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运动干预
2021-03-06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留守儿童数量逐年递增,儿童时期是性格养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段,儿童时期的经历决定着以后的发展,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稳定性,临时监护人的责任不明确和家庭亲情的缺失,部分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受到一定影响,有些留守儿童会出现自卑、人际交往困难、社会适应能力低、成为校园霸凌主导者或者受害者、情绪不受控制、学习障碍等问题。对于这些城镇留守儿童来说,采用体育运动干预手段让他们积极参与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活动,不仅能激发留守儿童自身潜能,并对人格、情绪、认知、体质等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帮助留守儿童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品质,从而达到体育“健心”的目的。本文从体育学、心理学方面来分析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体育干预手段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赣州市周边县地带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包括:定南县、龙南县、信丰县、兴国县、南康区等共260名留守儿童。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等收集大量有关留守儿童相关书籍和文献,以及着重阅读了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学等著作,进行了归纳整理学习,为本文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内容以及目的和文章需要,调查问卷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和《儿童孤独量表》设计出《体育运动对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调查研究》,该问卷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首先是基本信息,其次调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部分。
(3)数理统计法。
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60份,回报有效率100%,通过回收整理,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得出干预前后数据差异进行处理。
(4)实验法。
实验对象筛选部分城镇留守儿童进行实验,选取赣州市定南县城镇留守儿童为实验对象,筛选出60名留守儿童分为A、B两组每组30人,分别测试这60名留守儿童分别在经过共16周,每周3次的体育运动干预实验,对比运动干预前后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项目内容有体育舞蹈类和球类,包括拉丁舞、足球、篮球等项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采用的是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以及儿童孤独量表(CLS),是当前应用较多的一种自评量表,MHT是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包含了8个内容表分别是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等,由这8个内容表的结果可得知留守儿童的焦虑程度和各种倾向的情况,而每个不同的内容表里中的结果可以诊断出儿童焦虑中的哪个问题较大,而CLS则是来测定儿童孤独感和对社会不满意感,作者利用MHT和CLS相结合设计出共有33个项目,24个项目评定焦虑程度,其中9个条目评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感。运用每个项目的分数做出简单叠加得出总分,划分出严重、一般和基本没有等情况。
根据调查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n=260)可以得出,在测试的260名城镇留守儿童中,较为严重的是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及社会适应性比例在人数25%以上,可得出城镇留守儿童孤独感较大,对一些发生的事情的适应性低从而对事情的发生时无法克制自己,经常会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这是城镇留守儿童较大的问题,其次城镇留守儿童焦虑方面问题较多一般人数比例都在65%以上,在学习和对人方面即人际交往能力上较为低,许多城镇留守儿童会出现翘课现象,即使不翘课在学习上会出现不懂问题不敢请教老师不好意思请教同学,在人际交往能力出现问题。而在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严重比例较小,但一般的人数比例也在45%-70%之间也是不容忽视的。从数据可看出,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孤独和冲动几个因子的检出率较高。由于是父、母单方面或其他监护、隔代监护甚至无人监护的城镇留守儿童缺乏了安全感,即使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是精神层面上的照顾缺乏导致了城镇留守儿童的许多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出现。
2.2、体育舞蹈类运动干预前后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比与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在体育舞蹈类运动干预实施后,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性提高(P>0.01)。在冲动倾向、社会适应感、人际交往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焦虑、孤独、自卑、情绪障碍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这是由于体育舞蹈运动效果的表现形式是以模仿老师舞步开始的,有个体参与也有双人搭配合作,儿童们能充分享受舞蹈中的快乐,在音乐中释放焦虑,在合作中扩展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在舞步表演中提升自信及自我效能感,在各种的音乐中学会控制情绪。在体育舞蹈运动下有效的提高了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得出数据A组体育舞蹈运动干预前后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儿童正在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在这阶段儿童们心理状态不稳定,而留守儿童们情况更是如此,在这个阶段心理状态的可塑性特别强,在这个阶段中城镇留守儿童能形成良好积极的心理素质为以后将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调查显示,体育舞蹈运动在焦虑、自卑、情绪障碍、社会适应性和人际交往关系上有着积极的影响。体育舞蹈运动不仅让城镇留守儿童学会怎样控制自己情绪,而且培养提高了城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在体育舞蹈中改变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自己与别人的沟通交流,使得城镇留守儿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了这一方面的能力。
2.3、球类运动干预前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比与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在球类运动干预实施后,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性提高(P>0.01)。在情绪障碍上、冲动倾向、过敏倾向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社会技能、焦虑、社会适应感、人际交往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球类运动大部分对抗激烈,团队合作要求性强,技术战术多种,反应速度要求高,运动量较大。可以通过大量的技能动作学习促进提高城镇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激烈的对抗和团队合作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城镇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由于球类运动中的足球、篮球等身体碰撞多,对城镇留守儿童情绪上有很多挑战,在这种运动下往往会激发出城镇留守儿童们冲动倾向,但是在比赛规则下城镇留守儿童们的冲动倾向往往会转变成动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城镇留守儿童们自身的能力,而且对城镇留守儿童们冲动倾向的缓和有着积极作用,也对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影响。
调查B组球类运动干预前后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可得出城镇留守儿童在球类运动干预前社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交流以及焦虑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的,因球类运动大部分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比赛为主,所以不管是个人参与还是团队合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社会技能上,在干预前城镇留守儿童没有要学习运动技能的想法,在干预后能明显看出城镇留守儿童们对这些技能学习和接受能力相当大,在这种需要团队合作意识的运动中,留守儿童们开始与就算新认识的同伴们试着交流,使这些儿童们在交流与人际交往上有着质的飞跃,在比赛形式规则下,输赢结果的影响也直接可以体现出城镇留守儿童们的焦虑状况,在干预后城镇留守儿童们既能享受胜利的喜悦也能承担失败,不仅激发自己潜在能量,而且提高了儿童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3、结论
(1)通过A、B两组数据可得出体育舞蹈与球类运动干预明显对城镇留守儿童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有明显改善,可得出体育运动干预是解决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最好的方法,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能够缓解城镇留守儿童的学习焦虑,在运动过程中提高社会适应感,在运动比赛形式中学会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增强与人的交往能力,在比赛中不是你一个人在努力,是一群伙伴陪你一起,使得城镇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得到解决,在比赛这一过程中改变城镇留守儿童冲动倾向,将冲动转变为动力,在运动中找到激情,找到自我,在比赛的活跃气氛中城镇留守儿童们的情绪障碍得到改善以上得出体育运动干预是可以消除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
(2)通过干预前后数据对比得出体育运动干预明显提高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城镇留守儿童通过16周每周3次的体育锻炼后,在体育舞蹈干预后焦虑感、自卑倾向以及情绪障碍与干预前有着显著改变,就这些因子的得分呈极其显著下降。而球类运动干预后城镇留守儿童们的沟通交流明显进步,社会适应性以及人际交往上也成好的方向发展;
(3)近年我国对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重视,通过选取体育运动中的一小部分运动方式对城镇留守儿童进行干预,干预前后有着明显效果,说明体育运动干预是对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建议我国政府加大对城镇体育设施的投入,且政府帮扶项目多,但多是以金钱补助为主,具体实施的行动少。学校也应该为城镇留守儿童更多的包容,城镇留守儿童的学习观存在着些许的偏差,学校应该积极为城镇留守儿童树立正确学习观,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健康部门,但是却如同虚设,学校应该与该父母积极配合,父母也应该为了孩子们尽量做到有监护人在身边,避免儿童们出现无人监护,就算是隔代监护或者他人监护也应该多与孩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