出的一个共同特点为男女比例不均衡。在各个省、市的裁判员现状调查中,也有不少呈现出了同类型的特点、甚至更为趋近于极端。在郑州市网球裁判员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一文中,作者对郑州市近五年经常执裁的随机60名裁判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56份问卷中有49人是男性,占比87.5%。而在贵阳市网球裁判群体特征研究一文中,却较为罕见的出现了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的情况,在随机抽样的36名裁判员中,男女比例为15∶21,而作者经过调查了解到,网球裁判员相较于篮球和足球项目在体力要求上相对较低,无需剧烈跑动,外加网球项目作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具有优雅的特点和很强的观赏性。尽管有着贵阳市这样的例子存在,大多数作者在本市甚至本省的裁判员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男性网球裁判员占比在70%-80%,甚至像郑州市调查出的接近90%的情况出现。根据网球规则,当运动员到更衣室或洗手间时,必须有裁判员跟随其进入更衣室或洗手间,以监督运动员是否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并如实向主裁汇报。WTA为女子网球赛事,目前的WTA赛事的裁判员构成也已经以女性裁判员为主,而以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和深圳公开赛为例的一些高级别的WTA赛事也越来越多地落户我国,由此可见,培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女性网球裁判员是非常有需要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乃至全国整体的男女网球裁判员比例结构也处于一个待优化的状态。
3.2、裁判员的地域分布不平均
裁判员的地域分布不均匀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全国范围内裁判员分部的不均匀。在2011年对于全国156名高级别网球裁判员调查中,可以得出他们来自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而其中70%左右就来自于沿海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北京、广州、天津以及上海的总数更是占到了裁判员总人数的55.1%。可以看出,网球运动发展较好的地区,其裁判员人数较多,这一统计结果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举办国际大型网球赛事的经济实力,不但促进网球发展,同时提供给裁判员大量的锻炼机会。
第二个层面是省、市范围内的裁判员分部不均匀。例如,2012年对和男生一级以上的裁判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全省的87名一级和5名国家级裁判中,郑州占据了60人,洛阳、新乡、南阳、平顶山等地区也各有4-5人,而其余地区则人数极少甚至一名都没有,这对于当地网球赛事的组织、网球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样,在2014年对福建省网球裁判员的现状调查中,同样指出了裁判员地域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还表达了制裁机会不多、接触正式比赛少的问题。确实如此,裁判员的培养、晋升和水平提升都离不开比赛中的实践,而比赛的举办则一定程度上由当地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赛事的举办同时也可以为当地拉拢人气和经济,这二者相辅相成。但无论如何,经济条件、赛事数量和规模等因素无不影响着裁判员的培养、挖掘与成长。除了以上两点以外,在黑龙江、湖北等地的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中,也都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有过相关的描述,因此,裁判员分布不均的问题,小到县市,大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裁判员队伍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快速发展网球裁判员稀少、网球运动开展落后地区的优秀裁判员,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3、裁判员的学历问题
尽管学历与裁判员的执法能力看似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在研究调查过程中不难看出,高级别的裁判员,尤其是中青年的高级别裁判员,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在《我国高级别网球裁判员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虽然学历的高低并不能代表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但如果裁判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就很难成为一名高水平、高素质的网球裁判,很难在重大的国际网球赛场上展现网球裁判的良好风貌。同时,在该文中调查的133名国家级以上网球裁判中,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有9人,占比6.8%;本科学历的86人,占比64.7%;大专学历的有27人,占比20.3%;剩余11人在大专以下学历。在《我国高水平网球裁判员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同样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不仅如此,在黑龙江、福建、山西、湖北、河南、淄博等多省、市的裁判员队伍现状的研究调查中,本科和大专学历的同样占据了80%以上的比重。分析理由发现,我国几乎没有职业的网球裁判员,高级别裁判员大多为高校的教师或行政人员,同时,除了各个城市体育中心、综合运动场所以外,网球场大多建设在高校校园之中。同时,在培训方面,高校学生相对容易组织裁判员的培训和考核。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为高校学生参与裁判员的晋升培训与考核、外出进行当地的裁判员工作提供了潜在的优势条件。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以及一些高校网球裁判队伍现状分析研究得出,我国网球裁判员现在主要存在裁判员性别比例不均匀、裁判员地域分布不均匀、裁判员英语水平较低三个方面,而除了个别网球发达的省、市外,其他部分地区还有裁判员年龄结构不均匀、高级别裁判员稀缺、裁判员执裁水平偏低的现状。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保持现有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加大女性裁判的培养力度,对于有潜力、有兴趣晋升更高级别的基层女性裁判员增加关注度,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避免男女裁判员的数量比例过于悬殊,尤其在高级别的裁判员中,使得男女裁判员的比例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状态。当面临国际高水平赛事,尤其是WTA赛事时,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女性裁判员投入赛场,这也会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很大的方便;
(2)中国网球协会乃至各个省、市网球协会可以在保持对该辖区范围内网球发达地区提供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加大对网球不发达地区的投入,增大网球运动的普及面,使更多的人了解网球、接触网球、参与网球。网球运动与网球裁判员相辅相成,当地网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和赛事规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裁判队伍的规模和高度。尽管承办高级别赛事需要有当地足够经济条件的支撑,然而即使没有高级别的国际赛事举办,当地也可以增多群众网球赛事、青少年网球赛事的数量,为本地裁判员提供执裁机会、锻炼执裁能力。首先奠定一个网球文化、打造一个大基数的裁判团队,下一步再谋求高水平裁判员的晋升同样不失为一条不错的道路;
(3)针对一些部分地区特有的情况,比如,年龄结构不均,当地协会可以加强培养力度,多组织培训、考级,增加年轻裁判的数量、中年裁判的执法水平。对于执裁水平偏低、高级别裁判员稀缺的情况,可以先邀请附近省市高级别裁判员来当地进行授课或是担任裁判长,谋求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加大对网球行业的投入,加强赛事的举办,为裁判员执裁和提升提供机会,这样才能在晋升机会出现时成功把握住机会从而成为更高级别的裁判员,回归本源地,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