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
2021-03-06
(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小学 山东 滨州 256209)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时代的发展,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都是不断变化的。基于我国国情,中国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发展素质教育要求的具体化,学生可以借助后天学习得到,主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和发展。为了学生的长久发展与进步,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生活习惯,学习并运用基本的身体健康管理与培养能力,获得锻炼和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小学体育课程能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这种意识,必然要求高质量,高水平。
1、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改革的理论支撑
1.1、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是近期现代教育不断追求的教育理念,即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多方面发展,自主的培养出成为一个人才的应该具有的能力与品质,让他能够健康且长久的学习。 这是一个多方面需要进行努力的过程,不仅有课本知识,使用技能,还有对学生思想,素养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近些年来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课程的改革上,例如,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设定的标准中,再去根据标准的改变落实和调整课程标准的实施;普及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性与重要性,提高社会与政府支持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追求核心素养的良好氛围;将核心素养的文字要求首先细致的表达,分解延伸到方方面面,再在各方各面分别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到达整体上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实现,关键取决于目标的合理制定,过程的具体落实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1.2、小学体育改革研究历史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学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发展的健康程度与长远发展。我国的传统观念一直不是特别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只认为小学文化科目,例如,语文数学的成绩很重要,从家长到老师都这样认为,从而严重牵制了目前国内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必须扎实落实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专注于学生发展,同时,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加强心理建设,并且会使用一些体育技巧来调整心理状态。在社会适应方面,互相合作、竞争意识、交往水平和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是对学生的长久发展十分重要的。
理论是先行,落实又是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要落实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课程内容方面,首先要求课堂的体育教学能够完整的完成应有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学的完备且高效的学习。其次应该发挥体育知识、体育锻炼的引导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自发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主动运用课堂知识寻求解决方法,最后,课程内容要主要留白,即留给学生思考的发现的空间,让他们尽可能地运用自身的知识,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去独立思考,进而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体育理论素质。例如,在一节小学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想象家中突然失火,来锻炼学生的跑步速度。这样的课堂与生活结合紧密,将可能突发的生活场景引入课程当中,既达到了锻炼学生的跑步速度的教学内容目标,也给学生上了一场生动的消防课,让学生意识到了安全用电用火的行为的重要性,提高了生存知识与科学素养。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专门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身份来说的,他们也最是需要多样化的人。因为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注意力对他们来说都是需要培养的能力,所以课堂需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能够让他们充分的,带有兴趣的去接受知识。
2、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改革的目标定义
核心素养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课程改革与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其中的三维目标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分别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有价值的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及简单的体育技能;让学生充分经历体育活动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最后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不同需求,注重引导其培养学习兴趣,学习钻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使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得到全面且充分的发展。
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法律与道德的充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坚持“终身体育”的思想,终身学习体育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亲身活动实践,锻炼形成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改革的现存问题
3.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所有课程改革的具体落实者,不是校长,不是教育局局长,不是政策的制定者,而是政策的实施者,也就是小学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育进行的是否成功,从广义的角度讲,影响了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发展,从狭义角度讲,这其实反映的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成果,所以我国目前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更多的应该从教师身上找。例如,小学体育教师未能细心观察并记录学生身体成长和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锻炼强度。已有不少新闻报道过小学生进行了过多的体育锻炼而危害到其身体健康的事件,更严重的是,这些事情的发酵,会进一步影响小学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与健康发展,家长会因为这些新闻对体育课程产生偏见,不愿意让学生过多的从事体育锻炼,不配合体育老师的工作;其他任课老师也会以此为理由占据学生的体育课程,影响课程的进行;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自身观念意识有待提高,对体育课程的安排,体育课的纪律要求、成绩要求等敷衍了事,没有真正为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目的而努力。例如,在职的一部分教师多年的工作后将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降,认为只要上完一节课即可,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体育教师精心准备、组织体育课的精力越来越少,经常会出现不称心的感觉,工作变得非常的消极、无力。
3.2、体育设施有待完善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对硬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体育设施是体育课进行必不可少的存在,对体育设施的要求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要充足,要有充足的土地用于体育场地的建设,有充足的体育设施用于课堂的进行。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很多城市学校都尚未满足,缺场地不缺器材;而农村的学校大部分受困于器材的不足。场地大大地限制了体育课的灵活性,学生运动量也大大减少。普遍还缺乏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器材,还有学校存在体育器材配置不足、低值易耗的器材得不到及时补充的问题;生均运动面积不能达标,还有学生不能同时在操场做课间操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则是要求体育设施具有充足的安全保障,然而现在仍然有学校存在体育设施年久失修,小学生再进行体育活动时受伤的现象。
3.3、体育课程认可度危机
就像以上两点提到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生的家长都不能对体育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从学校角度来讲,从2018年最新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立项结果来看,对于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学校来说,对体育课程的关注度仍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这方面无法正确认识体育课程,于是造成了对体育课程的敷衍和怠慢,降低了课程质量,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施分道扬镳。
4、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改革的建议
4.1、提高体育教师水平
一方面,加强对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理论知识培训,邀请体育教育专家分享理论知识理解与记忆。教师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决定了体育课程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与分析,请优秀教师分享经验,培训新生教师,解决新生教师的疑问,了解他们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的问题,给他们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大到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对课程系统的设置,小到对上课跑步时间的规定,对学生无故缺课的惩罚等,让优秀教师的影响发挥到最大,不断传承优秀教师的思想与能力。
4.2、加大体育资源投入力度
加强资源的投入首先要开动脑力,在有限的资源里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尽可能地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例如,合理规划体育场地,不同运动的体育场的可以重合,通过调整运动时间来实现一场地多用的效果;平时加强体育设施维护,体育场馆清理等细节维护,从而延长运动器材和体育场馆的使用寿命;其次,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地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均有一定提高,适当的引导政府、公共机构对学校进行经济与设施援助,并进行及时反馈,最好能实现互利共赢。
4.3、普及核心素养理论认知
理论与实践永远是政策实施的两匹马车,实践是具体而客观的反应,而理论却是指导实践的方针,没有理论的优越,实践绝对不可能完美实施。所以,加强学校,家长对核心素养理论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定期组织讲座,对学校教师进行体育课程重要性的培训,思维的灌输。教师具有了高素养,课堂就能实施好,家长则能从中看到体育课程给孩子带来的益处,从而提高重视程度。
5、总结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原因是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对核心素养认知不足,才会造成实践中问题频出。只有从教师、学校、家长三方面加强思想引导与培训,才能真正发挥小学体育课程的作用,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